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辉,张洋
(濮阳市人民医院妇科,河南 濮阳 457000)
在我国宫颈癌患病人数巨大,约占全球宫颈癌患病总人数的1/3,死亡率也是高居不下,是宫颈病变中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1]。它是在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HPV感染是不可或缺的因素,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专题讨论会(1995)中明确提出了。感染HPV病毒后,若机体通过自身免疫力不能将被感染细胞清除,被感染细胞继续增生,直至被感染细胞基因组与HPV致癌基因整合,产生HPVE6、E7蛋白,从而“癌变”历程就此开启[2]。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更是与高危型人乳头瘤感染有密切相关性。第2代交铺获法可以精准检测13种高危型HPV-DNA含量。我们发现患宫颈鳞癌较常见型别为 HPV16、58、52、18[3,4]。为了了解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病变的关系,就来我院就诊的感染HPV病毒的宫颈病变患者展开了实验研究。
1.1 一般资料 回顾自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HPV感染患者,满足以下入选标准的共546例。患者有宫颈病变表现且未参加过相关疾病的质量,自愿参加此次试验研究。患者的孕次1~6次,平均孕次3次;产次0~7次,平均产次 2次;年龄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38.23±14.93)岁。 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管搔刮术并送病理检查,观察的宫颈患病情况。其中102例宫颈癌患者,患癌率为18.8%,FIGO 分期ⅠA18、ⅠA2、ⅠB1、ⅠB2,HPV病 毒 负 荷 量 均 值 114.51(28.35~953.12±901.25)RLU。
1.2 方法
1.2.1 HPV-DNA检查 HPV检测采用二代杂交捕获HC-Ⅱ(核酸杂交检测)方法检测,正常值为0~1.00pg/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高危型HPV-DNA的试剂盒可同时检测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亚型共 13 种 HPV 病毒亚型。 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管搔刮术并送病理检查,按病毒负荷量分为病毒负荷量1~100pg/ml、病毒负荷量 101~500pg/ml和病毒负荷量>500pg/ml,观察各组的宫颈患病情况。
1.2.2 阴道镜检查与活检 由专科医师使用深圳金科威公司的SLC-2000电子阴道镜进行检查,所有的活标本均有我院副主任及以上病理医生阅片,并作出最终诊断。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若对镜下的图像不满或没有发现异常,可取宫颈多点活检或颈管搔刮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有2例复发,1例死亡,死亡人数少,不影响统计学分析。低病毒负荷量组58例和高病毒负荷量组各60例,低病毒负荷量组病毒负荷量均值为 28.35±26.96; 高病毒负荷量病负荷均值为 953.12±901.25。 FIGO 分期ⅠA1,低负荷量组占 13.8%,高负荷量组占 18.3%;ⅠA2低负荷量组占 11.7%,高负荷量组占 13.3%;ⅠB1低负荷量组 51.7%,高负荷量组 48.3%;ⅠB2低负荷量组占 21.7%,高负荷量组占 2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中,鳞状细胞癌低负荷量组占82.8%,高符合量组占86.7%;非鳞癌低负荷量组占17.2%,高负荷量组占1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病毒量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侵犯深肌层及淋巴脉管侵犯较低病毒量组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病毒负荷量组与低病毒负荷量组临床与病理特征比较[n(%)]
2.2 比较6种不同程度的宫颈病HPV病毒负荷量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P≤0.05)。排除 0<HPV<1pg/ml数据后,5 层间比较,P 值变大但仍小于0.05,说明数据仍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排除1pg/ml≤HPV<5pg/ml数据后,剩余的4个HPV 区间进行统计,P 值变得更大(P=0.2140),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病毒负荷量≥5pg/ml后,病毒负荷量与病变程度的相关度下降,不再明显。宫颈病变程度与病毒负荷量关系不明显。
2.3 通过肿瘤直径、侵犯深肌层、淋巴结转移等的对比,发现高病毒量组较低病毒量量组,患者的程度有所增加,但是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在病理类型、HPV负荷量、淋巴结是否转移等6项指标中,淋巴结转移和非鳞癌是影响宫颈癌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且P<0.05(淋巴结转移 P=0.000、非鳞癌 P=0.04),有统计学意义。HPV负荷量>100RLU不影响宫颈癌复发(P=0.345)P>0.05,见表 3。
宫颈癌一般是基于宫颈上皮类瘤样变与不典型增生引发的,而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唯一被认证的主要原因[5]。HPV病毒感染对于宫颈上皮瘤样变发展成浸润癌与原位癌,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6]。
表2 6种层次病毒负荷量不同宫颈病变情况比较(n)
表3 与肿瘤复发相关的多因素分析
HPV-DNA检测的普及使宫颈病变别更早的发现,对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国内外近几年相继对高危HPV病毒的负荷量高低影响宫颈病变进行报道。各国学者分两种观点,有部分认为高病毒负荷量对宫颈癌病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通过高危HPV病毒负荷量来预测宫颈癌前病变,并作为预测指标已作参考[7-11]。部分学者则认为高危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没有明显的关联,不能作为参考指标[12,13]。
HPV病毒复制和鳞状上皮细胞基因存着相关关系。HPV抗体具有一定呈递阻碍功能,导致局部细胞免疫不足,使鳞状上皮细胞发生持续性与易感染性感染。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入侵生殖道鳞状上皮细胞和其他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14],使细胞分化失调;也可以通过入侵基底细胞使其分裂,引起病毒颗粒的传播繁殖,在宫颈引起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宫颈癌。从HPV感染到宫颈癌浸润癌的变化过程为CINⅠ→CINⅡ→CINⅢ→早期宫颈浸润癌→宫颈浸润癌,其中有30%左右的HPV感染后CIN会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在本次研究中,感染HPV病毒患癌率为18.8%。多数研究发现,HPV中HPV16亚型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它能使宫颈癌的发生率提高250倍,5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均可检测到HPV16 DNA。DAHLGREN等研究了12例宫颈癌ⅠB~ⅡA期生存5年的患者与12例2年内死亡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一组患者中HPV16型感染较多,两组患者的HPV病毒负荷量没有明显差异。认为HPV病毒负荷量与预后无关,而HPV16型病毒感染与预后差有关[15-17]。
