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中对“真善美”的追求

2018-03-14 07:23夏学岩宋婷
北方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真善美

夏学岩+宋婷

摘要:作为天主教作家的同时,远藤周作也是日本“第三新人”派作家的代表。《沙城》就是远藤周作反映日常性的代表小说。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对自己心目中“真善美”的追求,揭示了远藤周作纯文学作品中体现不到的通俗的一面。

关键词:远藤周作;沙城;“真善美”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1923-1996)作为天主教作家,在国内外文学界已成定论,同时他也是战后日本“第三新人”派的代表作家。自20世纪50年代登上日本文坛以后,远藤周作创作了许多令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作品风格多样,包括小说、随笔、评论等各种体裁。作为“第三新人”派作家的代表,除了体裁严肃的纯文学作品,远藤周作还创作了很多反映日常生活的中间小说。《沙城》就是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之一。

《沙城》是从1975年8月到1976年8月连载在《主妇之友》杂志上的长篇小说。连载结束后,即被主妇之友杂志社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发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美苏争霸的格局,美国急于在亚洲培养自己的势力,于是选择了日本作为扶持国,以更好的为自己服务。在美国的经济扶持下,日本的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使战后满目疮痍的日本改头换面,但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1968年到1970年是日本社会和政界动荡的时期,激烈的学生运动、日本财政界的丑闻,以及产业的公害问题几乎同时爆发,另一方面1973年由于美国货币的贬值,引起了日本经济的不稳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日本的大众文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情报小说”①。

“情报小说”包含三种形式,即“经济小说”、“社会小说”和“政治小说”。这些小说体裁的出现,与当时日本社会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报小说的目的就是作家通过小说的形式最大限度的传达某一主题的科学知识,即同时满足了读者对于知识的欲望和对文学的欲望。②在这种情况下,远藤周作也紧跟时代的潮流,利用日本当时社会出现的深入人心的社会事件,创作了《浪人时期》(东京新闻1970)、《沙城》(主妇之友1975)与《小丑之歌》(京都新闻1972)等长篇小说。

196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受到很大冲击,日本左翼的政治势力也开始分裂。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一些势力发起了新左派运动。他们主张激进的革命斗争,反对“议会道路”。“赤军派”就是其中极左的一支。1969年5月,盐见孝也③等激进派组成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赤军派”。1970年3月31日,“赤军派”武装分子劫持了日本航空的俗称“淀号”的客机,强行在北朝鲜着陆后并提出无理要求,经过交涉最终向北朝鲜当局投降,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淀号劫机事件”。《沙城》就是以这次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

《沙城》主要是描述主人公早良泰子与高中同班同学水谷敏各自生活的小说。小说的开始是早良泰子在十六岁生日的时候,收到了她四岁时母亲在去世一周前写给她的信,身患重症的母亲预测到自己将会死去,于是决定把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写下来留给青春期的女儿。母亲要求父亲在女儿十六岁时把信交给泰子。“照片中穿着和服的妈妈总是望着她微笑,那微笑既像是幸福的,又似乎带了些凄凉,在泰子看来,那微笑每天都有其不同的含义。”④信中妈妈向泰子讲述了自己十六岁时初恋的回忆。那是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对方是自己家附近内科诊所的儿子,是一名叫做恩智胜之的大学生。但是,那个时候“对于日本人来说战前和平的最后一个季节,因为从那时起日本就渐渐开始打败仗,城镇一个一个的被美国兵炸毁,人们成批的死去。”从那以后“死神突然降临了,在母亲十七岁那年,人们的生活更加困苦了,配给的粮食减少的厉害,物资也从各种商店里消失。(17-18)学校已经不能正常上课,像母亲这样的女学生也只能每周上两天的课,其他的日子都不得不每天在工厂进行长达八小时的献身劳动。对母亲和胜之来说“美好的时代已经结束”。在图书馆门口偶遇的胜之告诉母亲,由于在战争中所处的形势不断恶化,日本国内不得不取消了对文科学生延缓征兵的制度。所以,不久后胜之将被派到战场打仗,即便如此,胜之并没有放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入伍之前,他带母亲来到了自己发现的“秘密场所”,那里溪水潺潺,鸟语花香,泉水清澈透明,非常美丽。胜之告诉母亲,他“只是想牢牢记住这个地方,即使到了战场上他也会经常想到这个美丽的地方”。(22)。随后,胜之被编入关东军派到中国的东北地区,母亲的初恋也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恩智胜之在离开东京前留下的话“可不能消沉啊,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23)一直支撑着母亲的内心,也正是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母亲,在那“美好的事物”全部都消失了的战争岁月,让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直到战争结束。

