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成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创造了重要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必须完善整体规划设计和多层次政策沟通,以互利互信、合作共赢为目标促进长期合作,充分兼顾和关注中东欧国家的差异性,以重点项目示范逐步推进合作,侧重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程,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实践、践行正确义利观的有效举措、中国构建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良好国际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条件下,顺应新时代要求和世界各国发展愿望,践行区域合作共赢、推进全球协商共治的新的宏伟倡议,不仅展现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也显示出中国构建全球负责任大国和新型国际关系的使命担当。这一倡议已经取得了惠及世界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理论构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不仅顺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大势,又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的良性互动和全面均衡发展。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机遇
中东欧地处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是中国通往欧洲大陆的门户和“一带”与“一路”的重要交汇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全球战略地位。“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创造诸多重要机遇。
(一)激发中东欧国家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
中东欧国家正在经历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提振乏力、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低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未解的形势下,中东欧国家寻求合作、共同发展的意愿进一步上升,希望向东开放、吸引欧盟以外国家的投资,尤其希望借助中国丰厚的外汇储备,推动基础设施改造,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提升工业化水平。“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可以助力中东欧国家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也将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济结构的互补。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合作发展对接,发掘区域市场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使双方的利益诉求高度契合,进而推动双方经济贸易良性发展。
(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中东欧国家背靠欧盟统一大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化程度较高,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拥有较大的高素质劳动力成本优势,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强,学习、获取欧盟的技术和市场也较为便利,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和经营的理想区域。尽管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发展比较成熟,但是由于中东欧国家经历冷战结束的巨变转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間的关系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持续推进,在中东欧的投资并购、上市、工程竞标等商业经营机会大大增加,双方的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增加,经贸关系也进一步密切。从近年来的双边贸易情况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中东欧国家扩大市场、融资来源和投资的重要国家。
(三)搭建中国-中东欧国家互利合作的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加强了与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沿线国家的互动交流,也为此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措施,搭建了“16+1合作”、16+1金融控股公司等多个互利合作平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同中东欧16国的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巩固,各领域合作扎实推进,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不断加强,经贸、人文、地方、青年等20个领域的合作也实现了机制化。比如,以《关于促进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十二项举措》(以下简称《十二项举措》)为开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设立了一系列人文教育合作平台,并推动这些合作项目不断完善,实现机制化,包括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促进机构和旅游企业联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等常设机制、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与中东欧青年政治家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高级别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产业论坛等定期对话和会议机制。这些机制为完善中国-中东欧合作提供了动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挑战
中东欧国家经历了冷战后20多年的转型,虽然完成了从计划经济模式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但是这些国家在体制模式、转型方式、国情禀赋、发展水平、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情形多样。“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中东欧国家的国情条件复杂多样
鉴于在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宗教信仰、政治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中东欧国家难以形成一个战略整体,在对华关系上也很难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而且各国对现有合作机制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参差不齐。在经济体量大、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充分的国家,合作项目数量多、规模大、影响广,合作成效较为明显;而在一些经济体量小、人口少、市场需求不大的中小国家,面临合作项目少、规模小、各类基金使用率较低,合作机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下降的状况。由于“政治身份”不同,各国的合作意愿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中东欧国家分属于不同的地区集团,这种身份的差异制约着它们对整体战略方向的选择,也影响了与中国的合作意愿。
(二)中东欧地区及其部分国家的局势不稳
地区局势与国家政局稳定是“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有赖于相关合作方的政治稳定性、政策延续性和对华关系状况。近年来,中东欧地区受到欧洲难民潮和乌克兰危机的冲击,巴尔干动荡不安的局势和宗教极端组织、民族分离主义等不稳定因素。这些严重影响着欧亚大陆的联通和合作,也增加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风险。一些中东欧国家政局不稳定,不同党派之问的政治理念差别大,一旦政权更替,对外政策易于发生变化,将会给合作带来困难。中东欧国家语言众多,对这些国家的历史传统、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文化、地域环境等的了解难度不小。国内对相关国家的专门研究人才和一手资料相对缺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和国际拓展能力也有不足,现有政策的制定难以有效适应该地区国家的国情,容易造成预期目标与实际收效的反差。
