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城+梁颖+向琬+吴佳优+文艳
摘 要:基于"绣花针"式精准扶贫政策下,我国的扶贫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但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课题以绵阳市500家贫困户相关扶贫工作为例,针对此项国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外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扶贫政策,运用相关技术理论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总结绵阳市500贫困户贫困原因及扶贫影响因素,研究其精准扶贫度与复贫率,再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及贫困户所处环境研究出创新扶贫新模式。
关键词:"绣花针"、精准扶贫、创新扶贫、新模式
前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领导及许多扶贫工作相关人员认真贯彻中央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扶贫的有效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扶贫工作以及扶贫成效观察阶段,还是出现了一些根本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覆盖面广、贫困现状不易改变”的特点仍然突出,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因病、因残、因灾和缺资金、缺劳动力、缺技术等原因造成致贫返贫现象突出。这使得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一个瓶颈时期。因此,首先就“两会”提出的“绣花针”式精准扶贫这一扶贫模式进行分析理解,然后在“绣花针”式精准扶贫政策下进行创新扶贫新模式的调查研究。我们以绵阳市贫困人口为例,走访了绵阳市三台县、北川县等具有代表特点的贫困村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询问的方式,以找出扶贫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此分析研究出适用于各类扶贫对象的创新扶贫新模式,以此来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对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如何扶贫相关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1.国外扶贫模式现状
目前国际上适用最多的扶贫模式大致为三类:即以巴西、墨西哥扶贫模式为代表的“发展极”模式;以印度、斯里兰卡扶贫模式为代表的“满足基本需求”模式;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保障方案”模式。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总体国力雄厚,贫困体积较小,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反贫困措施。以美国为例,其扶贫模式的最大特点便是政府主導、社会参与、民众评判。
2.国内扶贫模式现状
我国在精准扶贫初期主要是依靠救济式扶贫,有点类似于“满足基本需求”。然而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这种扶贫方式的弊端渐渐暴露出来,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输血式”扶贫的落后模式,治标不治本,无法在本质上帮助贫困者脱贫,使得农村脱贫后再返贫的问题反复发生,在某种层度上还造成了养懒人的缺陷。
在后期,以工代赈是一项主要的农村扶贫政策。通过以工代赊建设,充分带动当地贫困人口积极参入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劳务报酬,可以在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的同时,促进贫困人口脱贫。但由于我国国情特殊,扶贫相关的理论还有待完善,相关实践工作有不少欠妥的地方,也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根据了解,我国现阶段正在实行“绣花针”式精准扶贫政策,针对不同贫困地区运用了不同的扶贫模式,这种扶贫模式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效。
二、研究目的
1.研究总体目的
认真贯彻中央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目前扶贫存在的问题,对精准扶贫政策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调查研究出具有可行性的创新扶贫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研究具体目的
(1) 探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基于精准扶贫的政策,如何对贫困人口分类进行扶持,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
(2) 探讨如何进行创新式扶贫模式以提高精准扶贫度,降低复贫率至零,真正意义上地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和长久脱贫;
(3) 探讨如何在“互联网+”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下,基于对影响精准扶贫项目措施实施效益的因素分析,为政府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扶贫项目建立高效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扶贫实践工作告诉我们,扶贫模式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需要根据扶贫对象的变化情况不断变化,因此,创新精准扶贫新模式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首先,创新扶贫有利于建立和健全贫困致因分析体系。在创新扶贫的过程中,针对贫困致因的脱贫措施和途径,将从各个维度对贫困致因进行进一步细化,不是单纯只满足于泛泛而谈的分类,而是更加注重多因致贫的交叉分析,进而得出有足够说服力的致因结论。特别是注重对个人、群体(如家庭)、地区的一线进行具体分析,注重对经常性因素到偶然性因素的二线进行具体分析,注重对经济性因素到非经济性因素(如文化因素、个性因素)的三线进行具体分析,注重个人努力因素到客观约束因素的四线进行具体分析,注重从有扶助因素到无扶助因素的五线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将这些分析汇总提炼起来,并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贫困致因分析系统。
其次,创新扶贫可以促进独立、科学且规范的扶贫绩效评价体系的形成。对扶贫绩效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是必须要与现实的扶贫工作进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创新扶贫的过程中应随时将制定出来的新标准,及时进行实践试用,并及时评估此项新标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便于进行调整和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新制定的标准在实践过程会遇到各种难题,但可以进行最大程度上评价其客观性,进而对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预先的防范,减少甚至避免干扰。