“美好的东西是不能消失的,可这次春假的结束却成了悲惨年月的前奏。就像沉重的波浪冲毁沙滩上的沙城似的,我觉得,美好的东西在一个个地消失,美好的东西也不被当成一回事,并且受到践踏,这样的日子开始了。”(23)胜之入伍之后,空袭就开始了,母亲也不得不在每天的空袭中忍受着饥饿、失学的痛苦。直到战争结束三年后,胜之才得以回家,不过没多久他又离开去了东京,去寻找他心目中美好的东西。母亲也在家人的建议下跟泰子的父亲结了婚。在怀孕时发现自己胸部有问题,明知道生下孩子病情会加重,母亲还是义无反顾的决定生下泰子。在信的最后,有一段话,也是整篇小说的主题。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别人怎么说,美好高尚的东西是存在的。我切身地体会到:相信这一点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多么的重要。我不能知道今后你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我希望你千万不可以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憧憬。(40-41)

正是为了忠实的守护妈妈的这一句话,泰子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摸索,努力追求自己人生中美与善的东西。《沙城》这部小说也是以母亲的信为契机,描写了早泰良子从大学到成为空中小姐的整个青春期的经历。通过对泰子以及其周围的同学、朋友等不同的青春期經历的介绍,描写了他们青春的梦想就像海边的沙城一样被冲毁,然后消失不见。endprint

高中毕业后,泰子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像妈妈一样学习英文。进入短大英文科之后,在老师的邀请下,她参加了与N大学合作出演的英语剧,通过英语剧的排练泰子认识了N大学的有着雪白牙齿的西宗宏,并对他产生了淡淡的好感,虽然,泰子与好朋友水谷敏也跟西宗宏一起去岛原游玩,但是却没有跟他进展到恋爱的阶段。短大毕业以后,泰子选择了曾经也是母亲梦想的空乘工作。

另一方面,泰子的高中同学水谷敏,高中毕业之后跟泰子进入了同一所短大的家政科。在西宗宏的邀请下,阿敏与泰子三人一起去岛原半岛旅行的时候认识了宏的朋友星野,水谷敏对星野一见倾心,甚至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在星野调职到神户的时候,阿敏毅然选择了从短大退学与星野同行。可是后来,水谷敏与星野在神户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们住在破旧的公寓里面,没有带着大海气味的风,没有高高的樟树,更看不到郁郁葱葱的群山。去了神户的水谷敏也时常会流露出“我想回家乡,神户的生活让人讨厌,我想跟父母和弟弟们在茶室里喝茶,一想到这她就禁不住潸然泪下”(142)的心情,可是每当这时,她又会立刻反驳自己“我不能回去,我不能离开星野…我不照顾他谁来照顾他。”(142)她告诉泰子“男女之间的事情是不能用幸福与不幸截然分开的”,(134)因为她认为,如果没有她,星野就完了,所以她不能抛弃星野不管。水谷敏的这一席话,对于没有结婚的泰子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只能说每个人对于自己所追求的美的和善的要求是不同的,而水谷敏所追求的就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

星野确实没有让水谷敏过上安心舒服的生活。由于结识了不好的朋友他开始不认真工作,没钱了就向阿敏要,后来为了返还大额的债务,竟然让水谷敏从工作的地方以架空的名义挪用公款。虽然水谷敏也曾一度拒绝了星野的无理要求,但一想到如果没有自己星野很可能就无法生活,不得已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了违法的事情。最终因挪用公款,水谷敏被神户拘留所拘留。

