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1)刘建 郭卫红 牛晓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乳腺包块患者参与研究,年龄在26~67岁,平均年龄为(45.28±8.16)岁,患者的肿块直径0.5~4.8cm,平均直径为(2.84±0.28)cm,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前进行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1.2 方法 检查前将探头的频率设置为7.5~12MHz。让患者仰卧在平台上,随后以乳头为中心进行放射状的扫描工作,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仔细观察,查看肿块的形态和部位,并仔细观察肿块的边界情况,同时观察肿块内部的回声现象,并查看肿块内部和周边的血流情况,将病灶内的血流信号进行记录,并记录病灶内血流的阻力指数。
经过手术病理检查,200例患者中共有28例乳腺癌患者,在超声诊断中共检测出25例乳腺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为89.29%,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其中共有7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原位癌,11例单纯癌,1例导管内癌,1例髓样癌。此外,2例患者被误诊,其中1例为炎性乳癌,被误诊为乳腺脓肿,另外1例患者为导管内癌,被误诊为乳腺纤维瘤。1例患者被漏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导管原位癌。
早期乳腺癌患者处于临床初期,因此癌症病灶尚未出现转移的情况。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将仅为毫米计算的乳腺肿块清晰地反馈在图像中,能够较为准确地将致密腺体的早期乳腺癌检出,并且也能较为准确地鉴别出囊性病变和实性病变,因此在医患中受到广泛的青睐[1]。
乳腺癌可以对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从而形成瘤血管生成因子,导致大量新毛细血管在肿块附近生成,因此有较大的概率会形成动静脉瘘,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扫描检查,能够为乳腺癌的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2]。但是在一些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图像中并没有显示出血流信号,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肿块过小或者肿块位置过深,也有可能是因血流较少或血流较慢等因素。
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征象中可以看到,病灶具有不规则的形态,同时病灶的边界较为模糊,并且在图像中表现出蟹足状或者毛刺状,病灶内部存在不均匀的回声,并且后方的回声呈现衰减的现象,病灶内部存在细小钙化的情况,肿块周边存在高回声,同时肿块的纵横比超过1[3]。良性乳腺病变患者的超声图像征象中可以看到,肿块呈现膨胀性生长的状态,同时肿块形态规则,并且肿块存在清晰的边界,肿块外的包膜为完整状态,肿块内部存在均匀的回声,且肿块后方的回声未出现衰减的情况,肿块周围未出现组织浸润的现象。本次研究中,共有25例患者在超声诊断中被诊断为乳腺癌,而经病理检查共26例患者为乳腺癌患者。在超声图像中可以看到,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存在着一定重叠的征象,早期乳腺癌一般仅在终末小叶或者输乳管单位内的上皮出现恶性病变,病灶并未对基底膜或者周围组织造成破坏,也尚未产生微小浸润的现象。而早期乳腺癌的病灶边缘会呈现出毛糙的状态,但是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角状征、毛刺征、蟹足症等典型特征,部分情况下病灶会表现出假阴性的特征,例如病灶具有清晰的边界和规则的形态,并且病灶内部呈现均匀的回声。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产后3个月出现乳房胀痛,经超声诊断被误诊为乳腺脓肿,经过抗炎治疗后未见症状缓解,因此进行手术治疗,并确诊为炎性乳癌,1例患者经超声诊断被误诊为乳腺纤维瘤,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浸润性癌。有1例患者在经超声诊断时未表现出明显的肿块,因此被漏诊,在经过手术病例诊断确诊为导管原位癌。
乳房是人体的体表组织,具有较薄的前后径,因此采用高频彩超进行检查,能够将乳腺组织的细微结构如实清晰地反馈出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仍存在一些重叠的征象,因此易导致漏诊或误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