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娅,袁 婷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吕家庄全村共1620户,5800多人,429.7hm2土地。村集体设有十个农业生产队,一个果林队,一个农机站,十个村办集体企业,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一亿多元。在以集体所有制为前提下,该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形成了“四统”、“两促”、“一发展”的管理体系。
(1)农业。①粮食作物。农业生产队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并且采取玉米和麦子交替种植的方式。通过对小麦进行良种繁育,该村逐渐成为种植面积约333.3hm2,年产300多万斤的制农基地,每斤小麦的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了10%;于经济作物。吕家庄村林果业以鸭梨、葡萄为主。近年来从日本引进的“三水梨”发展前景较好,即幸水梨、风水梨、南水梨,其中南水梨销量较高。该村利用整箱出售的方式,收益十分可观。
(2)工业。目前吕家庄村的村办集体企业主要有十个,其中两个帽厂,三个制衣厂、面粉厂、皮件厂、造纸毛毯厂等。由于制帽厂发展十分出色,吕家庄被称为“帽业专业村”、“帽业特色村”。以锦华制帽厂为例,该厂主要生产棒球帽和旅游帽,一年可生产约1000万顶帽子,其中大部分出口至美国、比利时等国家。人均年收入可达到2万多,收入较为可观。
(1)交通。“要想富,先修路,”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努力下集资300万修建了一条直通村内的公路,全长三公里,这条路不仅带来了投资商,还搞活了吕家庄村的经济。2015年,全村实现了水泥道路,也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交通便利。
(2)机械化生产。吕家庄村得益于国家的扶持政策,机械化发展迅速,1984年就已经有了收割机。从2015年开始,该村约66.7hm2的土地配备了喷灌设施,实现了节水化灌溉。目前村集体有拖拉机、散种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上百台。
(3)房屋建设。吕家庄村从2008年开始停止分配宅基地,统一建设新民居。宅基地集中使用,不外卖,工程分三期完成,截止至2015年全部交付使用。村民电费不用每月交,留到年底分红时抵扣。并且使用地暖替代锅炉,采取“一抽三环”的方式进行集中供暖,为村民带来极大的便利。
(4)福利补贴。村内65岁以上的村民每年享有200元的补贴,老党员实行生活补助金制度。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有线电视免费。建立农村保健站,为村民看病提供了便利。每人每年吃粮吃菜都有补贴,且低于市场价。村集体给村民统一分配任务,分工明确,年底分红按实际出工数,在出工方面要求较为宽松,农忙季回村干农活,其余时间可自由支配。
(1)农业实行规模经营。土地从播种到收成全部由村集体统一安排,便于开展机械种植,大规模作业,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在就业方面比较灵活,这大大提高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后易于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如小麦、大豆良种基地。
(2)资源集中使用,实现效益最大化。集中购置农机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信息化、智能化也降低对干部和农民的监督成本。宅基地集中利用,节约土地和集体供暖,既方便了村民也节约了资源和资金。
(3)优秀村领导班子的正确引导。吕家庄村在老村支书高能权的带领下,将本村的集体经济搞得有声有色,并且一直遵循开源节流的原则,吕家庄村今日的成绩,与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有着密切的联系。
(1)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独特优势。吕家庄村种子粮基地和帽厂两大特色产业,远近闻名。规模经营的土地优势和劳动力集中的人口优势,吸引韩国投资商慕名而来投资建厂,提高村民的收入,扩大集体经济。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吕家庄村领导班子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带头修路,使得投资商投资建厂,在发展本村产业的同时,为本村商品寻求国内、国际市场销路,与多家公司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吕家庄村不仅重视物质层面,而且注重村民精神层面的建设,这体现在:①村集体领导班子勤俭节约、积极上进的榜样作用;于吕家庄村村民福利待遇好,经常举办集体文化活动,使村民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感;③长久以来村民养成了“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的观念,积极就业。
近些年来,随着分散经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农业规模经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吕家庄村在经济、社会、生态和农业可持续方面都有成功之处,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忠,张磊,庄龙玉.农村经济集体模式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