(三)与现有合作机制的有效对接仍需加强
2015年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提出了“三大对接”,即“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发展规划的对接、国际产能合作与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及“16+1合作”与中欧合作的对接。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仍然较多地被认为是中国与周边地区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缺乏以欧洲为目标的解读。由于对“一带一路”倡议还存在诸多认知偏差或不全面的理解,中东欧国家在参與“一带一路”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上呈现出差异性和不平衡,甚至还有一些中东欧国家政府对是否积极参与还停留在口头支持和观望阶段。中国中东欧国家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实质性对接有待进一步加强与统筹。
(四)传统地缘政治和冷战思维的影响
中东欧地区地缘政治与战略安全地位历来是世界大国争夺的重点区域。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战略,屡屡受到对中东欧地区具有传统影响力的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组织的猜忌和质疑。美国将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地缘政治存在和影响力视为直接与美国竞争,认为会影响美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牢固度。欧盟对“16+1合作”机制的动机存在怀疑,认为在欧盟内部人为划出一个次区域合作平台,将使欧盟处于更加“分而治之”的状态。某些政治势力出于自身的政治目的误解或曲解“一带一路”倡议,借机煽动新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蓄意阻挠“一带一路”倡议。
(五)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确定性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欧亚大陆一体化和全面复兴的新尝试,既致力于优化配置沿线国家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合作效益,也将加强和深化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开放与合作共赢。由于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以及“疑欧”“反欧”声音的扩大,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面临严重困难,欧洲内部之问不合作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中东欧国家在这种不确定的区域大环境下的对外行为,必然受到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的制约,甚至难以完全自主行动而趋于谨慎。欧盟为了增强自身凝聚力而不断加强治理机制对成员国的约束,也可能导致中东欧国家对外合作的难度加大。
(六)对中东欧国家发展合作趋势的研判仍需审慎
冷战结束后,出于对苏联控制的恐惧,中东欧国家的政党政治制度发生巨变并纷纷倒向西方,选择加入欧盟和北约。但是,这些国家仍然在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夹缝中左右为难。由于中国对东欧剧变持理解、包容的态度,且目前双方均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相互之问的了解和交流加深,双边关系得到开拓。但是,从全球战略大局和总体发展来看,中东欧国家对美国和欧盟的结构性依赖或战略导向并未根本改变,对中国的需求存有现实性的政策调整或权宜性的策略选择因素。
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促进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促中国与世界共赢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将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共赢关系的发展。为有效利用机遇、应对挑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好地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整体规划设计和多层次政策沟通
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以来,“16+1合作”从无到有、从初期探索到逐步成熟,走过了一条从照顾多样性而采取松散型合作到逐步凝聚共识并采取机制化合作的道路。在“16+1合作”初期,出于对中东欧国家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回应外部疑虑的考虑,“16+1”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被作为引领合作的政治平台。随着合作的持续推进和中东欧国家内部联系的密切,加强机制化建设已成为深化“16+1合作”的明确需求。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到《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等,“16+1合作”的路线图愈加清晰,合作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在诸多领域取得成果并搭建了南南合作的新平台。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共同制定了多种务实灵活的合作机制,积极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国家走向深入,从而实现了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政策沟通。目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已经建成或正在筹建的协调机制涉及经贸、投资、旅游、交通、物流、技术、智库、卫生等领域。“16+1合作”不替代现有双边合作机制或平台,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国同16国关系的水平获得提升。
(二)以互利互信、合作共赢为目标促进长期合作
中国倡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追求中国与全球经济利益的高度一致,追求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东欧各国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是符合自身利益和需求之举。“16+1合作”同中欧合作大局同步并举,致力于实现中国、中东欧国家和欧盟三方共赢,开创了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制度的国家问务实合作的新模式。这种把中国的优势产能同中东欧国家发展需求、西欧发达国家关键技术结合起来的三方合作,不仅可以支持中东欧国家以低成本加快发展、扩大就业,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实现欧洲东西部平衡发展,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三)充分兼顾和关注中东欧国家的差异性
中东欧各国之问的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冷战后,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中东欧16国并没有组成区域合作组织,也没有常设平台和程序性安排以开展对华合作并协调立场。在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时,中国既要考虑其共性,也要照顾各自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分工合作、各有侧重的合作格局,并在合作中区别对待各国贸易环境的差异。由于各国参与度和积极性的差异,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合作从“齐头并进”转向“多速发展”,合作重点和难点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特别是以合作领域为基础的联合会的建立,因应各国发展需求,提升了各国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有效将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合作的有利条件。
(四)以重点项目示范逐步推进合作
