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体育”视角下高校散打课程“软式化”改革初探

2018-03-15 11:09王伯余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软式技战术竞技

王伯余

(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1 当今高校散打课程开展现状

散打运动因为其在提高学生协调、柔韧、灵敏等素质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因而被各个高校作为一门重要的体育课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体育课程需求的不断提高,当今散高校散打课程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程实施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滞后[1],同时在师资和场地设施的配备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

1.1 学校对于散打文化的传播少

当今社会,学生的体育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感官刺激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文化需求发生转变,但是在当今高校散打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依然是散打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散打技战术的不断重复练习,对于传统武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打文化以及散打精神,教师却很少向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播。高校散打课程必须懂得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如何做好对传统武术文化和散打文化进行宣扬,培养学生对武术散打文化的热爱,才能够在高校体育和高校教育中很好的发展。

1.2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在当前高校散打课程中,普通高校的散打课程教学还是比较偏向竞技化,以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教学手段上和教学方法上,还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言传身教”方法为主,手段和方法相对比较落后。教学模式和手段的相对单一,使得学生对散打课程学习兴趣降低,动力不足,少部分学生甚至对其心生厌倦。因此,对当前散打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对其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丰富转变,也是十分必要的。

1.3 散打课程师资力量较弱、场地匮乏

当前高校散打课程的师资力量方面也参差不齐,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学历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一些高校散打课程的教师则可能由武术教师兼任,在年龄组合上缺乏一定的梯度,而且散打教师的男女性别比也较高,男教师占较高比例,女散打教师相对缺乏。同时,散打课程在场地资源上也相对匮乏,一些学校的散打课程的很少有专门的散打场地,教学场地多以和其他课程共用场地为主,如跆拳道课程、舞蹈课程,各个学校场地数量、安全保护设施也不足。

1.4 学生对高校散打课程兴趣薄弱

作为传统武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散打课程,在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以及爱国情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然而由于高校散打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学手段的竞技化、散打文化的传播的薄弱化等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对散打课程存有一定的偏见,学生普遍对散打课程的学习兴趣偏低,认为散打就是“中国的拳击”,就是打架,太过暴力,很多大学生对散打课程往往敬而远之,尤其是女学生更是很少学习散打课程。

2 “轻体育”和“软式化”的含义解析

2.1 “轻体育”的含义解析以及特点

“轻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这是一种不拘形式、不重视输赢,只追求在愉快的运动中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1]。轻体育与竞技体育截然相反,竞技体育主要以挑战人类生理极限为目的,轻体育主要以休闲和娱乐为目标,轻体育是一种轻松的愉快的运动方式,它是随着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是人们对随着时代发展对体育的新的诉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产物。“轻体育”的主要特征有四点。

第一,能耗低。能耗低是指轻体育运动项目的体能消耗相对较低,轻体育主张低强度轻负荷,反对较大的运动量,其主要目的是在体能消耗较少的情况下,动员协调身体各个系统和谐工作,达到一个愉悦身心的目的。

第二,形式多。形式多是指轻体育运动的运动形式多,不受限制,轻体育运动对运动形式没有要求,既可以是个人形式的,也可以是群体形式的;既可以是行进间的,也可以是原地的;可以借助器材、可以音乐伴奏;多种形式任意选择和搭配。

第三,时间活。时间活是指轻体育运动的时间安排可以比较灵活,可以安排在一些比较零散的时间内,早晨傍晚、茶钱饭后,甚至一些零散的时间,工作放松的时间,这样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健康的保障条件。

2.2 “软式化”含义解析

所谓“软式化”是指竞技体育项目通过改造,实现运动负荷的轻松化、难度负荷的简单化、运动形式的娱乐化、运动环境的卫生化、运动方式的文明化和运动行为的加强化,适当降低竞争性,提高趣味性和娱乐性,在竞技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派生或分化出适合普通群众直接参与的“轻体育”项目[2]。软式化项目是一个运动项目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传统竞技项目因其“刚性”、“硬性”特点,主要面向的对象是竞技体育者和少部分体育爱好者,但是经过软式化后的竞技项目则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接受。软式化是一个运动项目社会形态的多元化,只有将项目的竞技性与普及性相统一,单一存在的“硬性”与广泛存在的“软性”相统一后,[3]一个运动项目只有具有多种存在形式,才能更好的被人民接受,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3 高校散打课程软式化改革思路

