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展迅速,各地区都在大搞新城区建设,城市环境公共艺术也随之呈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但给笔者的印象却是千篇一律的。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既提升城市环境,又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是值得每个艺术工作者深思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湘中梅山文化的分析研究,探讨其与景观环境陶艺结合的可能性,寻求公共艺术在湘中城市建设中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健词:环境陶艺;梅山文化
1前言
环境陶艺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都有很多著名的案例。古代有中东地区的《彩釉砖浮雕壁画》和《伊斯塔尔门》,中國秦汉时期的壁画砖和故宫《九龙壁》等;现代有北京国际机场的陶瓷壁画《森林之歌》,韩国麦粒音乐厅的陶瓷内壁设计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比国内普及,集中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究其根源在于陶瓷艺术教育的普及性较好,群众接受度较高。从国内来看,一线城市和陶瓷产区比普通城市普及,集中于北京、上海、景德镇、佛山、宜兴等城市,原因与前者大体相似。湘中地区处于普通城市的范畴,城市公共艺术中的环境陶艺并不多见,也预示着更多发展的空间。
梅山是一个历史地域称谓,以两化(新化、安化)为核心,范围涉及到今天的娄底、邵阳、益阳和隆回的部分县市,因其原始信仰而得名。被认为是三苗族的主要活动区域,畲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山。据宋史记载,梅山地区原著民长期在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表现为一种原始、神秘的巫傩文化与渔猎文化,保存至今的艺术形式主要有梅山傩戏、梅山剪纸、滩头年画、花瑶挑花、傩头狮舞、舞春牛等,这些民间艺术瑰宝,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并极具地方特色。如何将其合理的应用于湘中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陶艺创作,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环境陶艺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的文化意义
在以钢筋、混凝土、花岗岩等材料为主的城市雕塑和景观设计中,充斥着现代设计的陌生感,冰冷而生硬,给人一种莫名的距离感。而环境陶艺以陶瓷为媒介,犹如城市景观中的一缕清风,给人以更多的亲切感,在色彩上也更富于变化而多姿多彩。
2.1环境陶艺的艺术特征
环境陶艺,顾名思义是指环境中的陶瓷艺术,是为某一特定环境空间所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它并不是简单的概念叠加,凸显了陶瓷艺术在环境层面上的意义。可表述为:当代公共环境艺术中的现代陶艺作品,即“人、环境、陶艺作品”三位一体的特殊关系。它拓展了陶艺的表达范围,突破了长期依循“规整”、“实用”模式的中国传统陶艺范畴,对中国陶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对现代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积极响应。
环境陶艺根植于工艺美术,创作者不仅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同时需要具备对于陶瓷材料和工艺的精通。包括各种陶瓷泥料的可塑性,各类釉料的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成工艺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环境陶艺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促进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变,从而表现出陶瓷材料的特性。优秀的景观环境陶艺作品除了审美和功能的满足,还要与整个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不能显得突兀而杂乱无章。
2.2环境陶艺承载的文化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陶瓷闻名的大国。英语中“china”一词就来源于陶瓷的产地景德镇“昌南”的音译。中外贸易的商品中,陶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著名的青花瓷通过“丝绸之路”而享誉世界,其价值堪比黄金。中国瓷业的发达与繁荣由此可以窥见一斑,也充分体现了先辈陶工的智慧和勤劳。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陶器在世界各地的早期人类文明遗址均有所发现,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最早可追溯到汉代。陶瓷本身就蕴含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环境陶艺以陶瓷为媒介,自然也包含有这样的历史价值。
陶瓷艺术以自然界的土壤、矿物和水为原料,通过手工塑造形态,最终经过火的洗礼而成器,其材质本身就给人一种自然的亲切感。有人说,陶瓷艺术是“金木水火土”的艺术。我们甚至可以找到其一一对应的关系:土壤——土;矿物—金;水——水;木柴——木;窑火——火。放眼世界,也很难找到第二种艺术形式能与中国的“五行”思想配合得这么默契。因此,陶瓷艺术本身所蕴含的造物精神也是极具东方特色的,也更易于融入自然景观中。这也是环境陶艺相比于其他材质所特有的文化价值。
3梅山文化与环境陶艺结合的可行性
3.1梅山文化可借鉴的视觉元素
