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莲
(广西梧州市第一中学,广西 梧州 543002)
高中地理作为高考的考试科目之一,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将自身所传授的知识与高考考试内容相结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新颖高效的教学模式被创设并应用于实际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这其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考试大纲这四者有效地进行结合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而所谓“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其主要应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自己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这四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教师在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指导下,帮助学生主动地从高中地理教材中获取所需的相应知识,并且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优秀的地理科学观念,以及地理知识探究能力。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是以高考考试大纲为基础,因此,应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考试时进行高效的应用,以此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高中地理应试水平以及学习质量。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大与学生的交流程度,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教材中主动地去获取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高效学习。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却不能有效地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加大与学生的课堂交流频率,帮助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常见天气系统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且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度高的特点,将自身以往仅仅为学生进行讲授相关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对学生进行课本基础知识的教授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将刚才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自我思考,在思考过后,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将自己仍旧有疑惑的知识点告知给教师,教师在这时候可以及时的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解答。并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奇特天气现象课堂中进行分享。在分享过后,教师还可以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教师通过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既能提升学生与自己的交流频率,帮助学生及时进行答疑解惑,还能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现象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习质量。
在教师进行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如何将考试大纲与教师自身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高效的结合?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就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高考题目随堂练习,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加深课堂知识与考试大纲的联系程度。例如:教师可以将日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时长约为30分钟的课本知识教学内容,第二部分为时长约为十分钟的随堂练习内容。教师在完成第一部分的课本知识教学内容之后,为学生布置几道在以往高考地理试卷中出现过的与该单元学习知识相应的地理高考题目原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随堂高考原题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实践运用,还可以加深自己所教授知识与考纲的联系程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地理考试大纲中规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地理观念,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较为繁多,学习过程较为紧迫。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的这段时间,为学生合理的布置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第一节的教学内容“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在为学生介绍教材中关于能源资源的开发的相应的基础知识之后,让学生自己在课后通过浏览互联网或者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去了解山西省的能源资源开发情况。并将自己了解到的结果,结合自己的看法,撰写一篇以“如何对山西省能源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为主题小文章。教师通过合理的为学生布置课后习题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吸收,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创新思维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作为高考考试科目之一,教师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还应当将教学内容与考试大纲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高考真题随堂练习,合理布置课后习题等方式,就能高效的应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