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怀佐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三大行书法帖之一。全帖23行,每行字数不等,共计 234 字。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评价《祭侄文稿》:“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
这幅作品有这么多的涂改,看起来乱糟糟的,为什么还这么被人重视呢?
这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写就的,根本没心情顾及笔墨的工拙,所以这些字就像颜真卿的情绪一样起伏不定,变化无常,完全就是他当时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
我们以后进行书法创作时,是不是也可以涂涂改改呢?
涂改过多的话,就不太合适了。颜真卿在书写时,只是打草稿,并没有当作书法作品来创作。
我们写一幅多字的作品,如果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其他字都挺满意,那该怎么办?
如果出错了,可以参照古人,在字旁边点上三个点或四个点,表示这个字写错了。有漏写的字,可以在旁边补上小字。这样,文义对了,纸面仍然整洁,章法也不受影响。
《祭侄文稿》后面还排着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的《寒食帖》。“子”“雨”等字就是写错了,所以在旁边点了几个点。“殊”和“少”之间,漏了“病”,像这样补上也没关系。
《祭侄文稿》与他的另外两幅作品被称为“鲁公三稿”,一幅是《祭伯文稿》,另一幅是《争座位帖》。
其实学术界对谁是第一也有不同意见。相传,王羲之写完《兰亭集序》后又反复书写多遍都不如意,于是就把第一遍的保存了下来。而《祭侄文稿》写完后,凌乱的草稿不适合直接当做祭文,颜真卿还写了正稿。后人珍爱他的墨迹,敬重他的为人,这件草稿才得以流传至今。一个是书家自己都认可,另一个是书家自己当做草稿看待,谁是第一就可想而知了。
《兰亭集序》虽然有涂改,但整体上字迹端庄,不算潦草;而《祭侄文稿》勾画涂抹相當严重,更像是草稿。对于你来说,看惯了端庄整齐的作品,就会觉得《祭侄文稿》乱七八糟无法理解。然而《祭侄文稿》超越了寻常的行书样式,笔锋中富有“篆籀(zhòu)气”,墨色浓重与枯淡交相呼应,字形结构聚散自如。再加涂抹的用笔,使人很难用某一个词语概括它的美感特征。
看图片真是不过瘾,我想看看原迹。现在《祭侄文稿》保存在哪里啊?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现在留存的是唐人摹本,不是真迹,而《祭侄文稿》一直以来流传有序,是颜真卿的真迹。现如今,《祭侄文稿》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机会爸爸带你去台湾旅游,到时候就能看到真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