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欢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西藏工委领导机关的重要成员乐于泓同志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从事行政和宣传等工作,对西藏解放后社会进步所做的卓越贡献:加强宣传,增进汉藏情谊;沟通关系,解决工作难题;积极筹备,开拓青年工作。
【关键词】 乐于泓;西藏;工作;开拓
乐于鸿,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期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豫皖苏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南京解放后,留在地方工作。1950年1月2日中央下达解放西藏命令,由二野第18军担任解放西藏主力,为补充入藏干部配置,应18军军长张国华要求,中央军委决定调乐于鸿回18军工作,参与西藏和平解放事业。乐于鸿克服自身身体的严重问题,积极从事党的西藏工作,自1950年5月到达18军至1952年8月7日带领“西藏致敬团”离开拉萨的两年间,历任十八军宣传部长、西藏工委办公室主任、西藏工委宣传部长、青年团西藏工委书记等职,是党的西藏工作的开拓者,为西藏地区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十七条协议》签订后,在张经武、乐于泓等人的努力下达赖自亚东返回拉萨,西藏和平解放事业取得了一项重大胜利。然而,由于西藏是解放前唯一没有共产党组织的地区,党的群众基础薄弱,加上帝国主义、反动分子的负面宣传以及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宗教状况,使得党在西藏工作的开展仍然面临着很大困难。乐于泓作为西藏工委、18军的重要领导人员和最早进入西藏的共产党干部,成为党的西藏工作的重要开拓者,乐于泓围绕着宣传、统战以及党的西藏青年事业的开展进行了大量工作。
一、加强宣传,增进汉藏情谊
汉、藏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汉藏民族间进行了长期的友好交流,共同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建立与发展谱写了华丽的篇章。然而在近代,随着帝国主义侵华丑行的加剧,为了最大程度攫取在藏殖民利益,列强大肆培植西藏地方的反动势力,煽动我国西藏地区的独立倾向,加上历史上封建中央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汉藏民族隔阂逐渐形成并不断加深。在此形势下,党的西藏工作面临较大困难,通过宣传工作,宣扬党的科学民族、宗教政策成为乐于泓等人面临的重要问题。乐于泓跟随张经武进入西藏后,即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党的宣传工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上门拜访,当面宣传
西藏地方长期的政教合一制度,使得西藏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神权色彩。藏传佛教一方面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也成为西藏地方僧俗上层控制人们的工具,在藏族群众中具有较大影响。在党的群众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为达到和平解放西藏的目标,利用西藏贵族重礼仪的特点,通过对僧俗上层的上门拜访、当面宣传协议成为当时乐于泓等人加强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式。
对此,乐于泓认为同僧俗贵族“反复耐心谈是十分重要的”,“帝国主义造谣那么久,绝不是一次谈话就可以把疑虑消除的”。[1]到达西藏后,张经武提出四品以上官员由乐于泓分别接触,在中央及西南局、西藏工委指导下,乐于泓开始了针对噶伦、三大寺活佛堪布的拜访工作。据乐于泓日记记载,乐于泓1951年赴藏工作初期累计上门拜访司曹鲁康娃、达赖喇嘛经师赤江活佛等僧俗官员28人45次。乐于泓在拜访工作中向僧俗上层赠送了协议,在协议宣传工作中,乐于泓认为“要针对西藏地方政府某些僧俗官员的疑虑和个别妄图进行破坏《协议》的谣言,普遍地从正面进行宣传解释,但不要刺激他们”。[2]这一策略是对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原则的正确运用,是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风的重要体现。
2、举办活动,以情动人
汉藏同胞联欢活动是解放初期党的西藏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增进汉藏民族情谊的重要形式。
乐于泓作为西藏工委办公室主任,入藏后相继主持西藏军区成立大会、“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会、青年演讲会、“五四”青年节纪念大会、“六一”儿童节等活动的筹备工作,积极争取藏族贵族、青年参与,为活动效果的取得发挥了重要作用。“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共吸引藏汉人士2000余人参加,对于乐于泓主持的“五四”青年节纪念大会,藏族官员、学者也作出高度评价,金中和雪康色说:“解放军来拉萨,会也开了不少,藏汉等各族青年这样团结无间,还从来没有过”,[3]江洛金说:“这是在拉萨开大会开的最好的一次,明年会开的更好,人会更多”。[4]雪康色和桑颇色说:乐于泓“对什么人都有说有笑,所以大家都喜欢亲近”,[5]对乐于泓本人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系列联欢晚会、欢迎会、庆祝会的举辦,加强了同藏族同胞的互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共产党员、人民解放军对西藏民族的真正尊重,取得了藏族上层的信任,增进了藏汉民族情谊,成为消除民族隔阂的重要手段。
二、沟通关系,解决工作难题
民主协商是党的优良作风,中央十分重视民主协商在党的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中的运用,对此,邓小平曾指出:“所有一切工作,都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6]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党的西藏工作中,这一作风得到充分体现。乐于泓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在有关西藏社会发展的教育、经济等重要问题上与西藏僧俗上层协商进行,对于党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会见礼仪、粮食补给等难题也通过同上层商量的方式沟通解决。
