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积平
开发区是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平台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核心支撑,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了政府的财税实力和区域经济辐射带动力,已成为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开发区审计工作,对于防范在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系统性、潜在性风险,维护财经法纪和经济秩序,进一步服务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确立开发区审计部门的法律地位
目前,开发区审计工作体制有些是上级审计机关派驻,有些是开发区内部设立审计部门或与纪委监察部门合署办公。这种审计体制、监督方式的不统一,或者审计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的局面,势必造成一定时期内审计监督缺位或监督力度不够、独立性不强的问题。解决的路径可以考虑:
一是开发区管委会上级政府审计机关(本文特指市州级或以上,下同)派驻审计机构。开发区管委会一般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其上级政府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法中关于“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的规定,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根据授权,履行审计职能,法律地位自然就明确了。
二是开发区管委会独立设置审计部门,实行双重管理,即业务上由上级审计机关指导,人财物由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这种体制必须明确审计部门向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报告工作,由主要负责人分管审计工作;同时,明确审计部门依照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开展审计工作,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二、着力构建开发区“三位一体”审计监督体系
(一)推进审计全覆盖。在各级审计机关年度计划中,将开发区重大政策落实、财政财务收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环境生态保护、融资债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列入审计范围,并将审计结果纳入审计工作报告,实现对开发区经济建设活动的全方位监督。
(二)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审计机关应指导开发区在有关部门、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增强开发区自我监督能力。
(三)发挥社会审计作用。审计机关应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检查,并合理利用其鉴证和咨询成果。
通过“三位一体”的合力,实现审计资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互用、审计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构建较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三、正确把握开发区相关政策执行尺度与审计定位
開发区作为国家和区域对内对外开放的前沿,被赋予了更多的先行先试权和享受诸多优惠政策,可以说是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试验田。审计部门应充分认识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性和地位,正确把握相关政策执行尺度,明确审计定位,做到不失位、不越位,既能有助于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又能有效管控风险,真正为开发区发展保驾护航。
一要关注国家重大政策贯彻落实和掣肘开发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既要通过审计促进开发区把国家政策用实、用足,又要及时纠偏,防范开发区把优惠政策用过、用滥,真正让各项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发挥审计部门独特优势,通过梳理开发区经济活动脉络,关注政府性资金运行和公共资源的配置、土地和税收等政策落实、国有资本运行和投融资质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吸纳人才等情况。提示因制度缺陷或缺失形成的障碍,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建议,发挥审计为开发区提供决策参考的职能作用。
二要关注开发区系统性债务风险和重大融资安全。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对融资平台的监管政策,各地开发区依靠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融资、借新还旧维持资金链的方式难以为继,纷纷转向信托、BT(回购)、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交易主体的多样性和交易环节的增多,融资风险逐步加大,政府债务风险随之增高。审计部门要强化对开发区融资平台的监督,及时发现风险点,揭示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层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建议,规范开发区对融资平台的监管,防范政府偿债风险和融资安全。
三要关注国有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要关注各类国有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止违规批地、变相低价出让土地、过度开发等违法行为,促进开发区走高效合理、可持续、循环利用国有资源的路子。要关注环境保护,通过审计促进开发完善区内大型排污企业、化工单位等重点污染源的监控,有效防止污染事故,促进开发区逐步走向生产发展与生态优美并行的路子。
四要着眼政府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要跳出只着眼局部财务收支审计的圈子,从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层面上分析开发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重点关注基础设施、产业引导、企业扶持、融资平台、托管辖区社会事务等方面的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促进完善支出结构,增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让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四、创新审计监管方式方法
一要创新审计项目管理模式。按照计算机和大数据审计的思路,建立开发区“审计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开发区内各类型审计对象的基础信息全部进入数据库,每年适时更新,为年度审计项目、工作方案制定及工作决策等提供依据。
二要创新现场审计管理方式。以审计开发区项目为依托,将财政、投资、经济责任、绩效、计算机审计进行“捆绑”,实行审计管理“一托N”工作法,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最大程度地利用审计资源,多维度揭示存在的违纪违规、损失浪费、管理不善、内控风险、绩效不佳等问题,提出层次高、操作强、效果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实现“一审多果”。
三要创新审计质量控制办法。推行审计质量定期检查、专项督查、重大审计事项会审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质量控制,规避审计风险。完善审计整改督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整改,并从建章立制入手,从源头上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
四要创新审计结果公告方式。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特别是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加大开发区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创新审计结果公告形式、内容和载体,探索建立特定审计事项阶段性审计情况公告、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查处结果实时公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