虽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但是由于中东欧国家众多,“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须选择合作基础良好的国家和领域,从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推动一批有需求和共识、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中东欧地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需求,构成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抓手,也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优先领域的发展路径高度契合。比如,“匈塞铁路”建设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标志性项目,符合双方利益互补需求,已于2015年12月正式啟动。在实体经济合作方面,重点在于以制造业为基础,推进产能合作,办好经贸产业合作园区,设立农产品加工基地,进一步促进投资、聚合产业、带动就业;在金融合作方面,优先支持互设金融分支机构,发挥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中东欧国家基金的作用,鼓励丝路基金和多边金融机构等为“16+1合作”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五)侧重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
经济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和先导,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从构想到实施的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必须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搞势力范围、不干涉别国内政、避免卷入相关国家的内部纷争和敏感事务,避免涉足政治、安全、军事等高政治领域事务;优先支持我国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到中东欧国家投资并做大做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跨国经营管理能力;加强贸易运行预警体制和摩擦应对机制建设,增强应对贸易争端能力,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
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中东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合作着眼于亚欧大陆的整体繁荣和共同进步,旨在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程。
(一)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实践
无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反映了中国有志于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实践者。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当具有世界大国的博大胸怀和关切人类命运的宏伟使命。“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包容发展的理念,强调相互尊重、平等协作的原则,在尊重各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基础上,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构建多领域合作体系,打造多层次合作格局,发展多渠道合作框架,开辟一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平等合作、共享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创造条件。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构架和合作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将成为一条为全球繁荣创造新机遇、激发新活力的发展通道。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正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为指导,以经贸合作为切入点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实践的发展策略。
(二)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的有效举措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要求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坚持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求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这既维护和实现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兼顾中东欧国家的利益。中国积极倡导正确义利观:在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在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以共享发展补齐发展“短板”。这样的倡议主张与行动,必然搭建起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的桥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中国与欧盟全面战略合作的深化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是连通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重要纽带。当前,中国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欧盟致力于保持经济复苏势头,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一带一路”倡议为进一步深化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增进中欧合作共赢带来了重要机遇。沿线国家共谋发展,将本国和本地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将不断探索出新的合作方案。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实践对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大展宏图的起点和契机。随着中东欧地区深化中欧关系,在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产能合作”策略的推动下,中东欧有望成为欧洲恢复发展的新型领头区域。
(四)构建中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整体上谋划和构建中国全球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也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中国与作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与共产党曾长期执政且拥有一定经济政治合作渊源的中东欧国家加强合作,是推进这一议程的重要选择和关键步骤。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成功将树立一个典范,形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示范效应,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
(五)展示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一带一路”倡议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提供重要示范,促进既有全球治理规则的改革与完善,推动形成全球合作治理新模式,展示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整体形势下,发达国家仅凭自身实力已难以有效恢复全球增长,中国有意愿和能力承担与国家实力相匹配的更多责任。作为中国探索跨区域合作和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相互促进的尝试,“16+1合作”机制以新的合作模式连接不同文明,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及其人民的和谐共处,共担全球治理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将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六)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
中东欧国家曾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丧失了政权。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平台的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国家发展的支持,既能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中国发展道路的巨大成功,也能让中东欧国家从中西两种制度体制的比较和自身切实的获益感受中深刻反思资本主义的本质,理性认识社会主义的真谛,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归真正名,促进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在中东欧乃至全球复兴。
责任编辑:任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