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自通
(临沭县青云镇农机站,山东 临沭 276712)
2009年10月临沭县清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标志着临沭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开始。2014年1月19日,中央一号文《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至此临沭县第一家农业经营组织已经运营了4年。2014年当年全县注册成立合作社26家,中央一号文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2014年以来,临沭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土地、实施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已成为土地规模经营、农机化技术装备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节本的主要依托。
目前全县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26家,这126家合作社拥有的大型高端农机具占全县总量的80%,作业面积占全县全年总作业量90%,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该县的农机化发展起到了强力推动,自2014年起,每年该县的农机化综合程度上升5个百分点,2016年被农业部授予首批36个“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1)买的起。农机专业合作社相比普通农机户在融、筹、贷方面优势更大,他们更容易购买国家倡导的高端、绿色的农业机械。同时,对新购买15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粮食烘干机、花生联合收获机械的合作社,优先安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县农机局积极搭建农机具购买贷款平台,促进经销商和农商银行设立农机贷。全县合作社每年的高端农机具购买力均在500万元左右。
(2)用的上。①自主经营土地用。目前,全县以农机合作社为主流转土地规模达8万亩,这是高端农机具作业的主战场,其次是外出作业;②托管土地用。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作物生产不同环节作业合同,采取全委托、环节委托等方式,提供耕、整、播、管、收、烘干等生产服务。
(3)能赚钱。实施农机化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机合作社,把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增强他们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项目资金补贴加上收取作业成本费,让合作社购买的设备能发挥赚钱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价值高、使用率低的设备不断得到购置,使得整个农机生产链有效连接,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全程机械化的推进示范项目的实施,不但优化了农机具的配置,还推动了农机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
(1)粮食烘干。粮食烘干解决了困扰大块经营难点,全县有15个合作社购买安装了粮食烘干机,在自用的基础上通过收取烘干费来实现营业收入。
(2)花生收获。联合收获和分段式收获适应了全县不同土壤和小块种植的特点,自农机合作社2013年实施花生收获机械化推广示范项目以来,花生收获机械化程度提高了60个百分点,达到了85%,随着机具适用性的提高、和农艺的相互适用,花生收获环节的薄弱情况将得到有效解决。
(3)植保机械。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植保机械拥有大户,植保机械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投入成本高、使用率低,然而农机合作社通过资金优势、规模作业优势,临沭县丰收农机合作社在购置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同时还购买了无人机,组建飞洒大队,可以完成大区域植保任务。店头镇安泰农机合作社投资200万购置的指针式喷灌机,在自营的土地上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作业。农机合作社的作业和示范带动有力提高了植保环节的机械化应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高端农机具的使用者,同时又是先进农艺的探索实践者,在两者互动促进的过程中相互促性、共同适应。我县共有高端农机装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52家,产品涉及15个种类190多个品种,形成了土地深耕、播种施肥、大田管理、烘干储藏等耕、种、管、收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为推进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同时在农业局和农机局共同协调下成立全程机械化专家组,吸引部分农机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加盟,农艺专家配合农机专家制定相互适用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提出生产上合理适用的农艺措施,承担项目的合作社实施技术路线及模式有章可循,实现高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机械化,通过农机合作社作业量大,覆盖面广,示范能力强的优势,能够把农机和农艺直接延伸到到田间,有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加快应用步伐。
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田经营迅速发展,农机化工业技术研发创新更加有力,高端机械推出周期缩短,效益将会有大幅度提高,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成为全面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