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近十年载文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

2018-03-14 19:28马文博陈占明
现代情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知识结构

马文博+陈占明

〔摘要〕通过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CNKI和CSSCI收录《经济研究》近10年的题录及引文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可视化软件,绘制了科学知识图谱来揭示该刊核心作者群、核心机构群、引文期刊、被引期刊以及研究主题知识源流演进等分布情况,全景扫描了该刊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

〔关键词〕《经济研究》;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知识结构;知识特征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02.023

〔中图分类号〕G250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8)02-0148-09

Bibliometric and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Papers

Published by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Ma WenboChen Zhanming

(School of Econom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Applying bibliometric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ibliography and reference data which were taken from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and indexed by CNKI database and CSSCI database.Meanwhile,this paper drew knowledge graph and revealed core authors,core institutions,citation journals,cited periodicals,and the evolution of theme knowledge.On this basis,both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knowledge feature of the periodical were described.

〔Key words〕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bibliometrics;knowledge mapping;knowledge structures;knowledge features

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文献及其利用[1],基于学术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可以反映一个研究领域、研究机构、学术期刊乃至研究个体的知识结构变迁、科研产出贡献等[2-5]。《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经济学科仅有的“顶级”期刊,近十多年来《经济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研究主题,密切关注现代经济学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多年多次获得各种奖项。成九雁、秦建华,李子奈、霍玲,叶德磊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及不同的主题对《经济研究》刊发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6-8]。在借鉴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经济研究》近10年所载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利用更加专业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并绘制更加直观的、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对这10年所载文献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期望能对潜在作者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为《经济研究》今后的发展以及经济学科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论文进行分析与解读,借助文献的内、外部特征,采用数学与统计学的方法,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来揭示该刊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以及研究的前沿领域[9-10]。

11数据收集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知网)和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收录的《经济研究》期刊论文,其中,在CNKI数据库检索年限限定为2007-2016年,检索时间:2017年3月31日,该部分数据主要用来分析发文作者分布、发文机构分布、项目基金资助分布及研究主题知识源流演进等情况;在CSSCI数据库,由于《经济研究》只被收录至2015年,故检索年限限定为2006-2015年,检索时间:2017年4月1日,该部分数据主要用来分析《经济研究》引文期刊及被引期刊的分布情况。

12可视化及统计工具

本文使用CiteSpaceⅢ和Netdraw软件来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本文利用IBM SPSS、UCINET、SATI等软件,对从数据库中收录的《经济研究》期刊论文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理论规律和分析方法,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别对相关文献的上述方面进行了揭示与解读。

2载文的知識结构和知识特征解读

从《经济研究》刊载论文的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引文期刊、被引期刊、基金分布以关键词知识源流演进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全景扫描并揭示该刊的知识结构与知识特征,同时也可以对该刊未来载文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做出预测。

21论文作者分布及核心作者群

211论文作者分布

合著发表论文是科研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合著作者的知识图谱分析,可以了解《经济研究》发文的核心作者群及科学研究成果的社群结构、组织形式,厘清科学研究的知识互动关系[11]。表1是《经济研究》2007-2016年间论文作者的分布情况。从表1可知,2007-2016共有2 392位作者(含第二、三作者)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其中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为1 696人,约占7091%,发表2篇文章的作者约占1510%,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不到5%,说明《经济研究》论文作者分布十分广泛,《经济研究》在选稿时坚持广泛性原则。

将2007-2016年刊发在《经济研究》的所有论文作者,利用CiteSpace软件计算、分析并导出UCINET软件可识别的txt格式文檔,接着利用UCINET软件生成作者共现矩阵,然后使用可视化软件Netdraw绘制发文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见图1)。图中的圆圈代表发文量,圆圈越大发文越多,反之越少;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关联关系,连线越粗合作次数越多,反之越少。

从图1可以看出,2007-2016年刊发在《经济研究》的论文,作者间连线较多,合作较为紧密。从作者共现整体网络结构来看合作,近10年《经济研究》论文作者合作态势良好,并已经出现了多个合著子群(合著团体)。诸如,以龚六堂、陈斌开、张平、刘霞辉、蔡昉、李涛、孙浦阳等学者为核心的学术研究团体。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些扮演主力军角色的学术团体作者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可见,该刊因有实力雄厚的学术研究团体的支持,保证了《经济研究》刊发高质量的论文。

