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珠珠的画,美。不单是画面,更因为那画里面的文气与她所想传递的美与思。她读书多,声音温婉,言谈举止很有传统文化里的士人风范,更有人说,她的文字与其人其画交相辉映,仿若—首诗。
诚然,王珠珠是女子,笔下也多是各类女子,女子的细致与敏感在她的作品里多有体现。小到每一个衣褶,大到每一个颔首,都绝不敷衍。你看那飘飘的纱、浅浅的顾盼、冷冷的眸,不焦躁,不刻意,款款婷婷,仿若能让人闻到香味。不管画面丰富还是简单,动与静、疏与密的协调都没有违和感,唯美的只是要让人心动。
备受滋养的艺术品性
在沉淀盛唐文化的西安生长。王珠珠自幼受其父——国画大家王金岭先生的影响,在创作之余兼修理论,她的路子走得正,走得稳。大学期间,又得到杨晓阳先生的悉心教导,或临摹或写生,为之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她的学艺过程中,又常与著名画家张之光、王炎林等人谈艺论画,聆听前辈们的教诲,因而深得艺术家豁达大度的气质。
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王珠珠的骨子里渗透着很浓的精英意识,走的是传统的路子,学的是“士”的范儿。她从前辈老师那里继承了传统,也认识了传统,因此,在王珠珠的观念里,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创新,她笔下的画和文字都是她思与意的表达。
王珠珠的理论体系,一来受益于家学,从小在诸多知名艺术家身边耳濡目染、逐渐熏陶而得;二是来源于她本人对于各类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探求。
前几年,王珠珠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窥意运斤》,“意”需“窥”,因为,“意”难求,“意”难为。难求是要求画家不但要博览群书还要有所思,方能得己之意;难为,是要求画家的手下功夫必须要到位,才能达己之意。
王珠珠的人物画,没有浮躁与急功近利,没有快餐文化的精神污染,画家所选择的描绘对象好像就是她自己。她把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审美追求,都寄寓在笔下那些文雅宁静的古代少女形象中。在喧嚣、紧张、繁杂的尘世中,王珠珠却身处“淤泥”而不染,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优雅、平和、淡泊的人物画。这就是王珠珠的绘画魅力。
如果说,人物画的恬淡细腻体现了王珠珠的绘画魅力,那她在写意画里自由挥洒地创作便展露了她的人格魅力。因为她那老辣多变、大巧若拙的线条。洋洋洒洒、大气磅礴的笔墨。正如了解她的人的定义:“初见珠珠认为她是温婉雅惠的时尚美女,了解以后才知道她其实是骨子里刚正不阿、行事大气更胜于男子的女公子”。圈子里的很多朋友都称她为“女公子”,可在王珠珠看来,她不过是努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同时又津津有味地享受着这一份纯粹。
在时代特色中求变
俗话说“画前立意”与“画中达意”是绘画创作的“硬”件儿,那么“画后留意”就是体现绘画高度的“软”件儿。绘画艺术很多时候是创作者精神的体现和情绪的表达,对于绘画个体而言,不同绘画阶段表现语言的差异,也会使这个画家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着眼王珠珠不同时间段的代表作,我们不难发现她艺术风格日渐形成的过程。
先后三次入选全国美展,王珠珠的三次参展作品均不相同。19岁那年,她的作品《厚土》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而这幅作品的入选,让她坚定了从事国画事业的信心。
2004年,她的工笔重彩作品《文成晓妆图》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画面通过精妙的构思,以细腻的笔法展现了文成公主的精神世界:在即将离别家乡的时候,文成公主表情淡定安然,没有一丝小女儿的惆怅感伤。她内心对和平的追求通過画面跃然纸上。而其他人物均形神兼备,表情惟妙惟肖。整体画面既有古典主义的优雅美感,又有现代主义的简洁大方。可见,在表现风格方面,她孜孜不倦地探索,是一个大胆的革新者。
之后的2012年,王珠珠又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政务贵宾厅创作大型壁画《丽人行》。十多位仕女面容优美、神态各异,或赏花、或吹奏、亦或娓娓交谈,让人不禁想起杜甫《丽人行》里的诗句。王珠珠的画作。延续的不仅是国画工笔的传统,更是承接了杜甫诗歌的宏大气象。其精到的技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令人震撼。
在艺术的道路上。王珠珠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勤奋,一路走来,笔耕不辍,在国画领域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私底下,她更喜欢独处,特别是一个人呆在装修古典优雅的画室里品茗、读书、作画。因为那是完全独属于她的一块净地,是她的世界。
王珠珠用心与笔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却又积极进取的精神世界。不管外界如何喧嚣,她都坚持着自己的路,不攀比、不媚俗,不争辩。正如她最喜欢的一句诗,是齐白石先生在一幅紫藤作品上的题诗:“柔藤不借撑持力。卧地开花落不惊”。
王珠珠的世界是由她自己来支撑的。那是一份从容的自在,聪慧的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