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睿 ,李 艳
(1.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2.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铜川 727031)
高职院校传统《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教学中,教师以理论和实验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对电气控制线路和P蕴C编程掌握不够理想。教师合理使用CDIO模式实施工作,遵循现代化的教学改革原则,保证在教学工作期间,创建高质量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满足当前的素质教育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近年来,我国在工程教育改革工作中,已经开发并创新了CDIO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工作中,并创立了新的教育理念,能够明确具体的生产特点与项目设计研发模式,将整体运行过程作为载体,并指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将教学流程与企业生产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等融入其中,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CDIO模式而言,主要代表构思环节、设计环节、实现环节与运作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指导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并提升个人能力,养成团队协作精神与习惯,创建系统化的管理方案,强化学生思维模式,促进教学工作的良好实施。
在《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需合理使用CDIO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应用先进的方式解决问题,创新教育模式,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教学工作效率与水平,确保在教学中协调各方面教学模式与关系,提升《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课堂教学改革水平,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
(1)合理选择教学项目。在使用CDIO模式的过程中,需突出具体的教学特点,并将项目作为专业知识与内容,科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明确整体项目的实施流程,确保项目完整性与科学性。在教学环节安排与设计工作中,应邀请专家到学校中与专业课程教师相互沟通,共同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与提炼,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作为基础,统一理论与实践知识。在此期间,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科学应用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自主性,并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例如可以选择X62W卧式万能铣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2)科学改革教学方式。《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专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需制定完善的课程设计方案,将机械设备设计环节、安装环节与调试环节等作为案例,合理介绍CDIO模式的理念,并将项目作为导向,实现任务驱动的教学目的,全面提升教学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具体教学改革方式为:①针对项目构思进行改革。教师在项目构思中,可使用工程机械手的案例开展教学工作,主要因为工程机械手属于工业生产中的产物,可模仿人手与臂膀一些功能动作,能够根据预先设计的程序完成抓取操作、搬运操作与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有利于减少人力资源使用量,并降低成本。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设计此类项目,形成先进的项目构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为学生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P蕴C指令操作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于工业生产的认知程度,确保在实际发展中,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合理应对当前的工作问题,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水平,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于教学项目的设计改革。在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全面讲解基础知识,指导学生针对子程序进行编写与调用,确保在教学工作中,改革传统的模式,创新教学讲解方法。在此期间,教师还要合理使用软件winstep7指导学生编程,在仿真模拟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编程方面的逻辑,并形成良好思维,全面提升教学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③教学项目运作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项目运作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根据项目的功能性特点,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答辩教学工作,简单针对机械设备的功能进行介绍,然后为学生演示。在学生学习期间,还需重点关注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要求,并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协调各方面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
(3)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评价考核工作中,教师只能针对学生平时成绩与闭卷考试分数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不能合理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利用科学方式提升教学评价考核水平。因此,在使用CDIO模式的过程中,需树立正确观念,关注学生工程技能的掌握情况,将任务驱动教学联合在一起,对学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技能、安装技能与调试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在课堂考勤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明确工作任务的具体状况,在项目设计完成过程中,创新与改革考核形式。
在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课堂教学时,教师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过程,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方案,更好地完善教学模式,保证在实际发展中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CDIO模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清源,刘清平,黄蔚.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高职“机床电气控制与 P蕴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6,(23):95-96.
[2]郭丽华.《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4,(7):78垣138.
[3]奚秀芳.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应用实践与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4,(4):79-79垣87.
[4]刘志刚.高职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2015,(12):23-24.
[5]徐惠敏.基于工程应用项目的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60-62.
[6]李永飚,张毅.CDIO模式下的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5,(16):146.
[7]王玥琦.《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课程教学改革[J].科学与财富,2016,(11):4.
[8]宁玲玲.机床电气控制与P蕴C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4,(10):178-179.
[9]宁玲玲.Reliability Analysis of Electrical System of CNC Machine Tool Based on Dynamic Fault Tree Analysis Method[J].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2015,(6):1042-1046.
[10]宁玲玲.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REPM)Material in Electric Machines[J].材料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2000,(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