212核心作者群

核心作者是对本学科研究发展具有较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同时也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贡献者,他们影响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对核心作者群进行研究有助于学科研究和学术期刊的发展[12]。对于核心作者的确定,本文主要采用综合指数法,该方法主要涉及两个测量指标: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此种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只凭发文量即高产作者来确定核心作者的局限性,因为高产作者不一定是核心作者[13]。确定核心作者不仅要考虑论文的量,还要考虑论文的质[14],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被引频次这一指标来判断该论文的质,从而全方位的确定在本学科研究与发展起到较大作用的核心作者群体。

1)确定核心作者候选人

本文将高产作者作为核心作者候选人,由普赖斯公式:M=0749(Nmax)1/2来计算高产作者[15]。其中,Nmax为所统计的年限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量,则高产作者就是那些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的作者。利用EXCEL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007-2016年刊发在《经济研究》上的论文作者进行统计,共得到2 392位作者(包括署名第一、第二、第三等全部作者)。2007-2016年,《经济研究》共刊发1 772篇文献,其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龚六堂发文量(18篇)最多,即Nmax取值为18,求得M值为317篇,按照取整原则,高产作者发文量大于等于4篇。因此,《经济研究》高产作者数量达199人,共有199人被确定为核心作者候选人。

2)确定核心作者

上文利用普莱斯公式计算出《经济研究》2007-2016年的高产作者数量,基于这199位高产作者,通过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和引文数据库,本文统计出在该时间段他们的发文量及被引频次。统计结果得知,近10年候选人共发文1 127篇,人均发文57篇,共被引频次为267 610次,人均被引频次1 3448次。根据综合指数法来确定核心作者群,相关测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16]:

候选人发文量折算指数=候选人发文量候选人平均发文量×100(1)

候选人被引量折算指数=候选人被引量候选人平均被引量×100(2)

候选人综合指数=候选人发文量折算指数+候选人被引量折算指数2×100(3)

其中,候选人平均发文量(被引量)=候选人总发文量(被引量)候选人总数(4)

候选人综合指数越高,其学术水平越高[17],综合指数≥100为核心作者。2007-2016年间,在《经济研究》中,由综合指数法测算出的核心作者共有63位(见表2)。从表2可知,《经济研究》拥有一支十分强大的核心作者队伍,他们支撑着该刊的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是《经济研究》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同时,他们也为经济学学科领域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2发文机构分布

研究机构是一项或者多项研究的专门性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学术群体的代名词[18]。机构合作有助于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生产力。运用IBM SPSS软件统计《经济研究》2007-2016年期间载文的机构分布,共计有1 190家国内、国外学术机构及研究院所(包括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参与论文的创作。为了更好的展现《经济研究》发文核心机构的学术生产力,本文将高校及科研院所二级单位统计并入至一级单位,经统计发现,其中24家机构发文≥20篇,排名前24的核心机构如表3所示。

采用CiteSpaceⅢ软件,时间选择为2007-2016年,时间分段单位(Slice Length)为1年,选择网络节点为机构(Institution),经寻径网络算法[19],调试得到发文机构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图中圆圈越大发文量越多,连线越多合作越频繁。图谱中有113个节点,6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04,说明各机构合作力度不大,跨地域、跨机构科研合作较少,但仍存在个别几个学术机构间的科研合作关系。例如,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观察图2可知:跨地区、跨机构及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有待加强。此外,通过对发文机构知识图谱的分析与解读,还可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包括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等二级单位)、高校院系(包括金融、经济、管理等院系)和高校研究中心(研究所、研究院等)是《经济研究》稿件的主要来源机构,其研究人员学术研究能力强,投稿数量大,且论文质量高,使得《经济研究》展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群体。

23引文期刊分析

引文期刊分析是对统计期刊引用其他期刊的情况进行分析,可反映统计期刊的信息吸收能力。利用CiteSpaceⅢ软件绘制《经济研究》引用其他期刊的知识图谱(见图3)。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该刊不仅注重吸收国内其他核心期刊所富含的知识,而且十分注重借鉴、吸收国际期刊所刊登经济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刊物吸收信息的能力,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在该部分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CSSCI数据库,由于该数据库在笔者采集数据时只收录至2015年及以前数据,故本文采集2006-2015年的数据来进行引文期刊及被引期刊的相关分析。利用IBM 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别绘制出了引用的中文期刊及引用的外文期刊图谱(见图4和图5)。

《经济研究》发文作者非常重视吸收和采纳本领域高质量期刊文献,图4中所列出的前30位高频次引用中文期刊,其全部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年来源

