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楠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的发展,对构成交通运输的主要部分路桥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路桥工程都是用沥青作为路面的主要材料,但由于沥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裂缝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路桥工程中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路桥工程;沥青;裂缝;技术措施
0前言:沥青的价格适中、施工技术简单且性能良好的优点,使其成为路桥工程中常用的主要路面材料,但由于会受到施工环境、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裂缝问题出现的很频繁。而且裂缝的出现会对日常的生产、生活的运输和出行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思考有效的防治技术对保证路桥工程的质量十分重要。
1 沥青路面材料的相关理论
沥青路面的主要使用材料就是沥青混合料,含有外掺剂、胶合剂等带有粘合作用的沥青类材料,是将颗粒状的矿物质经过粘结形成整体的路面。现如今,沥青材料在路面上的大范围使用与其工作环境以及材料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沥青材料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性能更加良好。沥青路面的承载力比较大,能够承受多种重量车辆施加的重力和作用力。且材料自身的可变性和弹性很好,不容易在使用中出现重压变形,同时在减震、扬尘以及摩擦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性能。
其次,沥青路面多是铺设在路面的上层,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车辆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工作环境中的车辆负荷来看,材料不仅要尽可能地延长使用时间还要对瞬间的作用和频率尽快反应。从自然环境来看,沥青路面会受到气候、温度、水分以及阳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水造成材料的分离减少路面的使用强度,温度的高低也会对路面的可变性产生影响导致路面裂缝的出现[1]。
2 路面裂缝出现的原由
沥青路面之所以出现裂缝,与施工设计、技术、外界环境以及自身材料性质有着重要的关联。
第一,混合材料的性质导致裂缝的出现。沥青路面是由多种结构、特性不同的材料混合制成的,在混合的过程中由于材料质量的高低、数量配比的比例会形成不同的混合材料,路面的承载力以及使用时间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构成沥青路面的层次中,最基础层面材料的性质对路面也很重要。理论上,基层材料的伸缩性能越好,出现裂缝的几率越小,在基层上刷涂透层油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裂缝的出现。而基层出现裂缝与沥青材料的水分缺失颗粒之间的孔隙减小以及温度降低可变性降低有关。
第二,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沥青路面的损坏和裂缝问题的出现,同外界因素的影响分不开,尤其是温度、使用时间、水、阳光、空气。像材料受温度影响很大,当温度高于沥青材料的使用温度时强度会减弱。但在低温环境下,强度又会上升,但抗变形能力降低,路面出现裂缝。而沥青路面所处的大气环境也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域混合料发生氧化反应,将材料中所含的油、水以及树脂挥发使得路面的粘合度下降从而致使裂缝问题。
第三,施工设计和技术不到位。我国沥青路面在路桥工程中的使用年限较短,在施工的设计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结构设计中对铺设厚度、不同层次材料的比例不严谨,路面排水系统设计不全面以及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相符。此外,路桥工程的施工常会遇见地质差的情况,特别是软土地基,而在这方面的施工技术还不成熟往往会出现地基下陷以及竖向裂缝的产生。并且,路面压实技术以及质量监控技术也存在问题,如在路面压实过程中,无法将土粒组合孔隙较大,部分路段的压实程度不足,都会降低路面的使用度[2]。
3 防治沥青路面裂缝问题的技术
沥青路面的使用多是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承受车辆运输以及环境带来的影响,正因为此种情况极容易在表层产生裂缝。通过对路桥工程中沥青路面裂缝问题的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几点防治技术,为保证路面的使用安全和利用率提供参考。
3.1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沥青混合材料是构成路面的基础,故而提升材料的自身性能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裂缝的出现概率。沥青路面的铺筑材料为沥青混合料,这种材料主要是由沥青胶结料以及集料、骨粉构成,并辅助以其他的诸如粘合剂等试剂混合形成,在使用性能上要从提高强度以及稳定性上着手。
首先,提高强度。沥青材料的强度结构可以分成嵌压和压实两种,提高嵌压结构的强度上要选择颗粒大小均衡、材质较粗的骨粉,再添加沥青将材料中的缝隙补充完整,如沥青碎石路面就属于这种类型结构。为了提高压实结构的强度,材料选择和配置要有一定的要求,关键的材料仍然是沥青和骨粉,但在配置上存在着差别,要以两种材料的黏合程度为主,把骨粉作为辅助融合到沥青材料中。
其次,提高沥青路面的稳定性。路面的稳定性能同地基的材料的压实状况有关,只有将地基压实才能保证不出现裂缝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工程作业之前要按照行业标准以及国家相关的要求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选择。材料的质量和尺寸要符合路桥施工标准,并且有正规的生产许可证明,特别要注意的是选购砂石时,地基中的有机土以及粉质土要及时清理不能用做地基填充的材料,且具有高承载性能的路段要适当延长以适应增加的交通运输车辆。第二个步骤,对地基的压实程度高低严格要求。路面的开裂与材料的紧密程度相关,一旦路段的压实程度不足就会在使用中出现材料脱离的问题,进而造成路面开裂。因此,要提前制定防范对策,对路桥工程的路段压实施工细致划分,做好细节工作,以免路段密度存在不均衡。第三个步骤,降低地下水位。地基位于路面的下方80厘米左右的深度,是承担地面压力并将其分散的主要承载部位,需要高度的稳定性。但在实际的作业中,常会有地下水的存在,这就需要对水位进行控制,若有渗水出现不论大小都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对于土质差的地基位置要采用换填土的技术处理,保证地基的稳定性[3]。
3.2提高施工技术,增加铺筑层
施工技术的提高对防治路面裂缝作用明显,这就需要提高技术的精确程度,针对地是造成路面裂缝的水分因素。路桥工程的路面施工过程中,最好将地下水位的含量控制在10%左右,完成路面的碾压后做好保湿工作,避免因施工技术的控制不准确使路面缺乏水分。沥青路面的透水性能较好,保湿工作可以采取直接机械喷水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完成路面的铺设。因为沥青材料在制作中会出现来华的现象,要在提高温度测试技术保证温度的统一性。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以及车辆运输对路面造成的磨损,会导致某些使用性能的减弱外化表现出裂缝,而在原有的路面工程层次中添加铺筑层能够增强对应力的吸收和扩散能力,保障路面不会开裂。增加铺筑层先要在路面与地基之间补充格栅、沥青路面以及土质等吸收层,接着在路面的外部覆盖上一层吸收能力强且弹性变化小的薄膜,避免路面直接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以强化防裂缝水平。再有,沥青路面的材料可以更根据不同的开裂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格栅材料,如防止裂缝延展就可以使用土工格栅加筋沥青路面。最后,在沥青表面上放置橡胶类型的吸收材料,将使用过的橡胶转化为粉质形态同沥青进行混合作为铺筑层布置在中间路面層。
除此之外,对不同的裂缝形式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技术,网格状的裂缝可以选择在2到3厘米的深度内重新灌注沥青的方法,如范围较大要遵照路桥工程的要求对有问题的地段重新铺筑沥青。
结语
综上所述,路桥工程中沥青路面通常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自身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裂缝,只有及时地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保证交通安全。文章在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为推进道路交通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盈盈,沥青路面面层在路桥工程施工中的检测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2(49):260.
[2]杨伟,路桥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5(31):169.
[3]刘洋,路桥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9(45):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