听说水谷敏被拘留的消息,泰子非常震惊,决定去看她。面对来拘留所看她的泰子,水谷敏说“为了他我受什么惩罚都心甘情愿”“作为一个女子,我对自己干下的事情并不后悔。”“我总算为了星野鞠躬尽瘁了。我的这种心情,你是不能理解的。”水谷敏这样说着,凝视着泰子,眼中没有任何屈辱或者邪恶的感情,反而好像是在夸耀着自己对于星野的爱情。“所以呀,泰子你也没有必要可怜我,你的生活跟我是不同的,我按照我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而泰子你呢,按照你自己的…”,泰子想不到阿敏竟然这样看待自己的遭遇,她承认自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彻底垮了。泰子流下了眼泪,但水谷敏却没有一滴眼泪。(210)尽管如此,远藤周作在小说中对于水谷敏没有任何批判的态度,因为他认为这就是水谷敏自己选择的人生。不仅如此,在其他两部小说《此刻浪人》(东京新闻1970)中的真理子和《他的活法》(产经新闻1974)中的朋子,都由于其丈夫而逐渐陷入堕落的深渊。同样,这些也都是她们自己所做的选择,这也许就是她们所认为的美好的东西,她们在为了这所谓的美好的东西努力的生活着。

泰子听到了水谷敏的这番指责,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怀疑,只好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她不能认同水谷敏所选择的道路。

“这种牺牲是没有价值的。”泰子在心里反驳着阿敏的话。“真正的爱情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爱情,双方应当相互忠诚,不应该一方折磨自己。”虽然这么想,但泰子心里对敏仍然不能忘怀,飞蛾明知会死,却仍然扑向火堆;鱼儿为了产卵逆流而上,产卵后力尽而死。敏和它们一样,但我泰子决不能那样生活。…总之,敏的生活方式是不对的,但为什么呢?(212)

小说的最后,泰子作为乘务员所服务的航班受到了加入联合赤军的过激派组织的劫持,小时候令泰子印象深刻的西宗宏就是其中的成员之一,泰子亲眼看到和自己差不多大的曾经的腼腆少年为了信念和理想站在自己的面前,她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他们是劫持飞机的人。

“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要劫持飞机呢?”泰子一边望着这位少年,一边疑惑地想。这些人也有未婚妻和爱人吗?……泰子小声问道:“为什么…你也会干这种事?”“我们现在是战斗。你知道战斗的意思吗?如果我们的行为是暴力的,那么那些人在越南的行动就是更大的暴力,…”(227-228)

在劫机事件中,身为战士的西宗宏为了自己所追求的信念与不得不努力保护乘客的安危的昔日的朋友泰子的立场完全对立,而其对立所导致的结果却是死亡。后来警方假装答应了西宗宏他们的要求,在他们把人质释放之后,过激派组织的成员便遭到了印度警察的射杀,西宗宏也没能幸免。

泰子亲眼看到了不管是水谷敏所追求的东西还是西宗宏所追求的东西,都像海滩上用沙子做的城堡一样,一个个的都被海浪破坏掉,她开始怀疑母亲所说的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生活方法。

“生活是为了追求什么呢!”母亲曾写过:是为了美和善。可是阿敏追求的是什么呢?西宗宏追求的是什么呢?美是什么?善又是什么?泰子感到自己确实是生活中一个艰难的时代,她不禁泪流满面。(250)