期刊目录》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明该刊及其作者消化、吸收、继承本专业核心学术研究成果的能力较强。图5中所列出前30位高频次引用外文期刊,数据表明,《经济研究》已经与国际经济学相关领域研究接轨,具有较宽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学术品质。《经济研究》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能够紧密关注国际学术动态,充分体现了其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特点。

24被引期刊分析

期刊间相互引用展示了期刊间的学术联系,表达了知识吸收和扩散过程[20]。同时,统计期刊被引频次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反映刊物的学术实力,揭示刊物在学科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刊物社会效益和学术性的客观标准之一。利用Excel软件对CSSCI数据库所收录2006-2015年《经济研究》被引期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用IBM SPSS软件统计绘制出前30位高频次被引期刊(图6)。

《经济研究》被引范围非常广泛,期间共计被579种期刊引用,被引频次达到60 946次,平均被每种期刊引用105次。此外,参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年来源期刊目录》,被引期刊中排名前30位的期刊全部為核心期刊。在被引期刊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经济研究》

2 661次、《管理世界》2 154次、《金融研究》1 828次、《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 435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 427次、《统计与决策》1 416次、《世界经济》1 316次、《中国工业经济》1 205次、《财经研究》1 113次。《经济研究》自身的被引频次最高,一方面,说明其载文学术性价值较高,办刊善于吸收和采纳新思想、新观点,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独特的特点,深受经济学领域学者们的重视。另一方面,《经济研究》的自引率稍高,而自引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很有限,不利于扩大该刊的学术影响。总体上来说,《经济研究》所刊文章质量得到同行的认同并作为主要引文来源,该刊是经济学领域重要科研情报源,具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

25论文关键词分析

《经济研究》拥有庞大完整的知识活动体系,其刊载的论文拥有丰富的研究领域。主题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一个分支,剖析主题可以全面了解《经济研究》刊文特征及其所关注学科的内部发展状态,同时对该刊未来的关注方向和重点做出一定的预判。

251主题研究领域分析

关键词是对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学术论文的核心与精髓。通过统计分析近10年《经济研究》刊发论文中关键词出现频次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对经济学领域的知识结构演变状况、研究热点分布情况做出清晰的揭示[21-22]。2007-2016年期间,《经济研究》所刊发论文中关键词总计5 285个,总频次为8 936次,频次≥3的关键词为572个。利用SATI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并将该矩阵导入UCINET软件,通过Netdraw软件绘制出《经济研究》刊发论文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7),节点越大表示出现频次越多,与其他关键词连线越多表示该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的作用越大。同时,利用CiteSpace软件,经最小生成树算法修剪处理后[23],生成《经济研究》刊发论文的关键词时序知识图谱(见图8),其下方年代对应节点年代环,联线表示先前出现的关键词在后期也有出现,修枝后仅显示部分热点关键词。

结合图7、图8,并研读近10年《经济研究》所刊发的文章,同时参考学者黄泰岩对历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热点的分析[24],笔者认为可将其关注的研究主题总结为7个领域,同时得到了每一研究领域知识源流演进的关键路径。

1)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

在《经济研究》近10年刊发的1 772篇论文中,主题关于经济研究或者经济发展的论文达到467篇,可知经济增长与发展主题一直是该刊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首要问题。根据论文刊发的时间顺序,有重要影响的知识源流如下:2007年周黎安的《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2008年刘伟、张辉的《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2009年王小鲁、樊纲、刘鹏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2010年王锋、吴丽华、杨超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2011年樊纲、王小鲁、马光荣的《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12年潘文卿的《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2013年宋马林、王舒鸿的《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2014年唐

未兵、傅元海、王展祥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015年李扬、张晓晶的《“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2016年郭克莎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这10篇论文是《经济研究》近10年刊发的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2)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研究

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是近10年《经济研究》刊发论文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其重要的知识源演进如下:2007年李扬、殷剑峰的《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2008年徐现祥、王海港的《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2009年白重恩、钱震杰的《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2011年李实、罗楚亮的《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2012年吕冰洋、郭庆旺的《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的测算》、2013年高波、王文莉、李祥的《预期、收入差距与中国城市房价租金“剪刀差”之谜》、2014年钞小静、沈坤荣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2015年李建伟的《居民收入分布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内生机制》、2016年宁光杰、雒蕾、齐伟的《我国转型期居民财产性收入不平等成因分析》。这9篇论文是《经济研究》近10年刊发的有关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研究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3)三农(含城市(镇)化)问题研究

