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研究

2018-03-16 21:44张德伟王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张德伟 王超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个高校也相继在校园内开展了与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于高校在校生的创业教育,使得高校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全面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与新挑战。高校以创业教育为基础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是一次大胆且值得肯定的尝试,但也面临了不少挑战与问题。本文期望通过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进而为高校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063-02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由来已久,在过去的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固然取得了令人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引人深思的问题。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难题与挑战,笔者认为首先是要理清我们创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以及受众的定位问题,究其本质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新型人才”与“如何培养新型人才”的问题。只有理清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树立好高校创业教育前进的方向与改革的重点,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通过对于创业教育活动的不断开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一、现今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总体而言发展程度是令人满意的,不论是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还是相应的社会实践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高校课程专业化程度不足。课程专业化,顾名思义就是要在高校内设立专业的学科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以及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程专业化是高校学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而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显然没有获得专业化课程的地位,这就导致了创业教育先天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多数高校并未设立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师资配备,也没有相应负责协調培训的部门。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在师资配备上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2.高校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少。一门专业化的课程往往需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内涵。特别是对于创业教育这门课程而言,仅仅在象牙塔里教授理论知识而轻视社会实践,是无法培养出新型人才的。只有对整个创业教育课程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将创业教育的课堂知识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让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融会贯通,才有培养出新型人才的可能。

3.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化。课程科学化指的是课程的设置与具体教学拥有充分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这样才经得起推敲与考验。但是高校普遍在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化方面重视不足,首先是理论支撑过于狭隘,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其理论支撑不能只集中于一个或者几个方向,而应该进行综合调研,全面考察。其次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还存在着轻视论证分析的倾向,许多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只是片面的将理论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学生,并不重视实际论证的工作,这就使得整个创业课程缺乏了理论性与可论证性。

二、高校创业教育设立的目标

高校创业教育开设的初衷就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人才正在成为21世纪最宝贵的财富,创业教育的设立就是为了能够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为国家与社会输送综合素质较强、创新能力突出的新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与保障。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高校固有的创业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进行制度上与理念上的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建设新型人才的目标。

1.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高校课程,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对于整个创业教育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在课程设计方面,推动创业教学平台建设与模块建设,协调组织高校学生多参加校外课程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转变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考核机制方面不仅要兼顾学生的课程成绩,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全面的考察,以此为基础完成教学改革,实现培养新型人才的最终目标。

2.完善教学理论支撑。上文已经提及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显著的理论支撑单一和不足的情况,严重制约着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想让创业教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必须加大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首先应该加大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师资配备是实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其次应该扩宽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范围,从社会学、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中寻找交汇点,在融汇学习总结多个学科的基础之上,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3.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学校内部的创业教育课程学习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针对于这一情况,高校可以在校内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比如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分享交流经验,也可以在校内举办大学生创业比赛,在整个校园里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氛围,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熏陶,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与此同时,高校也应该为想要创业的学生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扶持,特别是一些已经有了成熟的创业理念经验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的扶持,培养出校园内的创业典型,在校园内形成示范作用,真正达到创业教育的效果。

4.加大创业教育师资投入。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是整个创业教育课程开展的中心环节,教师身处于教学工作的一线,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因此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学生的各种疑问难题及时给予解答。所以能否配备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创新教学理念的教师成为了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推动建立校内创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将想要从事创业教育的高校教师纳入培训队伍,对于他们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系统培养。与此同时,也应该积极的做好校外人才引进工作。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可以适当提供较为优惠的政策薪资将他们引入校园,提升整个师资教学水平。

5.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创业教学课程的教学要做好“走出去”的工作,不仅仅是高校学生要定时参加校外社会实践,积累社会实践经验,高校教师也要尽可能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合作,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可以邀请社会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及专家亲自在学校内开设讲座或课程,将他们的实际经历与感受传授给广大高校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分享,能够让在校大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动力。

6.创业与创新有机结合。创业教育课程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可以说创业与创新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必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高校必须将创新理念与创新精神融入具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中去,创新课程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论。只有实现了创新与创业教育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够全面提升高校创业教学工作的效果。

四、结语

高校希望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值得肯定和继续发扬,但是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创业教育课程依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和不足。高校只有理清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之后,才有可能实现设立创业教育课程的初衷,培养出对于国家和社会做出全面贡献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鹏,张宁.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构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广东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8).

[2]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9).

[3]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4]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