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颖
摘 要:《马特辽娜的家》是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位命运悲惨的乡村女人马特辽娜的命运以及她周围的人们,来刻画和凸显出她的形象及道德观。本篇文章也主要浅析她的道德观及形象。她是这样一位,不被理解,但是却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一位平凡又不凡的人。
关键词:马特辽娜;形象;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1
重视文学的道德价值,是俄罗斯文学的传统,19世纪以来俄罗斯文学承载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沉重的道德诉求。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对“小人物”给予无限同情,托尔斯泰的“道德自我完善”,高尔基对“底层人”的人道主义关怀,都印证着俄罗斯作家的“时代良心”。20世纪以来俄苏作家对不同阶段的道德秩序、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建立、发展,演变做了成功的探索。[2]众所周知,今年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诞辰100周年。这位“俄罗斯的良心”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对待俄罗斯问题上,他都有着不随波逐流、鲜明的个性。在政治上,他反对一切极权主义的思想。在文学上,他不跟随现代文学的步伐,而是继承和发扬了俄罗斯传统文学的力量。本篇文章将浅析《马特辽娜的家》这部短篇小说中马特辽娜的道德观念及形象。
一、作品简介
《马特辽娜的家》是50年代苏联解冻文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本篇小说的原名?Не стоит село без праведника?,根据编辑的要求为了避免书刊检查的压力,更名为现在的《马特辽娜的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作者把小说中事件发生的时间改为1956年(原是1953年)。小说故事发生在1956年夏天,讲述者伊戈纳季奇从战场上回到祖国想在俄罗斯乡村气息浓厚的僻静地方找一份教师的工作并租一个住处。由于种种原因,伊戈纳季奇与马特辽娜相识并住在了她的家中。他讲述着在马特辽娜家的所见所闻,生活贫穷的马特辽娜,一只脏兮兮的白山羊,一只跛脚猫,一些橡皮树,这就是她的所有。她生活的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更确切地说是缺少快乐。她总是愁苦不仅是因为贫穷、被抛弃,还因为存在于当时苏联政权中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及形式主义。不仅是获取抚恤金,就连在当地医院看病,对马特辽娜来说都是无尽的奔走,等待及诉求,有时还总是得不到任何结果。她总是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困难,在最贫困、最日常的乡村生活中实现着自我。文章建立在无私、贫穷的马特辽娜和贪婪的,邪恶的同村人的矛盾的基础上:法捷--皮肤黝黑的老头、养女基拉及她的丈夫、小姑子、农场的官员,都是这样唯利是图、贪得无厌、自私自利。[1]确实这些都更加凸显了马特辽娜的性格特点。
二、马特辽娜的形象
在作品中索尔仁尼琴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俄罗斯的乡村图景,描述着最平凡的远离城市生活的乡村人,然而作者态度鲜明,并没有对俄罗斯的乡村及最朴实的人们进行赞美,而是包含了讽刺。作品的中心是马特辽娜-淳朴的乡村女人的命运,她是如此的善良、无私。尽管她遭遇了很多的不幸(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亲自埋葬了6个孩子等),她却没有丢失人性的道德,没有丢失帮助别人的热心。索尔仁尼琴认为马特辽娜这种生存的道德,更确切地可以说这就是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性格的本质——善良、淳朴、无私、忍耐。作者把她称之为天使,最正派的人。同时作者也带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马特辽娜,从年轻时起,周围的人都认为马特辽娜是个怪人,并不理解她。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经常受到别人的指责:“不爱干净,不购置家具”,“实际上,每个农舍都有小猪,就她没有……”但是渐渐地故事给我们呈现的却是另一面。马特辽娜的一生都不是为自己而活,她经常的帮助别人:帮集体农庄干活,帮邻居翻菜园,做着“男人们的活”,大多数的活都是无偿的。讲述者伊戈纳基奇认为这就是她生活意义所在,然而同村的人和她的亲人却无法理解。
在故事的结尾,马特辽娜死后,作者列述到:她是这样一个不被理解,被丈夫抛弃,和姐妹们、小姑子格格不入,她非常可笑傻乎乎为人家白干活,一直到死也没有一点积蓄,她仅有只脏兮兮的白山羊,一只跛脚猫,还有一些橡皮树……
虽然我们都生活在她身边,但却不明白,她就是那最正派的人,俗话说得好,离开这些人,村庄就不会继续存在。
城市也不会继续存在。
我们整个地球都不会继续存在。(冀元璋译,2011;43)
马特辽娜是个典型的人物,这样如此善良、无私的人在我们现代社会越来越少了。马特辽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个正派的人,像圣徒一樣完全按照宗教的道德标准生活:他生活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她认为这没有什么特别和伟大之处。根据她的人生哲学本该如此。当别人向她寻求帮助时,她从不会拒绝,然而却没有发现这是一些邪恶的人在利用她的善良。这样无私地帮助别人就是她的生活意义。
三、结语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所说,“充满道德力量”是索尔仁尼琴及其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同样的在这篇小说中道德也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小村庄里马特廖娜的价值观道德观高于旁人,为了别人的幸福的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然而人们却无法真正的理解她……
参考文献:
[1]张建华、任光宣.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下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司俊琴.中亚华裔东干文学中的道路主题与俄罗斯道德文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