三农(含城市(镇)化)问题是近10年《经济研究》刊发论文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其重要的知识源演进如下:2007年洪银兴的《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路径研究——长三角地区实践的理论思考》、2008年吴福象、刘志彪的《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2009年陈昌兵、张平、刘霞辉、张自然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2010年简新华、黄锟的《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2011年陈锡文的《工业化、城镇化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更大贡献》、2013年蔡昉的《以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镇化》、2014年陈飞、卢建词的《收入增长与分配结构扭曲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2015年刘瑞明、石磊的《中国城市化迟滞的所有制基础:理论与经验证据》、2016年谭海鸣、姚余栋、郭树强、宁辰的《老龄化、人口迁移、金融杠杆与经济长周期》。这9篇论文是《经济研究》近10年刊发的有关三农(含城市(镇)化)问题研究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4)资本市场(含上市公司、资产定价等)研究

资本市场(含上市公司、资产定价等)是近10年《经济研究》刊发论文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其重要的知识源演进如下:2007年辛清泉、林斌、王彦超的《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2008年吴文锋、吴冲锋、刘晓薇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价值》、2009年方军雄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2010年李常青、魏志华、吴世农的《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市场反应研究》、2011年黄俊、陈信元的《集团化经营与企业研发投资——基于知识溢出与内部资本市场视角的分析》、2012年吴超鹏、吴世农、程静雅、王璐的《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2013年鞠晓生、卢荻、虞义华的《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2014年王义中、宋敏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资金需求与公司投资》、2015年曾建光的《网络安全风险感知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定价》、2016年陈仕华、李维安的《并购溢价决策中的锚定效应研究》。这10篇论文是《经济研究》近10年刊发的有关资本市场(含上市公司、资产定价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5)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是近10年《经济研究》刊发论文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其重要的知识源演进如下:2008年刘伟、张辉的《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2009年黄茂兴、李军军的《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2010年程惠芳、岑丽君的《FDI、产业结构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2011年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的《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2012年张同斌、高铁梅的《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张平、刘霞辉、袁富华的《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2014年柯善咨、赵曜的《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2015年周亚虹、蒲余路、陈诗一、方芳的《政府扶持与新型产业发展——以新能源为例》、2016年彭俞超、方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稳定》。这9篇论文是《经济研究》近10年刊发的有关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6)货币政策(含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研究

货币政策(含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是近10年《经济研究》刊发论文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其重要的知識源演进如下:2007年彭兴韵的《流动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2008年盛松成、吴培新的《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2009年杨继生的《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2010年郑挺国、刘金全的《区制转移形式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2011年何启志、范从来的《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研究》、2012年靳庆鲁、孔祥、侯青川的《货币政策、民营企业投资效率与公司期权价值》、2013年饶品贵、姜国华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影响研究》、2014年裘翔、周强龙的《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2015年谭政勋、王聪的《房价波动、货币政策立场识别及其反应研究》、2016年王曦、王茜、陈中飞的《货币政策预期与通货膨胀管理——基于消息冲击的DSGE分析》。这10篇论文是《经济研究》近10年刊发的有关货币政策(含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研究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7)其他研究

近10年《经济研究》同样也刊发了其他领域的论文,包括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公共经济(含公共管理、食品安全)、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发展、金融体制(含金融环境、混业)、财政体制(含税制)、经济体制改革(含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改革、转轨经济)、就业(含失业、创业)、消费(包括消费市场、消费经济)、社会保障、就业(含失业、创业)、金融秩序与金融安全(含金融稳定)、低碳经济(含环境污染)、企业融资(含企业资本结构、资本运营)、公司治理、企业成长(企业兼并、公司绩效、企业效率)等热点研究主题。

252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依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2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26],同时梳理《经济研究》近10年刊发文章的知识结构、知识特征、研究主题等情况,笔者认为,未来几年《经济研究》刊文所关注的方向和重点可能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发展和居民收入研究;2)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3)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研究: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4)实体经济转型研究;5)三农问题研究: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脱贫攻坚;6)供给侧改革研究: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7)对外开放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全球经济治理;8)网络经济研究:现代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

3分析结果启示

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承和学术积累重要载体,是学术发展轨迹的历史见证[27]。《经济研究》拥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拥有较强的学术声誉,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具有独特的办刊风格与特色。栏目设置科学合理,实时更新研究主题,密切关注现代经济学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其汇集遍布于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活动多、创造能力强的精英作者群。

