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侠
[摘 要]拓展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拓展阅读方面,教师要基于儿童的接受能力,基于儿童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基于因需对接的阅读要求,探索出有效策略,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拓展阅读;儿童需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4-0056-01
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儿童,他们认知事物的特点与接受能力与教师的设想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拓展材料的选择上总是过多的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出发点,这就很容易出现拓展内容过多、过深而给學生造成阅读障碍的现象。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儿童需求的阅读拓展教学应如何实施呢?
一、拓展要基于儿童的接受能力
有些教师在拓展的时候,更多的是站在教者的立场,把拓展的重点放在学生应了解什么内容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是否想知道这些内容等,致使课堂拓展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要以儿童的接受能力为基础,展开必要的拓展,从而为学生打开一条希望之路。
如苏教版语文《麋鹿》一课,主要向读者介绍了我国的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以及它的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教育人们要爱护动物。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学生虽然对麋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为增强学生保护珍惜动物的责任感,我拓展了一份资料:中国是麋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强大、稳定,许多中国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回家。1984年3月,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委托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玛娅博依德女士来华调查情况,选择回放地点,最后决定赠送20头麋鹿给中国,重新放回南海子。1985年8月24日,一架满载着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飞机,将22头麋鹿(其中两头给了上海)从英国乌邦寺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了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在麋鹿失而复得的命运和不幸中万幸的经历中,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这样的拓展性学习,学生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显著。
二、拓展要基于儿童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应该是一个杂家。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常常会进行课堂拓展。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时候,教师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拓展的内容要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苏教版语文《水》这一课,主要讲了“我”小时候,由于村子里缺水,所以十分珍惜水,以及在那个缺乏水的时代,母亲尽可能地用水给我们冲凉,给我们带来快乐。在教学这一课时,对于不缺水地区的学生来说是很难体会到作者笔下那种苦中作乐、苦中有甜的感受的。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他们的体验感悟,我专门从网上搜集了当今社会一些缺水地区孩子们生活、学习、用水方面的相关资料,从而使学生明白水在当今社会仍然是非常珍贵的。如此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这样的拓展内容正好满足了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为高效语文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拓展要基于因需对接的阅读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材文本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空白”,这些“空白点”不仅是作者在创作时的有意为之,更是教师引领学生想象阅读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扣点对接,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窗户,引领他们读懂文本背后的风景,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如苏教版语文《负荆请罪》一课,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廉颇知错能改以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理解的难点是“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怎样才能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从儿童学习的出发点出发,我拓展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渑池之会”的故事。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拓展中,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随机应变、有勇有谋的特点;而在“渑池之会”的拓展中,学生明白了蔺相如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是因为廉颇在边境已经做好了随时进攻的准备。
这样的拓展,学生对于赵国的文武两员大将所起到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有效突破了学习难点。学生感受到了将相和的重要作用,加深了对廉颇与蔺相如两人良好精神品质的认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作为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的一个必要环节,教师只有真正从儿童的需求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关注儿童的理解接受程度,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显得更加精彩!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