散打课程之所以被高校引进作为一门高校体育课程,是因为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学生的神经系统发展、心理素质发展、意志力品质培养和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高校散打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体育课程,散打课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去不断自我提升,更好的继续发挥自己积极的作用,完成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值得思索的。[4]同时,散打作为我国传统的一部分,也应该积极探索,在这样一个在这样一个大众化的时代,如何更好地推广和普及自身,如何在广大人们群众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贡献。

在当今社会,一些运动强度相对较低,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而且能够满足愉悦身心的体育项目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接受,当下比较流行的跆拳道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跆拳道运动在我国8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而且群众基础也比较薄弱,1995年后年才在我国民间正式发展,但21世纪后,该项目在我国群众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之间发展火爆。究其原因是因为跆拳道运动能够紧跟时代需要的节奏,不断为适应大众需求而做出改变,在技术动作上动作优美,观赏性强,以单个和组合技术动作为主,简单易学,也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同时发展以表演为主的跆拳道品势项目,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都可以参加段位考级,也十分注重服装礼仪的规范。跆拳道在我国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体育项目要想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为人们所接受,就应该不断做出改变,以符合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跆拳道的成功也带给我们反思:高校散打课程应该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变,去更好的符合学校体育的发展,满足当前高校学生的体育需求。

同时,当今我国正在极力倡导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高国家民族的自信力,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抓住机遇,完成自我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参考跆拳道运动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大众体育的需求和比较流行的轻体育运动的特点,可以尝试对当前高校散打课程进行软式化改革。其改革思路如图1。

图1 高校散打课程软式化改革思路Figure 1 The reform ideas of light sports and soft technology in sanda course in colleges

4 高校散打课程“轻体育软式化”改革实施途径的探索

对高校散打课程软式化改革,就是结合轻体育的特点,将原来偏向于竞技散打的高校散打课程软式化,以高校散打课程为原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把高校散打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经过多种形式的改造,并配套与相应的教学师资,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等,建议一个软式化散打课程体系,使之成为一门更加适合广大高校学生直接参与的高校体育课程,如图2。

图2 高校散打课程软式化改革探索技术路线Figure 2 The technological route of the soft technology reform exploring in sanda course in colleges

4.1 初步选定适合轻体育化的散打技术动作和战术形式

当今高校散打课程基本上是以竞技散打为模型,主要特点是全面灵活的复杂的技术体系,表现为“远踢(腿法)、近打(手法)、贴身摔”,战术上追求凶狠的杀伤力并且突出踢打、摔法的时效性。这是高校散打的技战术特点,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高校散打技术动作和战术形式都适合对其进行改造,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探索,[5]在高校散打所有技术动作和战术形式里,选出比较适合轻体育化改革的一些技术动作和战术形式,如散打的一些步法、手法、腿法动作,以及一些多种技术组合的战术形式等,弱化删除一些竞技性摔打动作,建立散打软式化技术动作和战术形式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结合轻体育的特点按照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形式进行软式化编排组合。

4.2 对选定的技战术动作进行软式化改造

选定后的散打技战术单元群,需要进行重新的软式化改造。高校散打从负荷角度来讲,有着较高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从技战术特点分析,高校散打课程技战术须对比较复杂而且以重创对手为目的,在比赛形式上过于注重结果,淡化了比赛的过程,使学生缺少了对散打比赛过程的体验。因此针对高校散打的一些特点,结合请体育运动的特点,可以围绕“强化动作、弱化竞技”为中心,围绕轻松化运动负荷、简单化运动技战术、体验化教学过程、娱乐化比赛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造。

(1)负荷轻量化

在运动时间上,以缩短比赛时间为主;在技击效果上以“点到为主”禁止重击和击打头部,在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上以轻负荷小强度技术动作为主。