近10年《经济研究》成绩显著,对《经济研究》近10年来的载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利用知识图谱工具,多方面剖析了其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通过统计发文作者分布情况、基金资助文献量并绘制论文作者、发文机构、引文期刊、被引期刊和论文关键词知识图谱,对近10年中支撑《经济研究》发展的核心作者群、核心学术机构、核心期刊群、论文基金资助、研究主题(热点)知识源流演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经归纳总结,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近10年《经济研究》论文作者合作态势良好,并已经出现了多个合著子群。同时,该刊拥有一支十分强大的核心作者队伍及核心机构团体,他们支撑着该刊的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是《经济研究》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和引导者,保证了《经济研究》刊发高质量的论文,为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业内人士学习的典范。

2)《经济研究》发文作者非常重视吸收和采纳本领域高质量期刊文献,总体上来说,《经济研究》所刊文章质量得到同行的认同并作为主要引文来源,该刊是经济学领域重要情报源,具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

3)近10年《经济研究》所刊发的文章,笔者认为其关注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研究、三农(含城市(镇)化)问题研究、资本市场(含上市公司、资产定价等)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货币政策(含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研究、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等其他领域的研究。未来几年,《经济研究》刊文所关注的方向和重点会包括经济增长、发展和居民收入研究、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研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研究、实体经济转型研究、三农问题研究、供给侧改革研究、对外开放研究、网络经济研究。

总之,近十年来《经济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形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致力于发表研究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28]。期盼《经济研究》在继续领先国内高水准和权威性的同时,关注研究数据管理和期刊数据政策,进一步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增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后续工作中我们还将选择包括《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等在内的排名靠前的综合性经济科学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进行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以期更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及主题变迁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朱玲.文献研究的途径[J].经济研究,2006,(2):116-119,127.

[2]罗润东,沈君,徐丹丹.劳动经济理论研究前沿文献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4,(1):89-97.

[3]罗润东,徐丹丹.我国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前沿动态追踪——对2000年以来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1):86-95.

[4]撒凯悦,沈君.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研究——基于2000年以来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6):93-101.

[5]吴远仁,沈利生.我国数量经济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基于CSSCI(2000-2014)数据的文献计量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8):84-96.

[6]成九雁,秦建华.计量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轨迹——对《经济研究》1979-2004年刊载论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研究,2005,(4):116-122.

[7]叶德磊.经济研究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基于文献计量的一个分析——以1978-2010年的《经济研究》为对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48-154,169.

[8]李子奈,霍玲.从《经济研究》与AER发文比较分析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C].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3-20.

[9]邱均平,段宇锋,陈敬全,等.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科学学研究,2003,(2):143-148.

[10]Shiffrin R M,Borner K.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4,(4):5183-5185.

[11]趙健,孙畅.科学知识图谱对《情报科学》杂志的全景扫描[J].情报科学,2013,(7):78-82.

[12]邱均平,韩雷.创新榜样 图情奇葩——祝贺《图书情报工作》60华诞[J].图书情报工作,2016,(8):20-28.

[13]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0-12.

[14]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2):57-60.

[15]孙瑞英,王旭.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物联网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2016,(1):153-159.

[16]刘亚伟,葛敬民.发表于图情核心期刊的文献检索课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3,(4):115-118,160.

[17]马海群,吕红.2000-2009年《情报科学》文献计量学分析与研究[J].情报科学,2011,(6):867-873.

[18]肖明,孔成果.大数据:何去何从——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J].图书馆学刊,2014,(11):110-117.

[19]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9.

[20]姜春林,胡志刚.《管理学报》2004-2009年载文计量分析[J].管理学报,2010,(8):1137-1143.

[21]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32.

[22]周鑫,蒋勋,陈媛媛.词频变化率模型视域下美国情报学研究发展动向分析[J].情报科学,2017,(4):166-172.

[23]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156.

[24]黄泰岩.2015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J].经济学家,2016,(11):5-18.

[25]中国政府网.2017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7lhzfgzbg/index.htm,2017-10-30.

[26]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baike.baidu.com,2017-10-30.

[27]王硕旺,褚照锋.《中国高教研究》30年载文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1985-2014年)[J].中国高教研究,2015,(5):20-26.

[28]经济研究官方网站.经济研究杂志介绍[EB/OL].http://www.erj.cn/cn/Info.aspx?m=20100913105517310625,2017-10-30.

(实习编辑:陈媛)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知识结构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