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胡甲龙 ,石濮菘
1.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医院,宁夏中卫 755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于消化科的疾病类型。该疾病可分为出血型、单纯型以及糜烂型胃炎[1]。该种疾病虽然为多发病,但并非急性病。人们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导致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的上涨[2]。现阶段用于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手段是常规的西药治疗,然而该种治疗方案的缺点显露:疗效下降,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较大等[3]。胃炎在传统中医中属于“胃院痛”以及“痞满”的范畴,可运用百合乌药物与平胃散加减治疗,基于此,该文将针对该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89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该组研究所涉及的病例样本均选自于该院收治的浅表性胃炎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为传统西药组与中药联合组,其中,传统西药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4:21,年龄为 48~79 岁,平均年龄为(59.8±3.8)岁,病程为 1~10 年,平均为(5.2±2.9)年;传统西药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4:20,年龄为50~78岁,平均年龄为(60.1±3.4)岁,病程为 2~11 年,平均为(5.8±2.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作后期的比较。
传统西药组患者接受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国药准字:H10920072),3 次/d,150 mg/次, 连续服用 15 d为1疗程,需要服用5个疗程。中药联合组的患者接受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该药方主要包括以下的中药成分[4]:苍术 15 g、甘草 15 g、生姜 15 g、百合10 g、陈皮10 g、乌药10 g,将以上药物碾碎后加水熬煮成汤。口服,1次/d。每次的药剂皆为新药,以14 d为1个疗程,需要连续治疗5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该项目的评价分为疗效显著:胃镜检查炎症消失,临床表现消退;基本有效为胃炎基本消除,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炎症无消退且临床症状加重。治疗有效率=基本有效+疗效显著。除此之外还需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统计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该组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的处理与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材料,并执行方差检验,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并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经治疗,联合中药组疗效显著的患者数为30例,占68.2%,总体的有效率为93.2%,传统西药组疗效显著的患者数为20例,占44.4%,总体的治疗有效率为75.6%,两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药联合组的胀满以及吞酸的患者数明显少于传统西药组(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全部89例患者通过胃镜等一系列检查发现,传统西药组有4例腹泻,2例呕吐。而联合中药组患者有3例腹泻,2例水肿以及1例呕吐,两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为13.3%与1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于消化科的疾病类型,其可分为出血型,单纯型以及糜烂型3种类型的胃炎。该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毒素、药物等因素不断刺激导致胃黏膜表层出现炎症。目前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措施是控制Hp感染,而改善肠道的蠕动等常用的西药有胶体果胶铋等,在临床上已获得广泛然应用,但是有关研究表明,该药物的临床疗效有下降趋势,胃炎在传统中医中属于“胃院痛”以及“痞满”的范畴,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伤寒以及内伤疲倦、饮食不率等,影响胃部的正常运作[5]。百合乌药汤联合平胃散在临床上已有使用的先例,该药方的主要作用是术后治疗胃部的湿寒使得肠胃变得温和,但是该药方还有自身的不足,容易伤正耗阳,因此脾胃虚弱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该方中百合可清热透邪,与乌药联合可起到镇痛、健脾的功效;苍术可健脾,厚朴可祛湿,陈皮可化痰止咳,甘草等可作多种药物的调和,因此,该方中多种药物的配合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该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联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西药治疗,其治疗有效为93.2%,明显高于传统西药治疗的75.6%(P<0.05);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中,联合中药组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P<0.05),说明联合中药的运用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疾病的症状表现。
综上所述,对浅表性胃炎运用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加减的疗效确切,不仅可使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缓解,还可提高治疗效果,虽然不良状况的发生率不高,但治疗安全性还可进一步提升,总体而言,百合乌药汤合平胃散加减作为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一种手段,值得加大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