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文
91岁的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并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他创造的跨国商业帝国却无人不知。他的家族企业从一个瑞典小镇起步,将设计简单、成本低廉的家具带进全球各地的千家万户,如今已经扎根29个国家,拥有389家分店。
也许你猜到了。这个企业是宜家,而坎普拉德就是宜家创始人。1月28日,坎普拉德在瑞典斯莫兰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虽然身为全球顶级富豪,但坎普拉德一度被称为“瑞典最节约的人”;与此同时,围绕他的并非都是正面报道,他曾因与纳粹的关系备受质疑,宜家也因涉嫌偷税避税面临欧盟调查。
1926年3月30日,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南部湖泊密布的斯莫兰省。他的父母是德国移民,在当地经营一个面积449公顷的农场。坎普拉德自小有阅读障碍,读书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但这不妨碍他的商业头脑萌芽。从5岁开始,他就在村子里出售火柴;到7岁时,他开始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村庄兜售贺卡、圣诞树饰品等。“那是一种惊喜,”坎普拉德形容这种赚钱的乐趣。“当你发现自己能如此便宜地买进各种东西,再以稍高一点的价格卖出时,你就会感受到这种惊喜。”
到11岁的时候,坎普拉德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瞅准商机,把一批种子卖给了一家农场,从中大赚了一笔,给自己买了一台打字机和一辆新自行车。对坎普拉德来说,骑自行车是一生的爱好。即使到晚年,这位亿万富翁还常与好友埃林·皮尔森(H&M创始人)相约,在瑞典度过一个个自行车假期。
随着年龄渐长,坎普拉德对做生意的痴迷越来越疯狂。1943年,在进入哥德堡商学院读书前,他用父亲给他的奖学金注册了邮购公司“宜家”(IKEA)。这个名字由他的姓名(Ingvar Kamprad)、所在农场(Elmtaryd)和村庄(Agunnaryd)的首字母组成。起初,坎普拉德只是从国外进口一些尼龙袜、贺卡、钢笔、皮夹、钟表等廉价生活用品,再通过邮寄来卖货。他记得自己的第一个邮购室,“总面积不过一平米,却是全行业最经济的”。
20世纪50年代,瑞典经历剧烈而迅速的现代化:5万个农场关闭,数百万套新住房拔地而起。坎普拉德窥见商机,断定新的住房将催生巨大的家具市场,便当机立断专攻家具销售。为了方便顾客记忆,坎普拉决定给家具起名字,而不是数字编号。因此,宜家的产品就有了一套特殊的命名体系:家具用男孩的名字,家纺用女孩的名字,儿童用品以动物命名,卫浴用品以江河湖海命名,庭院家具的名字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各岛屿。
此外,他还把邮购广告改进成《宜家通讯》杂志,介绍所有商品,展示“高价值、低价格”的大众家居理念。邮购虽然节约成本,却衍生了另一个问题:顾客没办法直接判断真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坎普拉德把一个废弃厂房改造成了展厅兼仓库,展示邮购手册上的家具,打消顾客对低价商品质量的憂虑。这样,“宜家专卖店”的雏形就诞生了。
眼看着宜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坎普拉德的竞争对手们坐不住了,纷纷抵制宜家,甚至联合起来胁迫供货商不向宜家供货。被逼到绝境的坎普拉德只能找来设计师和木匠,开始设计家具;随后前往波兰采购原料、进行生产,进一步削减了成本。恶性竞争让坎普拉德因祸得福:这批家具投入市场后大受欢迎。
不过,直到1956年,宜家才开始盈利,这得益于组合式家具的推出。这个点子来自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雇员为了将一张桌子放进汽车后备箱,索性把桌子腿拆了下来。坎普拉德看到后,萌发了一个全新的经营理念——将家具“扁平封装”,让顾客自己运回家组装。这不仅可以为顾客和自己节省高昂的运费,还大大节省了货物的贮藏和销售空间。
在接下来的60年里,坎普拉德把宜家的经营理念推广到全世界。宜家如今是全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在欧洲、北美、加勒比地区、中东和亚洲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89家门店,年销售额364亿欧元(约合3000亿元人民币),到店人次超过9.3亿,2.1亿人收到过宜家用32种语言制作的商品目录。