(2)技战术简单化

技术动作可以以单一技术动作为主,单一的踢法、手法、腿法等,战术可以以单一的进攻战术或单一的防守战术为主,注意技术与战术的结合与重新编排。

(3)过程体验化

可以以住“点到为止”、“遵礼明德”为原则,始终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多组织体验化比赛。

(4)比赛娱乐化

主要以追求比赛的趣味性为主,最大程度降低比赛的危险性,对于一些比较危险的重击重摔的动作,应该明确禁止;对于一些摔法可以适当改变规则,以接住对方的肢体,做出摔打动作即得分等等。

4.3 对软式化后的散打进行教学实践检验

软式化的散打,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来说是一个新生的课程,对于一个新生的体育课程它能否实现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它应该如何去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以及它能否被广大高校学生所接受,进行教学实践检验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在对高校散打课程进行改造以后,我们要选择几个教学试验班级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实践检验,同时也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我们理论上的不足、去发现更适合学生的运动技战术形式、去发现更好的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去发现如何更好的达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课程过程进行文字记录和录制视频,以便时时会看反思,总结出需要改进的地方。[6]对于参加轻体育散打课程学生,应该对做一些回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切身体验和运动需求,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软式化后的课程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检验和不断的改进提高,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为高校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

4.4 建立软式化散打体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体系主要是在课程观的指导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相互协作而形成的一个统一体系。软式化的高校散打成为一门高校体育课程,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软式化的高校散打课程的课程体系可以参照高校散打体育课程体系来建立,但是它又必须有明显区别于原来的高校散打课程,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观、目标、内容、结构、活动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例如可以以“轻松运动、娱乐健身”为核心建立课程观;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上可以以武术礼仪、调动学生参与性、掌握基本散打动作、体验比赛等为主;在课程结构上要从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应该以轻松越快的活动形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观体验感受为主,淡化竞技过程和比赛结果的开放式评价为主。只有建立软式化的散打课程体系,它才能更好的指导软式化散打的课程实施,软式化的散打才不仅仅是一项被改造的体育项目,而是真正的成为了一门高校的体育课程,见图3。

图3 高校软式化散打课程体系图Figure 3 The system of the soft technology sanda course in colleges

4.5 配套软式化散打课程的体育师资和场地设施

体育师资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者,高下体育师资的业务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质量水平,不同体育师资和场地设施的配备也直接影响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虽然散打课程已经进入高校很久,但是软式化后的散打课程的教学实施又不同于原来的竞技化散打课程的教学,如何更好地实施软式化后的散打课程的教学,是软式化散打课程能否立足高校体育课程关键。由于软式化的散打课程有自己单独的课程体系,有些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会采用一些节奏比较欢快的音乐下以运动操的形式,而且软式化了散打技战术的竞技性,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高校体育师资和场地设施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软式化的散打课程,一些喜欢节奏性韵律性比较强的女生也会成为新的授课对象,适当的增加女性体育教师参与软式化散打课程的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于软式化后散打课程的师资和场地配备上建议:加强体育授课教师对于软式化散打课程的理论学习,对于传统的竞技散打授课教师在运动教学方面进行培训,也可以培训一些健美操、啦啦操体育教师对于散打技术动作和战术的学习,同时考虑女性散打教师的配备需要占一定的比例。在场地上,有能力的学校最好可以建立专门的散打场地,合理的对其他场地进行改造和利用,在场地的面积和安全设施的供应上,给予充足的保障。

5 高校散打课程“轻体育软式化”改革实施的要点把控

高校散打课程作为一门高校体育课程,在锻炼高校学生身体协调灵敏力量等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进取心等品质,以及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

5.1 软式化后散打课程作为体育课程基本原则的遵循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实现形式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软式化高校散打课程进入高校,作为高校体育一门新的课程,它需要遵循体育课程的一些基本原则。高校体育课程是主要通过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的安排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高校体育课程主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主,同时和思想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学习相互结合,完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软式化后的散打课程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后,要在体育课程基本原则指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高校体育在学生在运动参与、技能学习、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目标。

