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巾,大创客

2018-03-14 07:29钟心悦吕锡婷游雪
大学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东华大学朱文嘉兴

钟心悦 吕锡婷 游雪

初见朱文斌,觉得他憨厚,沉稳亲切。聊着聊着,就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有一股子冲劲,同时又很有耐心,坐得住冷板凳。

沈海明自嘉兴学院毕业后,在海宁,从纺织工人做起,靠着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管理能力,五年内,从工人做到了职业经理人,这样的晋升速度在行业内堪称奇迹。

毛巾是一款基础消费品,如果不及时清洁,使用三个月后,毛巾会滋生100万细菌,相当于10杯抹布水。如果毛巾主动告诉你,自己的清洁度,这脑洞够大吧。

智能的生态感应毛巾MintBlue,吸水不需要0.1秒,吸水量是自重的10倍,意味着轻轻一抹,水分全吸走了。另外,MintBlue植入了感应区,当它接触到油脂、汗液和细菌的代谢产物这类污染源后,迅速由蓝变红,洗净后又会变为蓝色。这款毛巾的原料完全从植物中萃取,是首次将植物的感知力运用到纺织品上,毛巾没有添加荧光增白剂、致癌芳香烃、重金属,婴儿、孕妇可以放心使用。

这样毛巾的发明者朱文斌和沈海明,也创造了另一种“植觉”生活。

灵感源于积累

朱文斌坦言最初不是因为兴趣爱好选择纺织工程专业。父母认为嘉兴地区自古就是纺织重镇,时至今日雅莹、柏林顿、米源等名企均在嘉兴设服装纺织类企业。而且,嘉兴区位优势明显,便于日后就业与个人发展。于是朱文斌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选择在嘉兴学院就读。慢慢地深入接触纺织工程专业后,他发现纺织并不无趣,反而蕴藏了无限改革创新的可能。因此,2009年朱文斌决定考东华大学研究生。2011年,他以总成绩第一、超过录取线100分的成绩,考入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

研究生期间,朱文斌在美国费城大学纺织工程系攻读联合培养硕士。在美国,他每天不是做实验就是在网上搜罗全球各种与纺织相关的文献。那时,“感知”概念在朱文斌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我们都知道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会本能地收缩枝叶。能否把大自然的这种天赋应用到纺织品上?朱文斌那时就想过创业,不时在脑里描摹创业,可他对创业的前景感到迷茫。“学纺织的人有没有创业机会?”他没有答案。

回想起来,一年年的学习让朱文斌构建起丰盈的知识库,对日常的思考促成了灵感的生发。那天,朱文斌和朋友逛超市,看到功能单一的毛巾时,他突发奇想:不同的毛巾品牌区别不外乎用料以及染色工艺,我能不能做出一个不同于市场上现有的毛巾产品?这是朱文斌一直以来的愿望,运用自己所学的纺织工程专业知识,创造出一款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当时,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都没有先例可寻。当他把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不件可能完成的事情,劝他不要胡思乱想。“冷水”让朱文斌从躁动到安静,他认识到,光凭自己的知识储备是行不通的,他需要找一个精通化学并且熟知纺织行业的合伙人。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朱文斌找到了沈海明。沈海明自嘉兴学院毕业后,在海宁,从纺织工人做起,靠着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管理能力,五年内,从工人做到了职业经理人,这样的晋升速度在行业内堪称奇迹。在担任职业经理期间,他将软件纹织CAD和Photoshop结合运用,突破了原先的技术,为企业节省了近400万元的设备。

朱文斌想方设法把沈海明约了出来。沈海明回忆,朱文斌当时只有一个不成形的想法,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实验成果,又如何从实验成果做成样品,再从样品走向产业化生产,每个步骤的跨越背后都需要承担巨大的创业风险。因此,沈海明委婉地拒绝了朱文斌。

2014年5月开始,朱文斌利用下班之余的时间,忙着独立研发。每每有进展,他会主动和沈海明分享。一来二去,沈海明开始认同朱文斌的创业计划,觉得那并不是“天方夜谭”。

2015年9月,攒下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后,朱文斌决定辞职创业。与此同时,沈海明也做出重大决定,辞去来之不易的厂长职位,和朱文斌一起做创客。这意味着他必须和在海宁生活的家人两地分居。“接触传统纺织业挺长一段时间了,我觉得在纺织领域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朱文斌的想法是一個很好的点子。”沈海明说。