《沙城》這部小说是通过对比两位女性,早良泰子和水谷敏的生活来叙述的。泰子是一位认真的优等生,她聪明、稳重,是一位拥有自信且积极开拓自己人生道路的女性,周围的人也容易对她产生好感。而水谷敏则让人感觉有点糊涂。尽管她的男朋友不务正业且诱导她犯罪,阿敏还是义无反顾的为他牺牲,她的行为不禁会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般来说,与因为挪用公款而被拘留所拘留的水谷敏相比,身为空中小姐并能克服种种困难的泰子算得上是成功者。可是,泰子也有其自身的苦恼,在去看望拘留所里的水谷敏时,发现“阿敏的眼光中不仅没有一点点屈辱、邪恶的神情,反而像是在夸耀自己那种为星野鞠躬尽瘁的爱情”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使她想到了古代的女子的生活,那就是明知道自己的牺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做。“阿敏的生活方式如果是美与善的话,那我应该怎么办呢?如果阿敏的生活方式是错误的,我为什么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怀疑呢?”泰子对生活的憧憬产生了动摇“母亲与恩智胜之所追求的目标,是否就是这种逃避灰暗的人生活着是在逃避现实呢?”endprint

后来,泰子遇到了母亲的初恋对象恩智胜之,恩智胜之把泰子带到了自己工作的麻风病和结核病防治所,并对泰子的苦恼进行了解答。在那里,恩智胜之向泰子讲述了对他来说的美与善的东西,那就是为了传染病人奉献自己一生的愿望。恩智胜之告诉泰子,无论何时“都不要对美的和善的东西绝望”…“人的历史…就是想着某一目的进发的历史。表面看来,那目的永远有不足之处,但是在大潮流中,它会渐渐驶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并不是人们在寻找美和善的东西,而是“人所创造的美与善的集合体。”

听了恩智胜之关于“不能对美好的事物和善的事物绝望”的论述后,泰子渐渐地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和善的追求,加入“赤军派”组织的西宗宏、以及同学田崎和向坊阳子有着他们为之献身的生活道路,水谷敏也有着水谷敏为之献身的生活道路。最后,为了纪念西宗宏,泰子买了十枝像血一样红的花,放在了他被射杀的跑道上。其实在青春的海滨上,每个人都筑起自己的沙城,但推涌的波浪冲碎了这些城堡,并卷走了它。换来的是,留下了像血一样红的青春的花朵。

其实每个人都有对于自己来说美丽的和善的东西,关键看自己有没有去努力的追求。跟《沉默》等具有鲜明的基督教信仰的纯文学作品不同,在《沙城》中有关基督教信仰的主题并不明显。小说中出现的中心人物,不管是早良泰子还是水谷敏,或者是参加革命运动的西宗宏和向阳坊子,以及水谷敏的爱人星野、泰子母亲昔日的恋人恩智胜之,都是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小说的内容也是在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平凡的事情,这种体裁和小说内容反映了远藤周作纯文学作品中体现不到的现代风俗的一面。

注释:

①セシル·サカイ.朝比奈弘治訳.日本の大衆文学.東京:平凡社,1997:145-146

②セシル·サカイ.朝比奈弘治訳.日本の大衆文学.東京:平凡社,1997:268

③(1941-)日本新左翼活动家,原赤军派议长、最高指导者,被称为日本的“列宁”。

④遠藤周作.砂の城.東京:新潮社,1981:11.为明确区分,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将随文标注页码,不再另注。

参考文献:

[1]遠藤周作の世界.別冊新評[M].東京:新評社,1973.

[2]松原新一.戦後日本文学史·年表[M].東京:講談社,1979.

[3]遠藤周作.砂の城[M].東京:新潮社,1981.

[4]遠藤周作.遠藤周作による遠藤周作[M].東京:青銅社,1985.

[5]尾崎秀樹.大衆文学の歴史 下 戦後編[M].東京:講談社,1989.

[6]セシル·サカイ.朝比奈弘治訳.日本の大衆文學[M].東京:平凡社,1997

[7]遠藤周作·佐藤泰正.人生の同伴者[M].東京:講談社,2006.

[8]李建华.趋善避恶论 道德价值的逆向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张旭.特蕾莎修女的12句幸福箴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夏学岩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宋婷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善美
望天门山
宁波少先队全面推进“真善美种子工程” 着力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
真善美伴我同行
我身边的真善美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求佛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礼只会越送越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