2.实践意义
本课题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创新扶贫新模式的研究,对扶贫政策的实施、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有利于促进扶贫工作的创新。目前存在的扶贫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许多扶贫项目的现况是粗放“漫灌”并且针对性不强,更多的重心放在所谓的“扶农”而不是“扶贫”,因此,修补和完善原有的扶贫体制是一项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的任务。也就是说,就是要在本质上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
其次,有利于改变贫困农村小农经济模式。过去,我们的扶贫开发不能尽如人意,主要是对于如何改造小农经济缺乏深刻的理论思考,因而在贫困落后地区缺乏脱贫致富体制及政策的顶层设计。比如,越是贫困落后地区,金融系统的闲置资金比例越大,这类地区真正缺乏的是把自有闲置资金用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通过创新扶贫,把贫困地区的闲置资金充分运用起来,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让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不在贵,进一步促进小农经济想新型经济发展。
同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进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通过创新式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为逐村逐户制定适合的帮扶措施,团结各方力量予以扶持,以保住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脱贫目标。进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新模式扶贫工作的开展,争取实现对扶持对象的工作情况“可视化”和具体化,同时,可以有利于明确帮扶措施德具体实施情况并科学合理地评估帮扶工作实现的效果,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真扶贫”。
四、创新扶贫新模式
結合我国当前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基于"绣花针"式精准扶贫政策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以下两点扶贫新模式。
一是互联网+产业扶贫模式。这种扶贫模式主要针对有资源有想法的贫困户,通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其中包括对困难户、贫困户等弱势群体,进行科学指导,合理帮扶,让这些贫困户自身形成“造血”功能,实现循环发展,达到从“扶”到“放”的目的。
二是促进就业扶贫模式。这种扶贫模式针对无资源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为有的是有效解决目前在村的贫困家庭的收入就业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技能培训使贫困劳动力顺利就业;二是鼓励创业,通过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能够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并能持续发展。
五、结论
通过研究“绣花针”式精准扶贫工作,针对此项国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外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扶贫政策,再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及贫困户所处环境研究出创新扶贫新模式,希望解决如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协调贫困地区周边环境资源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达到真正意义上脱贫的问题,也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Poverty alleviation concerns in the Orissa state policy on resettlement
H. Mathur, D. Marsden (Eds.),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Impoverishment Risks: Resettling Project-affected People in Ind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98), pp. 237–254
[2]Post-resettlement support: policy aimed at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16th IAHRAPD Congress and 3rd Symposium of IAHR-ISHS, Springer (2009), pp. 1446–1455
[3]万林华. 英德山区“双到”扶贫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4]王学权.“十三五”时期扶贫新模式:实施精准扶贫[J].经济研究参考,2016.7.
[5]郑瑞强.精准扶贫政策初探[J].财政研究,2016.2.
[6]巩强. 精心组织 依法监管 助力扶贫攻坚——绵阳市扶贫开发项目建档管理有序开展[J]. 四川档案,2016,(04):40-41.
[7]马新友. 探索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绵阳路径[N]. 绵阳日报,2016-11-04(001).
[8]李洪钧. 四川绵阳创新产业扶贫 全国首个公务员离岗创业商会开启扶贫攻坚新模式[N]. 企业家日报,2016-12-15(005).
[9]同春芬,张浩. “互联网+”精准扶贫:贫困治理的新模式[J]. 世界农业,2016,(08):50-56.
[10]李春光.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扶贫创新思考[J]. 当代经济,2015,(13):4-5.
[11]郑瑞强,张哲萌,张哲铭. 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关键问题与政策走向[J]. 理论导刊,2016,(10):76-79. [15]白晓波. 我国产业化扶贫及其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12]尧水根. 产业化扶贫模式研究[J]. 老区建设,2008,(24):47-50.
[13]孙逊. 破解农业产业化扶贫难题的赫章路径[J].,2010,(10):62-63.
[14]李文政. 思想扶贫是贫困治理的治本之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6,(06):28-29.
[15]唐任伍.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 人民论坛,2015,(3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