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认识、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2018-03-14 23:31任宗哲
新西部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日益增长初级阶段矛盾

任宗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八个明确”创造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适应新时代重大的科学论断,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在某一历史阶段客观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准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不仅是执政者或执政集团确立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也是凝聚全社会之力化解矛盾、维持社会安定的前提。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做出规范表述,最早出现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2010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和谐社会主义,并指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努力平衡人民过快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作上述表述,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所以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政治体制不断改革,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当前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从中国在世界所处的空间坐标看,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另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由过去对生存和发展的追求升级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由过去单纯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升级和转变为对物质文明、自然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更高层次和更全方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城乡、区域等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和矛盾显得更为突出,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精确地提出全新的历史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重大的理论判断。这一重大理论判断肯定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认识到了当前一系列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既肯定了縱向的增量改善,又揭示了横向的发展差距。这一判断有助于全社会对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形成正确认知,也有利于对暂时的发展不充分形成基本的包容度。以这一判断为基础,未来寻求“中国方案”的思路,必然是多面向多领域的深度探索,补短板将成为各个领域向纵深突破、向高阶攀升的重要取向,特别是创新不足、民生痛点、区域差异必将成为重点的补短板领域。这标志着党的工作,要从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向全面发展和建设,转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进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美好生活需要”分解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六个方面,也就是说,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不再是“温饱”和“小康”,而是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论断准确地界定了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多元化的需求层次,极大地丰富了“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日益增长的”指明了需求的动态性、延展性和提升性;“不平衡”既有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也有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收入分配的不平衡,更有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指生产力发展不充分、资源利用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是指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还须全面提升等。

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推动事物发展,要抓主要矛盾,重点是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们必须认识到,解决这个主要矛盾,重点是全面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能否顺利处理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能否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通过体制改革约束住“有形之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有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贯穿于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日益增长初级阶段矛盾
粮食损失发生在哪里
矛盾的我
欧盟
“矛盾多发”可怕吗?
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建国后历次转变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印度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