河南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相影响

2018-03-17 08:17任国喜石宝山张春生刘小二来亚芳杨鲁玉
国土资源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增长速度滑坡河南省

任国喜+石宝山+张春生+刘小二+来亚芳+杨鲁玉

摘 要 河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通过收集资料和数据分析,讨论了2011-2016年河南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相影响,对于制定防灾减灾对策,以及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河南省;地质灾害;社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Henan is one of the provinces with multipl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entral china.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analysis,the mutual influ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during 2011-2016 was discussed. I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geologic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und investment.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geological disaster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河南省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人类工程活动比较强烈,是我国中部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河南省地质灾害分布最明显的特征是地域性强,分布集中,有些地质灾害具有因果性和继承性特征,一灾为主,多灾并发 [1]。河南省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滑坡、崩塌、地裂缝、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增强,人口密度增加,近年来,地质灾害的数量不断增加。

一直以来,在地质灾害的分布、形成机理、发育特征、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丰富研究成果,在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张立海等[2]认为地质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周兆东[3]提出了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张梁等[4]论述了地质灾害经济评估的重要性;刘晓燕[5]阐述了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上研究主要是从理论、政策等发面研究了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较少从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及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双方面进行定量的数据分析。本文通过搜集河南省“十二五”以来的有关资料,即2011-2016年地质灾害情况和经济发展数据资料,分析了GDP及其增长速度、地质灾害数量、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伤亡人口、经济损失等方面的互相影响。

1 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概况

1.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据2011-201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的GDP及增长速度情况(表1),2011年以来GDP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达9.33%,表明河南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2011年以来GDP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2012年比2011年的增速下降1.5%,2013年比2012的增速下降1.1%,2014年以后比上年的增速下降明显改善,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总体维持在8%以上的增长速度,表明河南省经济进入了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的新常态。

1.2 发生的地质灾害概况

据2011-2016年《河南省地质环境公报》统计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表2),2011年以来总发生地质灾害277起,按地质灾害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地面塌陷140起,滑坡81起,崩塌41起,泥石流12起,地裂缝3起。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为主,分别占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50.54%、29.24%、14.80%,这三种地质灾害占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94.58%。2016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主要是受强降雨的影响,才导致地质灾害严重爆发。

1.2.1 地面塌陷

2011-2016年的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鹤壁、安阳和永城等采煤活动集中的地区,主要是采空塌陷,采矿活动是控制其发生发展的主因。

1.2.2 滑坡

2011-2016年的滑坡主要发生在安阳、济源、三门峡和信阳等地的山区和丘陵区,以丘陵区为主,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水时间控制。滑坡在2011-2015年较少,2016年突然高达43起,占发生滑坡总数的53.09%,这是因为2016年汛期河南省发生特大暴雨,特别是2016年7月18日8时至21日8时,河南省平均降雨量82.4 mm,其中安阳市平均降雨量213.1 mm,信阳市平均降雨量101.4 mm,济源市平均降雨量60~76 mm,三门峡市平均降雨量36.2 mm,特别是安阳林州市东岗雨量站的24小时最大降雨量频率达到1000年一遇,如此的强降雨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1.2.3 崩塌

2011-2016年的崩塌主要發生在安阳、济源、鹤壁和信阳等地,崩塌受岩性控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较大,直接诱发因素以降雨为主,且多发生在暴雨期间。崩塌在2011-2015年较少,2016年突然高达19起,占发生崩塌总数的46.34%,与滑坡相同,2016年的强降雨为崩塌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1.2.4 泥石流

2011-2016年的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济源、安阳等固体矿产开采集中地,一般7、8月份是高发期,与降雨具有绝对的相关性。泥石流在2011-2015年较少,2016年突然高达9起,占发生泥石流总数的75%,与滑坡、崩塌相同,2016年的强降雨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1.2.5 地裂缝

