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杨
摘 要:早在上个世纪初,“中西兼学、博采众长”成为了中国美术教育所呈现的模式,国学思想与西方美术思想相互融合,中国美术教育呈现出中国传统画院、师徒制美术教育模式和西画教学并行发展的局面,造就了中国美术教育在转型期展现出的探索与求真、借鉴与开拓、传承与改革的精神。
关键词:教育模式;改革;传承;开拓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222-01
美术教育的转型可以称之为一次改革,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改革都是制度、规定、礼教乃至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美术教育领域,中国一方面参照了西方,另一方面又捍卫中国传统绘画,在奋力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的同时,对现有美术教育提出改良的途径,因而,中国近代至现代美术教育的转型具有思古论今、横贯中西、多所借鉴、多向多元的特点,开启了中国近现代美术转型和改革之路。
美术教育是社会教育活动中培养学习者的艺术观和审美趣味、增进学习者的美术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活动。美术教育重要的功用应是对社会全体民众进行审美教育,提高民众的审美修养,提升民族的艺术素养,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和趣味高尚、修养全面的公民,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追溯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源头的“六艺”教育制度,“吾国古代教育,用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乐为纯粹美育,从“礼、乐、射、御、书、数”中体现了德育、智育、美育的教学理念,成为我国最早提出崇尚道德、陶养情操、重视内在精神与培养人格品性的美育理念与教育制度。
通过文献考辨与梳理,得出中国传统美术教育观具有五大特性:第一,传统中国画尤为注重历代画作著录、画题与品评,而纯粹的记载绘画技法类的画学教材相对比较少;第二,从传统中国“画学教育”传承至今的二十六部教材与记述绘画技法的典籍来看,中国画学教材均写自然之物,尤其是山水画创作技法最全最多;第三,从绘画表现技法来看,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传承其独特的表现技法以及民族风格;第四,传统中国画学教育在无法规中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形成体系完备的准则,或者说凸显“无序中见有序”的特性;第五,传统中国画拥有较为丰硕完善的历史文献,为后人了解书画发展史、书画创作的情境、画家创作前后的轶事、作品流传情况及对后世的影响提供珍贵的资料。
近代中国崇尚西学“以中为体,以西为用”改革中国社会乃至中国教育的序幕。20世纪初期,中国美术教育界经历了一段探索与改革时期。
改革举措之一:美术教育或者画学教育的教学场所由传统的画院转型为学校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举措之二:各类美术教育法规文献整体反映出教育管理者希冀对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实施改革的决心,选拔艺术人才赴海外深造是为了吸收西方美术教育经验与成果,进而引荐“他山之石”以促进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改革举措之三:20世纪初期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举措凸显在“美术教材的改革”。此时,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各大出版社纷纷出版介绍西方美术及美术教育体系的书刊典籍。
随着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艺术、西方美术思潮、西方美术教育模式、西方绘画传授方式很自然地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与接受,使中国美术与美术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非传统模式”的革新。综观世纪初期的美术思潮与美术教育总体趋势,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坚守传统的,诸如画家及美术教育家金城、陈师曾、潘天寿、姚茫父、李苦禅等,然而,他们因受时代美术风潮影响,并非固步自封地坚守传统中国模式;第二种类型是吸取西方、全盘西化的;第三种类型是吸取西方、结合创新的,诸如画家及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高剑父、颜文梁、周湘等,他们都曾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及美术思潮,但是,他们并不主张“全盘西化”,也不排斥传统中国画,纷纷提出富有革新思想的美术教育理念。
中國美术教育改革的三大时间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进程:自仿效西方国家的新式学堂纷纷兴建,中国传统的“画院”与“师徒制”等画学教育方式转为以学堂课程为中心的传授各类艺能方式,尤其是各大师范学堂鼓励开设“图画”课程,对传统中国美术教育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由此成为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美术教育转型的开端;第二个时间进程:随着中国美术教育新法规的颁布,各地私立美术学校纷纷创建并使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向“专业化”目标迈进,打幵了西方美术教育体系传入中国的大门,使西方美术课程及美术教育模式在专业美术学校得以传播实践与展开教学,初步实现了“西洋画本土化”进程;第三个时间进程:以杭州国立艺专的筹建为中心,该校创办之初所提倡“中西兼学、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西画与传统中国画在该校成为并行发展的两条主线,为中西绘画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以及中西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20世纪初期中国美术教育的转型推进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对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对此后百年中国美术创作和人才培养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应宜文.世纪初期西方美术体系影响下的中国高校美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3]陈瑞林.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