初期,重点是做研发,看不到前景的光明,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没有足够的资金建立预想中的研发室,他们借用东华大学实验室。后来,实验室不能借用了,思考良久,两人决定在租住的居民楼里搭建实验室,这样还可以熬夜工作。他们在网上定制了一些纺织设备、生物试剂等,客厅和阳台将是做研发的场所。朱文斌犹记得设备来的那一天。“当时,外面下了很大的雨,我和海明抱着200多斤的设备,从1楼搬到7楼,累惨了!”由于设备功率太大,在居民楼220伏的电压环境中使用存在安全问题,不得不将其退换,背到楼下再寄回,“来来回回反复折腾了好几遍”。庆幸的是,换了战场后,他们的研发效率大幅度提高。一个多月夜以继日,一款遇到污渍后会变色的小样做出来了。

要把感知科技从实验室的成果变成成熟的产品,必须要走产业化的道路。他们联系了50多家大小规模不一的纺织企业,上门拜访了20家,都被拒绝了。后来,朱文斌的妈妈帮他们联系到了一家愿意合作的企业。沈海明在海宁的工作经验使得他们接下来的进展很顺利。朱文斌感叹,沈海明是他周边唯一一个,能够在纺织领域坚持那么久且做出一定成就的85后。朱文斌说:“没有他,光凭我这么个身处书斋毫无工厂一线经验的人,毛巾产业化生产的目标根本实现不了。”耗费700多个日夜,他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藻类植物感应因子,一举拿下了首届中国纺织类高校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

用一条毛巾颠覆传统

朱文斌曾说:“能否做成一件事,似乎与智商和天赋无关,与你是否笃定自己的选择并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关。”在MintBlue生态感应毛巾的研发中,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到各类天然提取物的近千种测试,从研究分子结构到萃取植物成分,从生物分解试验到皮肤环境模拟,他们用了20多个月,每日工作近18个小时。他们把国内外品牌的毛巾买回来做性能测试和工艺分析,买了近百条毛巾,做了上千次试验,另外还专门花了两周时间,在天猫、淘宝、京东等平台上把和毛巾相关的几十万条差评都看了一遍。之后,朱文斌和沈海明一起进入工厂。十个多月里,他们打样近二十次,做了上万条毛巾,最终才有了这款颠覆传统的毛巾。一次次失败和挫折的打磨,他们沉稳干练了许多。

一路走来,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现在小有成就的创客,过程中有为之振奋的喜悦,当然也有不为人知的心酸苦楚。朱文斌和沈海明认为,选择与自己所学对口的方向创业,能避免因专业知识不够而力不从心的问题,更容易研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同时相关专业领域的人脉资源也相对来说更容易积累,这是学院派创业的优势,但实际操作中棘手的问题仍然不少。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再到市场化的过程中,他们的公司出现过研发资金不足、配套设备欠缺的情况;产业化需要前期大量的设备和资金投入,传统企业往往没有耐心也没有时间去相信年轻创客的想法,等等。庆幸的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当然,背后离不开嘉兴学院纺织工程专业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东华大学产学研究项目的支持,也离不开国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各项孵化优惠政策,在最艰难的时刻,一次次帮扶让他们挺了下来。

朱文斌和沈海明认为,像他们这样的学院派创业者,科班背景出身在专业领域的创业,不一定会比其他创业者做得更出色。但是,产品的后续研发、品质的监控以及和客户进行专业层次的洽谈和交流中,纺织工程的专业背景让他们事半功倍。“传统纺织领域同质化非常严重,多数在拼价格战,在这个沉睡已久的领域我相信这种差异化的创新有很大的前景,至少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朱文斌说。

如今,纺织类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根源之一是没有年轻人愿意待在纺织生产一线。学纺织出身的朱文斌和沈海明看到,纺织类专业90%的毕业生步入社会,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就业岗位,专注在纺织业上的人很少。朱文斌说:“我希望用一条植入黑科技的毛巾去撬动传统纺织产业,致力于未来纺织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孵化,专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工作,扎根于传统的纺织领域做一些有趣的事。”

责任编辑:张蕾磊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华大学朱文嘉兴
《初心》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Metal substrates-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
嘉兴学院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东华大学开发出全纤维结构智能电子皮肤
浙江嘉兴卷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