2011-2016年共发生3起地裂缝,2011年发生2起,2013年发生1起,主要发生在安阳、济源等开矿活动集中区域,其他年份没有发生该地质灾害。

2 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2.1 GDP对地质灾害数量的影响

据2011—2016河南省GDP及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统计数据(表3),随着GDP的逐年增长,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有所波动:2011—2012年地质灾害数量保持在49~50起;2013年开始地质灾害数量减少,2013—2015年保持在29~30起,这是因为中央、省、市等各级财政从21世纪初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经过十余年的治理,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河南省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减少;2016年地质灾害数量增加,达到89起,主要是因为2016年汛期河南省发生特大暴雨,局部地方甚至遭遇了1000年一遇的降雨量,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体上来看,随着GDP的增加,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是波动增加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矿业活动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日益加剧,特别是对自然斜坡的不合理开挖,打破了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斜坡平衡状态,造成斜坡变形失稳,已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造成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一旦受到强降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和造成巨大损失,2016年河南省爆发89起地质灾害就是很好的例证。

2.2 GDP增长速度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影响

据2011—2016河南省GDP增长速度及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统计数据(表4),随着GDP增长速度的逐年下降,投入的地质灾害防治财政资金(含部分中央财政资金)只在2014年有小幅度的增加,可能是因为2012—2013年连续两年的防治资金递减量较大(累积递减4735.65万元),导致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的需求,所以在2014年的资金投入比2013年有了小幅度的增加(增加1255万元)。其他年份的防治资金投入均为逐年递减,已由2011年的9068.65万元,减至2016年的2810.09万元。

总体上来看,随着GDP增长速度的下降,投入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呈递减趋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投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避免类似于2016年河南省突然爆发高达89起地质灾害事件的再次发生。

3 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据2011—2016河南省地质灾害数量、伤亡人口及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表5),2011—2014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和伤亡人口有减有增,但总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直接经济损失更是明显下降,这与十余年来大量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投入和全社会防灾意识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15—2016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伤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都明显增多,地质灾害数量由2014年的30起增加到2016年的89起,直接经济损失由2014年的129.96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2437.4万元,伤亡人口也增加到2015年的4人,这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和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锐减密切相关。

总体上来看,随着地质灾害数量的增加,伤亡人口和社会经济直接损失也明显增加。同时由于地质灾害的多发,交通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矿业活动开发等发展经济的人类工程活动也受到明显的制约,很多工程建设都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调(勘)查和治理,必然导致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

3.2 地质灾害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地质灾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障碍的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6]。河南省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地丘陵区,以及采矿集中区,这些地区大多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水平较低,经济文化落后,地质灾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其贫困程度,加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有碍社会的稳定。地质灾害多发区,当地人民群众往往惶恐不安,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当地质灾害引发生命财产损失时,容易引发信访等群体事件,从而进一步加剧对当地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引发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又创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利条件,形成了循环往复的恶性循环,使得当地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当地人民群众生活“雪上加霜”,人地关系更加紧张,人和自然关系更加恶化,更加不利于社会稳定。

4 结论

(1)2011-2016年河南省GDP逐年增加,GDP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但总体维持在8%以上的增长速度,表明河南省经济进入了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的新常态。

(2)2011-2016年河南省总发生地质灾害277起,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为主,这三种地质灾害占发生地质灾害总数的94.58%。受强降雨影响,2016年河南省地质灾害严重爆发。

(3)随着GDP的增加,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波动增加;随着GDP增长速度的下降,投入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呈递减趋势。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之间存在密切的制约关系,各级政府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投入,避免类似于2016年河南省突然爆发高达89起地质灾害事件的再次发生。

(4)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社会稳定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地质灾害数量的增加,伤亡人口和社会经济直接损失也明显增加,地质灾害对发展经济的人类工程活动也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剧当地人民群众的贫困,加剧人和自然关系的恶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5)深入认识河南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相影响,对于制定防灾减灾对策,以及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田东升. 河南省地质灾害险情评估[J]. 灾害学, 2014, 29(4):48-51.

[2] 张立海,刘凤民. 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方法探索[A].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5.

[3] 周兆东. 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 南方国土资源, 2003, (9): 51-54.

[4] 張梁. 地质灾害经济评估[J].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1996, (9): 26-31.

[5] 刘晓燕. 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 地球学报, 1999, 20(增): 881-885.

[6] 魏丽娟,梁收运,樊成意. 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 西北地震学报, 2011, 33(增):446-450.

猜你喜欢
增长速度滑坡河南省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政策架构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管理问题的分析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