梅山文化保存至今的视觉艺术形式主要有:梅山傩戏、梅山剪纸、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等。梅山傩戏是湘中地区民间用于祈福、驱邪、求子等傩事活动时所表演的戏剧,已流传数千年,是记录千百年来湘中历史、宗教、文化、艺术演进过程的活性载体。梅山剪纸是在湖南益阳安化地区流行的以梅山文化为底蕴的民间剪纸艺术的总称,是与梅山地区的民俗活动相伴相生的。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在民国期间是可与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两大年画流派相媲美,产量居全国第三的年画产地。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主要用于其民族服饰筒裙的装饰。瑶族挑花全凭瑶族妇女的一双慧眼和巧手,循土布的经纬进行徒手操作。其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左右对称,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加之针法精细,每件作品都是孤品。我们可以从以上四种视觉艺术形式中提炼出的元素有:傩面、剪纸、年画和挑花,其中又以梅山傩面最具典型代表意义。
在湘中的傩戏表演中,表演者需要戴上傩面才能进行表演。这里的傩面不只是简单的作为一种表演道具,而是被视为神的象征物,沟通人、鬼、神不同世界之间的一种媒介。在整个傩戏表演过程中,可以说傩面就是表演者的灵魂。梅山傩面主要分为正神、凶神和吞口,多采用人兽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夸张变形,追求一种原始粗狂的审美效果。在外观上几乎都是眉发剑竖、眼窝深陷、双眼突出、血口大张、獠牙森然、胡须横扎,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凶狠、狞厉的美感(如图3)。有别于民俗学的系统研究,环境陶艺对于梅山傩面的借鉴意义主要在于其夸张、质朴的木刻造型艺术,并以此为起点,进行环境陶艺作品的创造和制作。
3.2梅山文化应用于环境陶艺的形式分析——以梅山傩面为例
环境陶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主要有三种形式:陶艺壁画、景观陶艺墙和主题性景观陶艺雕塑。陶艺壁画主要应用于城市公共景观室内空间墙体的装饰,如机场、车站、体育馆、展览馆、宾馆、大会堂等。表现形式主要有平面绘画和立体浅浮雕两种。如前文提到的北京国际机场的陶瓷壁画《森林之歌》就屬于平面绘画性陶艺壁画,主要以绘画表现为主;而韩国麦粒音乐厅大型壁饰环境陶艺作品则属于立体浅浮雕(如图4),其作者为我国著名陶艺家朱乐耕教授。麦粒音乐厅环境陶艺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其装饰美感与建筑空间的结合,还要兼顾到音响的反射效果。朱乐耕教授与团队耗时四年研究陶瓷材料的技术限制,并最终制作完成了一系列大型环境陶艺壁画,使韩国麦粒音乐厅成为世界首次在内部音响反射材料中使用陶瓷材料的音乐厅,体现了陶瓷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也是一次陶艺家、建筑师与音响设计师的成功的跨界合作。我们回到梅山文化上面,以梅山傩面为例,在陶艺壁画创作中,可以通过不同大小、外形的傩面形象进行组合,综合采用拼接、嵌套和解构的处理手法,创作出符合空间特点和当代审美理念的环境陶艺作品。平面绘画性的可以更多的追求色彩上的现代感和丰富性,而立体浅浮雕性的可以偏重于体块和线条的起伏变化。需要注意的是,陶瓷壁画必须和空间的功能、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景观陶艺墙多应用于室外公共空间的隔段,如公园、小区或学校的景观墙等。它与陶艺壁画的区别主要在于不仅要设计墙面的装饰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墙体的整体造型。陶艺墙好比一组以墙体为设计对象而制作的雕塑景观,墙体和陶艺装饰是合二为一的。如景德镇陶瓷大学老校区内的陶艺长廊即属于此类(如图5)。这条长廊长有100多米,宽2米左右,整体呈“之”字型走势,分别由20多套小型陶瓷浮雕壁画组成,其中贯以不锈钢管连接。该作品以抽象、装饰风格为主,手法多样,灵活运用陶瓷材料釉色、质地、肌理的对比,使其在形式美感和空间透视上均达到完美的结合。结合梅山傩面元素,我们可以在景观陶艺墙的质地、肌理、色彩、线条、块面和空间透视等方面进行设计,可以与其他材质相结合,同时也要考虑到陶艺墙在公共环境中的协调性,使其更贴近自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从而美化城市公共环境。
此外,以雕塑形式呈现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环境陶艺也比较普遍,多见于广场或交通干道的枢纽处,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表达主题。因陶瓷材质在成型工艺和烧成工艺上的限制,景观陶艺雕塑在造型上与一般的金属雕塑、石雕和木雕有着本质的区别。造型多以体块为主,陶瓷材料主要装饰在外表面,内部多由混凝土或金属材料支撑。如黄焕义教授的环境陶艺作品《门》(如图6)。该作品位于景德镇市去往机场的交通枢纽处,外形仿佛两个倒置的汉子“门”的简化,形体之间有交错层叠的主次关系,整体色调以蓝色为主,与蓝天白云相呼应,“门”内嵌以简化的青花瓶造型,凸显出景德镇的陶瓷特色和文化底蕴,从而使来往的旅客加深对景德镇的认识,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结合梅山傩面,在造型上可以通过对其进一步的抽象化,追求景观陶艺雕塑的体块感。装饰上充分发挥陶瓷釉料色彩的多样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此丰富城市景观雕塑的表现形式,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4结语
综上所述,梅山文化极具湘中特色,蕴含着湘中地区的历史文化要素,将其融入环境陶艺的创作之中,服务于湘中地区的城市景观建设,有着非同寻常的人文意义。对于湘中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审美创造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满足了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更体现了一个城市群体的文化感知和精神追求。在环境陶艺的创作中,除了梅山傩面之外还有很多可供借鉴的视觉要素,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要使具有梅山文化元素的环境陶艺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