本次实验对10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严密随访,将其病理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HPV病毒载量>100时,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巨块型、深肌层、淋巴脉管等侵犯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加重。但是卡方检测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据此我们可以推测HPV病毒负荷量的高低与这些宫颈癌预后相关病理危险因素无关。
表 3 显示,0<HPV<1pg/ml, 患癌率为 8.6%;1≤HPV<5 患癌率为 18.3%;5≤HPV<25患癌率22.5%;25≤HPV<100 患癌率 17.6%;100≤HPV<500 患癌率为 17.8%;HPV≥500 患癌率为 28.4%。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负荷量高低,在0<HPV<1pg/ml与HPV≥500时,在患癌率的比例上差异较大,由此可以推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负荷量高低有可能与患宫颈癌的比例有关,但不能判断有直接必然的关系。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关系的研究中报道,病理从炎症、HPV感染到宫颈上皮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布,没有明显的数值极限提示CIN的分级,HC-2阳性仅能提示高危HPV感染及感染的病毒负荷量,并不能提示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18]。然而目前关于HPV负荷量高低对宫颈癌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Datta NR等[19]研究发现,HPV病毒负荷量高的宫颈癌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后效果较好,生存率高于HPV病毒量较低组患者,认为HPV负荷量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单独放疗后疗效与生存结局的指标。
[1]刘晓妮.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3.
[2]吴佳皓,吴丹,王弓力,李柱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各级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2009,(3):410-412.
[3]黄秀珍,姚心韵,陈文学,吕赛平.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1):34-36+42.
[4]董玉兰,徐冉,陈龙山,等.3394例女性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4):440-441,447.
[5]爱华,张红华.多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的相关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09,3(8):684-687.
[6]王芳,王玉欢.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9):1546-1548.
[7]Schlecht NF,Trevisan A,Franco ED,et al.Viral load as a predictor of the risk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Int J Cancer,2003,103(4):519-524.
[8]蓝春燕,刘继红.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5-8.
[9]李淑敏,章文华,吴令英,等.人乳头状瘤病毒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6):400-402.
[10]Bencomo-Alvarez AE,Limones Perches I,Suarez-Rincon AE,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viral load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a Mexican populati[J].Genet Mol Res,2012,11(4):4720-4727.
[11]王长奇,王康,陈燕萍,等.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的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2):166-168.
[12]Guo M,Sneige N,Silva EG,et al.Distribution and viral load of eightoncogenic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and HPV 16 integrationstatus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carcinoma[J].Mod Pathol,2007,20(2):256-266.
[13]Christothea CW,Stuart IC,Sally R,et al.Is human papillomavirus viralload a clinically useful predictive marker:a longitudinal study[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0,19(3):832-837.
[14]Villa LL,Bernard HU,Kast M,et al.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HPV research:high lights from the 19th International Palillomavirus Confrence HPV 2001[J].Virus Res,2002(89):163-173.
[15]Yamato K,Yamada T,Kizaki M,et al.New highly potent and specific E6 and E7 siRNAs for treatment of HPV16 positive cervical cancer[J].Cancer Gene Ther,2008,15(3):140-153.
[16]Smith JS,Lindsay L,Hoots B,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distribution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and high grade cervical lesions:ameta-analysis update[J].Int J Cancer,2007,1(3):621-632.
[17]Clifford G,Franceschi S,Diaz M,et al.Chapter 3:HPV type distribution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cervical neoplastic diseases[J].Vaccine,2006,24 Suppl 3:S3/26-34.
[18]商宇红,刘慧源,聂磊.高危型人乳状瘤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级别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18):13-15.
[19]Datta NR,Kumar P,Singh S,et al.Does pretreatm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titers predict radiation response and survival outcomes in cancer cervix?[J].Gynecol Oncol,2006,103(1):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