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
当地时间2月6日13点30分,在经过几次拖延之后,美国民营太空公司“SpaceX”的第一枚“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发射,不仅完成了两枚一级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还将其特殊的载荷——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送上了太空,发射到了火星轨道以外。虽说这一轨道与马斯克最初宣称的有所偏差,火箭的主推进段芯级回收也因为通信问题导致失败,但作为一枚运载重量63.8吨的“重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总体来说还算是取得了成功。
作为擅长包装概念、炒作话题的商业奇才,马斯克的这次发射虽然理论上只是让太阳系里增加了一个成吨重的太空垃圾,但其致敬经典科幻电影的场景、精妙的摄像调动以及及时的画面切换却满足了不少人关于太空的几乎所有想象。与每一次SpaceX的发射一样,此次发射又一次引发了马斯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关于其火箭技术的高下之争。抛去所谓“民营航天”的光环不论,这枚看似廉价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其实远不如马斯克所说的那样理想。
从技术上看,无论是“猎鹰9 号”火箭还是“猎鹰重型”都显得“简单粗暴”:“猎鹰9 号”并联了9台梅林火箭发动机;“猎鹰重型”则直接并联了3枚“猎鹰9号”的一级。多达27台一级发动机的配置很容易让人想起运载火箭历史上的另一个“巨无霸”——苏联的N-1火箭,当然后者第一级有多达30台NK-15火箭发动机,可产生高达4540吨的巨大推力,比“猎鹰重型”多了差不多2000吨。不过二者面临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如何精确协调控制这几十个发动机产生最大推力,同时保障发动机推力的均衡和稳定,不至于出现飞行状态的不稳定。
要实现这一精确操控,一方面需要极为精密和先进的飞控软件和操纵系统,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另一方面则需要参与运作的几十台发动机的推力尽可能地一致,从而让推力更为均衡。显然当代技术要比上世纪60年代后期先进得多,当年“土星五号”需要整整一个舱段的电子计算机才能完成的运算工作,如今不到一台手机大小的计算机系统就能完成。
但即使这样,“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离完美也还有很大的差距。相比火箭芯一级的回收失败,飞上太空的特斯拉跑车进入了错误的轨道反而是更加严重的问题。這表明“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可靠性还有待提升,跑车在太空里的什么地方当然不妨碍马斯克吹牛,但要是前往火星的飞船偏离了预定轨道,那对于SpaceX来说就不是轻描淡写地发一条推特那么简单了。
事实上,如果单纯计算价格,“猎鹰9 号”运载火箭的成本确实已经是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的低价了,“猎鹰重型”虽然不便宜,不过,如果按照SpaceX公司的说法,通过回收翻新使用梅林火箭,多少也算是一种划算的发射系统,但在当代低成本航天发射中,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却有两点迟迟做不到,其一是快,其二则是准时。如果说对一款液体运载火箭还不能提出过分严苛的速度要求的话,那么,SpaceX在准时这一问题上的不良记录却早已让美国军方这样的卫星发射“大客户”对其失去了信心。此次的“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就是一再推迟,如果再考虑到最近该公司发射美国军方造价昂贵的“祖玛”卫星时遭遇失败,那么,整个SpaceX公司的业绩都令人怀疑。
说到底,SpaceX创立的主要目的在于拉低美国传统航天发射承包商日益高企的发射单价,保持美国航天领域在未来的竞争力,火箭回收也好,发射跑车也罢,都不过是这家企业在获得NASA技术转移之后为了获得更多外界投资而进行的一场营销罢了。马斯克引以为豪的特斯拉公司一直不断亏损,而在技术上同样没有太多“全新突破”的SpaceX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局。再响亮的名声也不能当饭吃,再漂亮的营销也抵不过资产负债表上的赤字,所谓的廉价航天发射究竟结果如何,还要看这些公司最终能不能从中赚到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