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培养模式初探

2018-03-16 00:31姚明印刘木华周华茂陈添兵何秀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姚明印 刘木华 周华茂 陈添兵 何秀文

摘要: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是培养农业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题组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实践创新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227-02

我国是农业大国,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次聚焦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彰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实现农业工程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与保障。

农业工程作为一门“工中有农、工农结合”的系统工程,是发展农业生产手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设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1]而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培养农业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2]

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注重实践、应用和创新,但目前国内的培养模式忽视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3]

实践出真知,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欧美等发达国家注重农业科技中介对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4]虽然我国多采用学校-企业合作模式增加研究生实践能力,但面临诸多障碍。[5]

针对我国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特殊国情,项目提出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以学校产学研部门为桥梁,综合地方基层组织、农场/农户等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及农业工程生产企业的实践与创新基地,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我国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与科研实践脱节。国内的培养模式大多沿袭学术型,存在课程设置与科研实践脱节等问题,忽视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产学研相结合等不够重视。

2.缺乏实践锻炼的环境。我国普遍存在研究生实践基地少或者流于形式的现象,且多采用学校-企业合作模式增加研究生实践能力。但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大多处于较浅层次的合作,面临学校、企业、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的诸多障碍。

3.教学资源建设薄弱。缺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二、国内外提升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采取的措施分析

1.我国校企协同加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模式,因为企业清楚需要哪种职业型人才。校企协同推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应向深层次、多领域拓展,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协同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此外,我国香港科技大学等一流高校非常重视行业的发展需求[6],且具有较强的职业特征,专业学位课程比较明确是培养某个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关键,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强调在实际中具备应用和实践能力。

2.欧美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体系。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工程学科更加强调个人实践,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理念。

美国各州均设立州立大学,下设农业推广站,除了承担农业教育科研工作外,还要负责所在州的农业科技推广,从而使农业科研、教育及推广三者紧密结合。

加拿大的农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把农场及农户对人才的需求和农业职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美国和加拿大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把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纳入其中,使得农业工程教育、科研、推广工作都有着高度密切的联系,“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应是其典型特征。许多农业大学的教师兼任农业工程科技研究人员和推广人员。农业工程类院校的教授们在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同时,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把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带给农户、把教学与培训延伸到农户应是农类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7]

三、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提出

针对我国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特殊国情,项目提出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以地方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为抓手,以农业工程生产企业为实践与创新的主战场,发挥学校产学研部门的桥梁作用,完成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环节培养,切实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四、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项目提出的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的模式尤其适合农业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该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源于地方农业生产一线,通过学校产学研部门联系合适的企业进行创新实践。本项目的具体作用和意义在于:

1.教学工作方面。体现了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作用。同时,调动了导师、研究生参与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积极性,为研究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质量方面。可以驱动导师、企业和研究生扎根地方、发展农业的主观能动性,为研究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提高自身水平创造了平台。学校锻炼了人才,提高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质量,体现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五、结束语

我国在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明确将实践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8],彰显了实践创新能力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现代化,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民的经济发展,势必需要大批实践创新型农业工程类人才。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提出,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环节培养相一致。在切实以基层组织、农场/农户等地方的实际需求为抓手,以学校、企业为实践和创新主战场的理念下,能广泛加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快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岩,李季成,李文哲,张影微.新形势下农业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4,(1).

[2]侯加林,李光提.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國现代教育装备,2013,(1).

[3]张红梅,刘新萍,王万章,何玉静,陈新昌,史景钊.校企协同加强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

[4]师丽娟,杨敏丽.欧美发达国家农业工程学科发展规律与趋势[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2).

[1]张艳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效能及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

[1]刘扬,马永红.世界一流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三所香港高校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

[1]苏霄飞.美国、加拿大、日本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7,(3).

[1]杜艳秋,李莞荷,王顶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专家访谈结果的实证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