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比较

2018-03-14 06:44白林瑞赵金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内皮病程

白林瑞,赵金花

茌平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山东聊城 252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属于血管生成肽的一类,是已知的增强血管通透性最强的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细胞中表达,除了可以加快形成新生血管,还能够营养神经、保护神经、加快再生神经[1]。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名健康受检者作为参照对象,比较脑梗死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70名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包括40 例男,30 例女,年龄平均为(56.28±6.36)岁。 对照组包括 42 名男,28 名女,年龄平均为(57.59±6.14)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将观察组患者根据梗死直径分为小面积脑梗死组(≤4cm)和大面积脑梗死组(>4 cm组);根据病程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短病程组(≤1个月)以及长病程组(>1 个月)。

1.2 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均接受相同康复治疗,康复主要通过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法、Bobath疗法、Rood疗法、Brunnstrom疗法进行,具体康复治疗内容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体位控制、抗痉挛、步行训练、随意性改善训练、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拐杖使用训练、肢体耐力训练、轮椅使用训练、立位及坐位平衡训练等。每天进行一次康复治疗,每次持续1 h左右,每星期持续5 d休息2 d共进行6周的康复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测定: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以及康复治疗6周结束后分别收集一次空腹静脉血液进行一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测定;对照组仅在体检时收集一次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液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测定。

选择武汉云克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 (ELISA法)试剂盒,美国PERKIN ELMER公司生产的En Spire多功能酶标仪作为测定仪器和材料。测定严格依据试剂盒和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预试验对样品稀释倍数进行确定,实施4倍稀释后将实验样本抽取100 μL溶入酶标板中,该酶标板包被有VEGF抗体,置于37℃温度下孵育2 h后吸弃,将100 μL检测溶液A加入其中,置于37℃温度下孵育1 h后进行3次洗板,继续将100 μL检测溶液B加入,置于37℃温度下孵育半小时,进行5次洗板后将90 μL TMB底物加入,置于37℃温度下孵育20 min后将50 μL终止液加入其中,同时以450 nm在多功能酶标仪上进行平均光密度值的读取,同时计算获得样品实际浓度。

1.3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观察组治疗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测定结果为(210.71±22.53)pg/mL,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测定结果为(206.83±26.55)pg/mL,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测定结果为(102.19±38.71)pg/mL,观察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大、小面积脑梗死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大、小面积脑梗死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pg/mL]

表1 观察组大、小面积脑梗死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pg/mL]

组别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大面积脑梗死组(n=31)小面积脑梗死组(n=39)264.75±94.66 141.76±80.95

2.3 不同病程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短病程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长病程组(P<0.05),见表 2。

表2 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pg/mL]

表2 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pg/mL]

组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短病程组(n=28)长病程祖(n=42)188.85±15.06 108.62±12.71

3 讨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紧密联系血管生长,具有特异性,如果机体缺血,低氧则相当信号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系统激活,参与到血管再生机制和侧支循环的形成中来[2]。当前有不少研究显示,在神经发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直接或者间接的发挥着促进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包括如下: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加快内皮细胞进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同时于脑组织中形成血管,因此能够加快增殖和分化神经前体细胞,或者能够对神经前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起到促进作用。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使其不出现程序性死亡情况,因此能够实现再灌注损伤或者脑组织缺血的抵抗。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经一氧化氮发挥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效果,有助于加快恢复血流,对缺血性损伤的脑组织起到有效保护[3]。

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24 h后就会出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的表现,之后升高会更加明显,一般一周后会到达高峰,之后慢慢降低,2周会恢复正常水平[4]。另外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预后存在紧密联系,浓度越高,对神经有更强的保护作用,所以预后也更佳[5]。该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但是治疗前及治疗后水平均高于健康受检者,证实康复治疗对维持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浓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组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证实脑损伤面积越大,缺氧以及缺血程度越高,所以会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短病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长病程患者,证实脑梗死恢复期病程越短,血管内皮因子生成量越大,所以含量也相应升高。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接受康复治疗能够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对神经组织给予有效保护,实现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内皮病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