5.2 软式化后散打课程的课程定位

软式化后的高校散打的定位该如合确定,软式化后的高校散打课程的定位是相对于原来的传统的高校散打课程而言,我认为软式化后的高校散打课程可以作为一门新的散打课程与原来的散打课程并存,并不是软式化后的高校散打课程“后来居上”或者“喧宾夺主”取而代之。软式化后的高校散打课程和原来高校偏向竞技实战的散打课程都是高校散打课程的存在形式,二者应相互并立、相互促进。软式化后的散打课程是培养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散打课程学习的一门课程,主要以健身为目的,其授课对象为广大的散打课程初级学习者和一些女学生,课程定位为散打的课程初级班和中级班;传统的高校散打课程则主要满足学生更高的体育需求和爱好,其授课对象为身体素质较好的及对散打运动有较高兴趣的学生,其课程定位为中级班和高级班。只有二者完成自身的职责并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高校散打课程的目标并把散打运动不断推广发扬光大,见图4。

图4 高校散打课程关系Figure 4 The relationship of sada course in colleges

5.3 软式化后散打技术或战术标准的把控

对高校散打进行软式化改革,“轻”只是相对于竞技散打高负荷大强度而言,“软”只是相对于竞技散打追求技击追求结果而言。对高校散打进行技战术改造,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只是选取一些相对简单且适合轻体育运动的散打技战术动作,对其进行从新的组合、编排,使其在教学组织和安排上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同时也能够达到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而不是降低散打原来的技战术动作标准,或者对原来的散打技术或战术进行改动。因此,在对高校散打课程进行软式化改革,需要我们在其技术动作和战术的标准上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对散打课程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5.4 软式化后散打课程运动损伤的规避与防治

高校传统散打课程强度较大、对抗强,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软式化散打课程能够有效规避大学生在散打课程上受伤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规避运动损伤的发生。首先,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调动学生身体系统的生理机能。其次,强制性佩戴安全的运动护具,保护学生在技击动作中的意外伤害。再次,强调软式化散打规则,以“轻击轻打、点到为止”的方式来进行实战对抗。

5.5 软式化后散打课程可以借鉴其他改造课程的经验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提出,高校体育教师也是不断的积极探索核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也有一些课程比较成功,比如软式排球、气排球、搏击操、武术操等课程,它们在原来的课程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并结合学生需要,通过改造授课器材、改变比赛规则、编排新的形式等方式,实现了自身的突破,更好地适应了当代大学体育课程的需要。我们在对高校传统的散打课程进行软式化的改革时,可以适当的借鉴其他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体育课程的经验,比如在比赛规则上可以借鉴空手道,制定一套“点到为止、没有重击,轻摔轻打”新的比赛规则,以便于软式化的散打课程更具娱乐性和健身性;在编排形式上借鉴一下搏击操和武术操等如何进行编排,如何使软式化后的散打课程更具节奏韵律性和表演形式;在课程的教学模式、服装着装和礼仪道德方面,可以借鉴一下跆拳道的成功经验。好多其他课程的成功都是有一些可以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在对高校传统课程软式化改革要懂得批判式借鉴。

6 小结

高校体育提出教育改革后,无论从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还是体育课程等方面,高校体育工作者都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高校散打课程进行软式化改革也并非无稽之谈纸上谈兵,其他体育课程的改革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我们在结合轻体育的特点,在原有的传统的高校散打课程的基础上,对其技战术、规则、比赛形式等进行合理的软式化,并通过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建立软式化的高校散打课程体系,配套相应的体育师资场地。[8]同时散打课程的改革需要注意遵循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原则,注意改革后的软式化的散打课程的课程定位,同时注意散打基本技战术的标准的把控,并注意借鉴其他改革成功的体育课程的经验,我相信高校散打课程软式化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同时也会更好的促进传统散打的传播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软式技战术竞技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运动飞扬,逐梦童年
——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软式棒垒球侧记
竞技精神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我国软式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中软式排球的开展现状与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