随着商业版图扩大,宜家为坎普拉德积聚了超乎想象的财富。根据彭博“全球亿万富豪指数”,坎普拉德位列全球富豪榜第八名,身家达587亿美元。但这种说法被他本人否认。他说:“宜家一直属于基金会,我和我们家都没有从宜家得到一分钱。”
不管坎普拉德的个人财富有多少,可以肯定的是,他本人极其节俭,甚至堪称吝啬。他开着一辆老旧的沃尔沃,身上穿的都是从跳蚤市场买来的,家里的家具是从宜家淘回来的打折货;工作日,他在宜家吃最简单的工作餐;旅行时,乘飞机只坐经济舱,住经济酒店,吃便宜的饭菜。他曾向媒体透露,为了省钱,他经常趁着到发展中国家出差时理发。“他那么谦逊,你永远猜不到他的财富。”坎普拉德的一位熟人说。“他整个家庭对汽车或手表都不感兴趣,公司才是激情所在。”
不过,《纽约时报》记者发现,这种近乎“僧侣般的朴素生活”可能只是坎普拉德刻意制造的表象。他在日内瓦的家是一栋可以俯瞰日内瓦湖的别墅,在法国普罗旺斯还拥有多座葡萄园。那辆老旧的沃尔沃只是他的座驾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有一辆保时捷。“他的打折机票、酒店和餐饮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手下的高管作榜样。”《纽约时报》报道称。“坎普拉德希望他们加以效仿,把在宜家工作视为一种人生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言:没有一种方法比好模范更有效。”
坎普拉德还试图“控制”自己的员工。1976年,坎普拉德写了一份名为《一个家具经销商的遗嘱》的宣言,列出了圣经式的“九大戒条”,称勤俭是美德。在公司里,他要求员工用纸的正反两面写字,要是员工下班忘记关灯,他就会大发雷霆。此外,他希望员工秉承“宜家精神”,做到谦逊、整洁、有礼,不仅对宜家的产品了如指掌,还要对公司的理念(即工作和生活原则)充满热情。“如果有下辈子,坎普拉德完全可以胜任传教士一职,”英国《卫报》曾这样评论他。
在宜家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过程中,坎普拉德也曾屡屡遭遇丑闻,包括偷税漏税、抄袭、酗酒和纳粹主义的指控。他本人也曾自嘲:“没有人像我一样经历过这么多的失败。”
为了避税,坎普拉德曾多次迁移宜家总部。1973年,宜家总部从瑞典迁往丹麦;4年后,宜家搬到税负更低的瑞士;2001年,宜家总部又搬到荷兰。2014年,国际调查记者联盟引述卢森堡流出的税务文件认定,宜家通过转移资金至避税天堂来规避企业所得税。欧洲绿党表示,这一安排让宜家在2009年~2014年间节省了10亿欧元的税款。2017年12月,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宣布,已对宜家在荷兰所享受的税务优惠展开深入调查。对此,宜家坚称,他们完全遵循各国与国际税制规范。
坎普拉德还曾因与纳粹的关系而受到质疑。1994年,斯德哥尔摩《快报》在当年去世的法西斯分子佩尔·恩达尔的档案中发现了坎普拉德的名字。档案显示,坎普拉德在1942年加入了恩达尔组织的法西斯主义运动,曾出席会议、募集資金、招募成员。即使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他仍和这个纳粹头目保持密切联系。在1950年一封写给恩达尔的信中,坎普拉德表示为自己当年参与纳粹活动感到自豪。
对于这桩丑闻,坎普拉德的回应很低调。在一封致员工的信中,他表示自己当年的法西斯活动是“生命中令我非常后悔的一部分”,也是“我生命中最愚蠢的错误”。他称自己是受到“疯狂崇拜希特勒”的德国祖母影响。丑闻曝光后,曾有犹太团体呼吁抵制宜家,但几乎未给宜家的业务带来冲击。
从2010年开始,坎普拉德逐步出让公司掌控权给3个儿子。2013年,87岁的坎普拉德宣布从宜家董事会卸任,回到家乡瑞典。他的小儿子马蒂亚斯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
退休后的坎普拉德大部分时间隐居,但没有完全放手公司业务。他去过世界各地的宜家门店,有时候是匿名闲逛,像顾客一样询问员工,或者像热心的员工一样询问顾客。他会参加宜家董事会的会议,偶尔扮演高级顾问的角色。2014年,有人问他,是否该完全退休好好休息了,坎普拉德笑眯眯地答道:“只有睡着的人才不会冒险,我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每条路都有尽头,坎普拉德的路也是。“我认为,我的任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问题在于,你怎样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如何最好地服务他们?我的答案是亲近普通人,因为在我心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坎普拉德过世后,许多瑞典人在社交网络上向他致敬,称他为“最伟大的瑞典企业家”。瑞典外交大臣沃尔斯特·罗姆称,是坎普拉德“把瑞典置于世界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