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升,王 茜2*,刘亚萍
(1.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2.辽宁阜新市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树木的地径(理论上是指树木的干与根系分界点处的直径,但在实际林业工作中,因树干的少部分被埋在土下,往往只能测量地表处的直径)很少被利用,其原因有测量上的不便利,更主要的是受根系膨胀影响,地面处横断面非常不规则[1,2]。但当发生森林火害、乱砍滥伐时,树木大多已灭失,难以进行胸径的测定时,就需要利用地径估计生长情况[3-7]。对原产地赤松地径与胸径相关关系研究已有报道[7,8],以引种到沙地上的赤松人工林为对象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探讨辽西北沙地赤松人工林地径与胸径的相关关系,旨在为科研、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地点设在辽宁彰武县章古台镇(42°43′~42°51′N,121°53′~122°32′E)和康平县张家窑林场(122°45′E, 42°40′N),属暖温带亚湿润干旱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干旱多风,年降水量500 mm左右,且多集中于6—8月份,土壤类型以风沙土为主,占89.4 %,土壤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含量都比较低。
选择不同林龄赤松林分,林龄为20~48年,共设6块标准地,在每块标准地抽取40~50株,共505株。用布围尺测定每株样木地径(离地0.1 m)、胸径,保留精度为0.1 cm。
用Sigmaplot12.0对数据进行分析。
对收集到的赤松地径与胸径数据进行整理,按胸径2 cm一个径阶,统计各胸径径阶株数,胸径平均值与地径平均值,见表1。
表1 数据基本情况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此次收集的赤松地径与胸径的数据,其胸径最小值为9.3 cm,最大值为30.2 cm;地径最小值为15.8 cm,最大值为39.8 cm。
根据数据分布情况,选择线性方程、二次曲线方程、三次曲线方程、对数曲线方程等6种方程模型进行分析,见表2。
表2 胸径与树高曲线拟合结果
注:D1.3为胸径,D0.1为地径。
从表2中可以看出,模型3的相关系数最大,R=0.912 7;标准误最小,SEE=1.505 3。因此认定模型3,即三次曲线方程D1.3=-1.068+0.602D0.1+0.011 8D0.12-0.000 2D0.13为最佳模型。
图1 求算值与实测值相关关系 Fig.1 Correlativity of calculation value and measured value
从彰武县章古台镇不同林分条件的赤松人工林中随机抽取60株样木,调查样木地径与胸径,地径最小值为19.8 cm,最大值为39 cm;胸径最小值为13.7 cm,最大值为27.8 cm。
用模型3求算样木的胸径求算值,与测定实际值对比,作回归方程,如图1所示。回归方程为Y=0.959 5X+0.608 6,其中Y是实测胸径值,X是胸径求算值,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64 4。
在95 %可靠性下对回归参数与理想直线参数a=0、b=1进行F检验,公式如下:
F=
a、b:回归直线的参数;n:样本数;xi:理论值;yi:实测值。经计算,F值为2.385 3,按自由度df1=2,df2=59查F分布表,单侧界限值为F0.05≈3.15。计算F值明显小于理论值3.15,表明该模型的实用性很强。
利用模型3求算建立地径与胸径的对应值表,见表3。
表3 赤松地径与胸径对应值
辽西北沙地赤松的地径与胸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且相关紧密。利用505株样本资料,采用6种数学模型,进行沙地赤松地径与胸径相关分析,其中三次曲线方程D1.3=-1.068+0.602D0.1+0.011 8D0.12-0.000 2D0.13为最佳模型,其相关系数最大,标准误最小,模型的实用性很强。
调查样本数据地径最大值为39.8 cm,最小值为15.8 cm。在实际应用中若有样木或林分超出该范围,实测以保证精度。地径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的导算经检验精度较高,在辽西北沙地地区适用,对相邻地区也有参考价值。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张日升,刘广,于洪军,等.辽西北沙地樟子松地径与胸径相关关系及其应用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6,(3):19-21.
[3]张余田,陶涛,樊丙玉,等.皖南山区马尾松地径一元材积表的编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42(4):499-503.
[4]曾伟生.杉木相容性立木材积表系列模型研建[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1):6-10.
[5] 陈裕光.红旗林场杉木地径一元材积及出材率表的编制[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4):3-4.
[6] 严迎冬,谈为民,蒋彪,等.当阳市马尾松、阔叶树地径材积表编制[J].绿色科技,2015,(11):49-50.
[7] 张忠,姬康,申世永.榆林市榆阳区樟子松地径、胸径、树高的调查[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38(2):55-56.
[8] 杨传强,吴可,王森林,等.山东省松类一元地径材积表编制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3,(4):94-96.
[9] 吴玉德,金春德,罗广军,等.天然赤松根径与立木材积相关关系的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99,21(4):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