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丰富
开州区渠口镇剑阁楼村7组门诊,重庆开州 405434
小儿急性咳嗽属于儿科常见疾病,风热犯肺证则属于中医分型中常见的一种症候,病情发生对小儿健康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及时实施相关治疗。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属于一组护理或治疗的计划,是由临床相关人员参与制定的,在制定该计划的过程中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康复情况等要素均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给出能够被大多数患者接受的方案和计划[1]。临床多数研究曾指出,使用中医临床路径对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患者实施干预,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且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因此该文则积极针对其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供相关研究参考,现报道如下。
将80例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按照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0例(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对照组患者年龄为 1.0~6.5 岁,平均年龄(3.62±1.01)岁,其中男23例,女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1.0-7.0岁,平均年龄(3.64±1.14)岁,其中男 24例,女 16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止咳、退烧、抗感染等药物,同时对患者进行低流量氧气的持续给予,连续治疗7 d。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该次根据收治患者的实际情况,将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设计为3个部分,即基础中药治疗、药物敷贴治疗、拔罐治疗。①中医用药包括:连翘10 g、桑叶 10 g、杏仁 9 g、甘草 3 g、菊花 10 g、黄芩 9 g、前胡9 g、桔梗9 g;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药物加减,患者存在便秘现象,则加用莱菔子10 g、大黄3 g;患者痰多则加用瓜萎皮9 g、射干6 g;患者发热明显则加用大青叶10 g、柴胡9 g;药物均混合煎熬,每天服用1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②药物敷贴治疗:药物敷贴选择的药物为桔梗、元胡、白芥子等,使用蜂蜜将其混合拌匀,成为糊状后敷贴到患者的双肺腧穴,每天治疗1次。③拔罐治疗:将患者的心腧穴、双肺腧穴、大椎穴作为拔罐穴位,常规铺巾消毒后选择凡士林进行涂抹,然后使用负压方法将气罐扣在患者对应穴位上,罐内皮肤突出3~5 mm即可,停留5~10 min取下,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并观察患者情况。
①观察两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同时按照组别进行统计和比较;②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评价其效果,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肺啰音等情况完全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发热等症状未消失,但是明显减轻,同时患者肺啰音等情况有所改善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情况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迹象则为无效;其中有效率和显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③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情况,组间统计后实施比较。
该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检χ2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详细比较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组别 发热 咳嗽 咳痰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3.85±1.06 2.56±1.21 12.32<0.05 5.56±2.12 4.59±1.03 9.58<0.05 6.43±1.65 5.34±1.36 7.16<0.05
表2 两组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2例厌食情况,2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有1例恶心呕吐、1例厌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在临床十分常见,病情发生和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存在密切关系,由于小儿抵抗力较差,因此疾病发生很难自行恢复,此时病情绵延不愈则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发育,故积极实施相应治疗就成为关键。
临床对于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患者的常规治疗就是,选择抗感染、止咳等药物对患者实施对症干预,一般在用药后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很难帮助患者彻底愈合,因此最终治疗效果往往欠佳[2]。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情况分析后,从中药使用、穴位敷贴和拔罐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干预,其中中医用药包括甘草、连翘、桔梗等药物,能够起到宣肺化气、行气散淤、温通散淤、止咳清肺等作用,起到治疗效果。中药敷贴则可以使药物从患者穴位、毛孔渗入患者皮肤深层,通经络、驱病邪[3];拔罐则可以使得寒气、邪气排出患者体外,促进其气血运行;中医路径在最终治疗后则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患者产生作用,改善患者症状,同时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帮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4]。该次研究中,则选择相关的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0%,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观察组所用的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因此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在临床中可以用于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的治疗。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热犯肺证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帮助患者各项症状快速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因此值得临床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