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8-03-16 07:34巫南杰邓新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参数检验最小二乘法

巫南杰+邓新

摘要:采用应用计量经济分析法,结合EViews软件,创新性地引入了财政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普通中小学校教师数量、普通中小学生数量、普通中小学校数量等五个指标以及引入了影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域因素。通过分析2015年我国主要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教育经费支出与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影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因素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计量经济分析;参数检验;最小二乘法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9.067

0引言

2016年,我國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为3886639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42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4年超过4%。2012年首次进入后4%时代,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和合理均匀分配教育经常支出将是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在选取2015年我国各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各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教育经费支出的影响,以期望提高后4%时代教育经费使用的公平与效益,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1各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为3888839亿元,比上年的3612919亿元增长764%,这是自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4%以来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自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出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也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但是,目前我国仍存在各地域的教育经费支出失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和教育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近些年以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我国财政性支出状况仍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

2各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实证分析

2.1变量选取与数据收集

自从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九年义务教育的支出占据了教育经费支出的绝大比重。所以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比较重要的3个指标即我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数量、我国普通中小学生数量以及普通中小学校教师数量。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各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也不相甚同。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教育经费的影响因素,我们收集了2015年我国主要地区的相关数据,相关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并加以作实证分析。

因此,我们最终选择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X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X2亿元)、普通中小学学校数(X3所 ),普通中小学生人数(X4万人)、普通中小学校教师数量(X5万人)、东部地区(D1东部地区=1,其他=0)和西部地区(D2西北地区=1,其他=0)为解释变量。

2.2模型建立及估计

根据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未知参数,得到的参数回归结果如下:

Y∧=-19.732+0.086X1+0.007X2-00008X3+0072X4+5403X5+63868D1+63870D2

t=(-033)(463)(225)(-009)(023)(10)(126)(161)

根据相关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分析可知,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因此需要消除共线性。

我们考察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软件分析得到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如表1。

2.3.1模型设定的检验

(1)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由R2=0974,r2=0971与1十分接近,说明其拟合优度很好。针对H0:β1=β2=β4=0,由于F=33413>F005(3,27)=296,应拒绝原假设H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财政支出(X1)、国内生产总值(X2)和普通中小学生数量(X4)对我国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支出(Y)有显著影响。由此可知,该模型可以通过拟合优度检验。

(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分别针对H0:βj=0(j=1,2,4),临界值t0025(27)=2052。对应的统计量分别为5002,3749,4742,|t1|,|t2|,|t4|> t0025(27)=2052,所以通过显著性检验。

2.3.2异方差的检验

采用怀特检验对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如下:

其中,F值为辅助回归模型的F统计量。由于χ2 005(9)=1692>nR2=4516,因此不拒绝同方差的原假设。由此可见,数据不存在异方差性。

2.3.3序列相关性

(1)DW检验。

根据估计的结果DW=1578,统计量DW=11578介于显著水平为5%时DW上限临界值165和下限值123之间,故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序列相关性。故需要进一步进行BG检验加以判别。

(2)BG检验。

建立回归模型:LS Y C X1 X2 X4,然后对模型进行BG检验的结果如下:

LM=nR2=31*0.14569=4516>χ2 005(1)=384,由此判断原模型存在1阶序列自相关性。

LM=nR2=31*0.155129=4809<χ2 005(2)=599,由此判断原模型不存在2阶序列自相关性。由此可见,该模型存在显著的1阶序列相关性。

(3)采用广义差分法。

由LOS估计得到DW=1.578,根据ρ∧=1-DW/2,可得ρ^=0211。利用命令:Genr X11=X1-0211*X1(-1), Genr X21=X2-0211*X2(-1), Genr X41=X4-0211*X4(-1), Genr Y1=Y-0211*Y(-1),分别对X1、X2、X4和Y作广义差分,然后对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到回归结果如下:endprint

Y∧=215640+0055X11+0010X21+0520X41

t=(4203) (1842)(2805)(4391)

R2=0931,r2=0924,F=117760,DW=1972

其中,根据估计的结果DW=1972,统计量DW=1972大于显著水平为5%时DW上限临界值165,故表明随机干扰项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由上可知DW=1972,而ρ∧=1-DW/2=0014

又由于β~0=β0∧/(1-ρ∧)=21564/(1-0014)=218702

由上又可知 β∧1=0055, ρ∧2=0010,ρ∧4=0520

由此,我们得到最终的我国各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模型为:

Y∧=218702+0055X1+0010X2+0520X4

3实证分析结论

(1)通过对原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和序列相关性修正后,使得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和普通中小学生数量和模型整体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显著性提高,且模型的拟合优度明显得到提高。

(2)我国各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与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和普通中小学生数量成正相关,当国内生产总值和普通中小学生数量不变时,表明当财政支出每增加1单位,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平均增加0088单位;当财政支出和普通中小学生数量不变时,表明当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单位,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平均增加0008单位;当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不变时,表明当普通中小学生数量每增加1单位,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平均增加0305单位,这符合经济学中的原理和现实意义。

4政策建议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与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普通中小学生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为促进我国各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就要保證我国各地区较高的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这就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为我国各地区长期内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为各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提供保障。

4.1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

我国政府应该政府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为我国各地区长期内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促进经济不断发展,从而使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增长。唯有我国政府维持我国宏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才能确保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我国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加大对我国国内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为适应我国高端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还应加大对科研经费和高端职业院校的投入,从而打造出一批具备高端技术技能的技术性人才。

4.2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要改善我国各地域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状况不合理的现状,必须有合理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只有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合理,才能使我国各地域教育经费支出状况日趋合理与均衡。尽管我国政府近些年加大了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资力度,但由于受中西部地区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教育理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失衡的状况还很严重。为了使我国经济维持和教育接受程度公平稳定均衡的发展,我国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支出的倾斜力度。

4.3完善教育经费支出制度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应当形成以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为主的制度,使得我国教育经费有稳定的来源。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推行引用外资来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政策,抓住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的优势。在建立与完善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制度的同时,我国政府要运用各种手段监督和管理控制我们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来限制和防止资金浪费和非法流向个人手中,实时监控好教育经费支出的去处和实际用处,并且要实行定期核查的跟踪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陶长旗.计量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数检验最小二乘法
手动求解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非参数检验的概念
非参数检验的概念
非参数检验的概念
非参数检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