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时,强调在2020年之前这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贯彻落实十九大战略部署,中央在认真总结近些年精准脱贫经验的基础上,于6月15日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做出具体部署,从而把三年精准脱贫的操作具体化。
三年扶贫效果显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对精准脱贫做专题部署,这不是第一次。在此前的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就脱贫攻坚的紧迫性、总体要求和切实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等8个重要问题,做出了33个条款的具体部署。贯彻执行《决定》的近三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重点工作,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扶贫开发道路,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的新局面。从2015年11月的《决定》发出到2018年6月再发《指导意见》期间,农村贫困人口从7000多万下降到3000多万,至少有近4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受惠于党的脱贫攻坚战役脱了贫,为在2020年以前中国农村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奠定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是,仍然要认识到贫困形势的严峻和后续任务的艰难。沉淀下来的3000多万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居于深山区、石漠区和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区,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产业虚无,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极其低下,况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老弱病残叠加的极贫户。如果在三年前说剩下的贫困户是脱贫工作难啃的“硬骨头”,那么,让现存贫困户在近三年中摆脱绝对贫困,其难度不亚于“水滴穿石”。当然,认真学习、仔细研讨《指导意见》,各级领导会深刻地领会中央知难而进的毅力、不改初心的信心。同时,也会真切地领悟中央关于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周密布局和一系列超常规措施。
任务目标细化。早在2015年就提出,到2020年按现行扶贫标准消除农村的绝对贫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做到“一高于、一接近、两确保”。即: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此基础上,今年的《指导意见》又提出:建制村通硬化路,贫困村通动力电,饮用水安全达标,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等一系列具体目标。
工作措施加力。按照中央的要求,过去三年在脱贫攻坚战中所坚持的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异地搬迁脱贫、综合生态保护脱贫、教育脱贫、医疗保险救助脱贫、生活保障兜底脱贫的成效显著,各地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因地制宜的做法,中央强调应继续执行,根据不同时期和贫困地区的不同特点,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中央又提出攻克重点地区,实现“三个结合”的工作措施。重点地区特指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中央概括为“三区三州”。“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坚持扶贫与锻炼干部相结合,把扶贫攻坚战场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干部干事创业本领。三是推进脱贫攻坚战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扶贫成果。
突出问题预警。脱贫攻坚整体推进,步步为营,成效显著。但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在个别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基本底数有误,有的地方甚至弄虚作假。又比如,有的地方有急躁情绪,工作跑粗,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个别地方也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口号扶贫问题。再比如,个别干部不廉政,在扶贫物资分配上偏亲向友,也出现了挤占挪用危房改造资金、截留国家给贫困户的好处,甚至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据贵州省纪委监委对扶贫的问责行动,共有669名党员干部因责任问题及经济问题受到责任追究,为脱贫攻坚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脱贫攻坚是难中之难。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指导意见》,上下行动起来,有理由相信,这个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一定能够攻破,按预期实现目标,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