1、协商礼仪,摆正位置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规范的客观反映。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中央党政军代表同达赖及噶厦政府的会见礼仪,成为当时乐于泓等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礼仪问题事关中央尊严,是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对于中央代表张经武迎接达赖问题曾指出“关于欢迎达赖,需先研究地位、仪式、不失身份”。[7]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乐于泓在工作过程中自亚东至拉萨同西藏地方政府进行了多次关于礼仪问题的协商。
1951年7月15日,乐于泓等人到达亚东后的第二天即同噶厦政府官员然巴、索康等人协商了中央代表同达赖喇嘛的会见仪式。针对噶厦官员提出双方见面时达赖喇嘛升座,张经武进入后达赖下座接毛泽东主席信件,而后达赖再次升座的程序乐于泓认为“这次会面仪式,必须表现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正确关系”,[8]同噶厦政府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协商,最终取得双方利益问题的首场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央领导地位和在藏主权。
到达西藏后,乐于泓在代表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向达赖送礼,张国华等工委和军队领导拜访达赖的利益问题上,又多次同西藏地方政府协商,为双方礼仪的最终摆正进行了大量工作。
2、粮食补给,协商解决
粮食补给问题是我军进藏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复杂,交通极为困难,中央在决定解放前夕即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1949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到解决西藏问题时说:“西藏问题比较麻烦,但也不难解决……,因为,一是交通困难,大军行动不便,给养供应麻烦也较多”。[9]进军西藏开始后,中央、西南局加强补给力度,在建立支援司令部的同时,1950年9月3日毛泽东指示邓小平要“一面进军、一面生产”,在进军过程中通过开展生产工作减少补给压力。为避免大军涌入对藏族群众造成困难,中央确立了“进军西藏、不吃地方”方针,在1951年签订的《十七条协议》予以明确规定,同时指出“西藏地方政府应协助人民解放军购买和运输粮秣及其他日用品”。
然而,西藏地方反动分子为阻挡解放工作,人为制造粮食困难,对我军补给要求消极应对,司曹鲁康娃在同乐于泓谈话时明确说:“饿肚皮比打败仗还厉害”。[10]在此形势下,粮食补给问题的解决成为事关我军在西藏站稳脚跟的核心问题,乐于泓对此同噶厦政府开展了大量协商工作。针对噶厦官员强调人民解放军造成拉萨物价上涨问题,乐于泓指出:“有人趁我解放军才到,就哄抬粮价,……,有钱人家闲搁着硬从老百姓手里收交来的青稞,成千上万斗堆放在他们仓库里发霉发烂”,[11]对噶厦的谎言进行了明确揭露。
在乐于泓等人的督促下,西藏地方政府加强了供应力度,随着我军生产的开展和青藏、川藏公路的修通,到1956年我军粮食已基本能够实现自给。
三、积极筹备,开拓青年工作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工作的开展事关西藏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党和政府一向重视西藏青年工作,在筹划入藏初期即多次强调注重培养藏族青年干部。入藏以后,西藏工委和18军同志在中央、西南局领导下积极进行青年工作,把青年作为重要的统战对象,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把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同他们的交流,加强对他们的影响。对此,乐于泓认为要“注重掌握各族青年(特别是藏族青年)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没有受过封建礼教禁锢影响的这一特点;同时,经过协商在自愿原则下,因才使用,安排他们人人有事做。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通过“青年文化联谊会筹委会、《协议》学习筹委会等方式把他们组织起来”。[12]在乐于泓筹备下,青年文化联谊会筹委会和《协议》学习筹委会相继成立,有效推动了青年工作的开展。1952年5月4日,青年团西藏工作委员会成立,乐于泓任团工委书记,党的西藏青年工作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乐于泓成为党的西藏青年工作的开拓者。
乐于鸿同志作为西藏和平解放的参与者,党的西藏工作的开拓者,西藏社会发展事业的推动者,为西藏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乐于鸿同志的工作成就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西藏,只有在各族同胞的帮助下西藏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西藏只有在祖国的关怀下,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才能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7][8] 乐于泓.和平解放西藏日记摘抄[A].和平解放西藏50周年纪念文集[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1.P259.P256.P249.
[2][10][11] 乐于泓.进藏日记摘抄(一)[A].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M].1985.P102-103.P92.P117-118.
[3][4][5][12] 乐于泓.进藏日记摘抄(三)[A].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M].1986.P74.P75.P74.P76.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编.西藏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P28.
[9] 師哲回忆,李海文整理.在历史巨人身边[A].师哲回忆录[M]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P380.
【作者简介】
柳 欢(1991—)男,山东聊城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