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爽
四川省绵阳四0四医院骨科,四川绵阳 621000
下肢复杂骨折主要指在骨折的同时周围组织、血管等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1],下肢复杂骨折治疗难度较大,在2016年4月—2017年5月之间选取6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分别进行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以及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探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在该院随机选取6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平均(33.9±8.9)岁。对照组(30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平均(34.1±9.1)岁。造成下肢复杂性骨折的原因有车祸、高空坠下、重物打击伤。骨折类型包括胫骨下端复杂性骨折18例,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16例,股骨颈复杂性骨折12例,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12例,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不同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对骨折周围皮肤进行周圈消毒,行竖直切口切开骨折处皮肤,采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筋膜以及肌肉,剥离骨膜暴露骨折部位[2]。进行复位,复位满意后采用钢板内固定,根据X线透视观察复位情况。调节螺丝松紧后对伤口进行冲洗止血。并放置引流管,固定引流管后,依次缝合筋膜、皮下组织、皮肤,切口加压固定[3]。观察组进行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经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不同进行治疗,在C臂透视机观察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常规消毒,选取切口并切开皮下组织、筋膜以及肌肉,剥离骨膜暴露骨折部位根据骨折线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观察跟骨交叉角(Gissanes角)以及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复位满意后采用钢板固定,固定满意后退出克氏针。冲洗伤口进行止血,逐层缝合[4]。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痊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该次疗效判定如下,显效:经X线显示患肢固定较好,无明显疼痛情况,恢复较好;有效:经X线显示患肢固定良好但缩短1 cm,疼痛情况较轻,恢复后肢体活动有轻微影响;无效:经X线显示患肢固定不理想,疼痛情况较严重,恢复较差。
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表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计量资料(±s)用 t检验。 计数资料[n(%)]用 χ2检验。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痊愈时间,见表1,观察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例,畸形愈合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骨髓炎1例,畸形愈合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愈合时间(d)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50.6±10.1 52.6±10.3 1.1<0.05 60.2±18.5 152.1±24.2 23.8<0.05 7.3±0.9 15.6±2.4 25.1<0.05 11.6±0.9 15.6±2.4 8.2<0.05
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总有效率对比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下肢复杂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下肢复杂骨折主要指骨折的同时伴有神经、血管、肌腱以及关节损伤,且骨折处出现位移。不能用单纯的手法复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临床医疗发现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小,患者术后痛苦小,且骨折复位效果较好[5]。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对患肢进行复位,减少对骨折端的以及周围组织的破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进步,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风险较小,安全性高,同时对比两组患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见采用经过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优于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