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2018-03-13 12:23戴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颈性椎动脉益气

戴嘉

江苏句容市下蜀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江苏句容 212411

颈性眩晕又被称之为椎-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主要是因颈椎退行性病变或外伤所致,患者是以眩晕、耳聋耳鸣等为主要表现[1]。在中医中,颈性眩晕是属于“眩晕病”等范畴,并以气血亏虚型患者居多;为探寻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对该院收治的部分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并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者为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共计82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32例;年龄分布在24~65岁范围内,平均(46.2±5.1)岁;病程在 3~11 个月之间不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将其他类型的颈性眩晕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精神疾病者、年龄超过65岁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及家属对于该次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实验组:①针灸。为患者选取大椎、百会、风池、完骨、C3-C5颈夹脊等穴位做为主穴,另选取三阴交、脾俞、胃俞、肝俞、肾俞以及血海等穴位为配穴;常规消毒后,取1.5寸毫针斜刺大椎穴,采用1.0寸毫针平刺百会穴,采用1.0寸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夹脊穴,其余穴位均予以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0.5 h;1次/d。②服用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取黄芪、白芍、蔓荆子各15 g,葛根、白术、半夏、丹参、炙何首乌各 12 g,升麻 9 g,甘草6 g。1剂/d,以水煎之,分2次饮用。参照组:对患者仅实施针灸疗法,方法同实验组,未予以中药汤剂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的头晕头痛、耳聋耳鸣等症状完全消失,主诉无异常感,精神状态良好,则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偶尔出现昏沉、头晕现象,但生活不受影响,则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未见明显改善,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具有一定影响[2]。

1.4 观察指标

测定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动脉PI(椎动脉脉冲指数)、血流速度、Fib(血清纤维蛋白原)、TC(总胆固醇)等指标。

1.5 统计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经不同疗法后,实验组中有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参照组中有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29%(28/41);实验组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椎动脉PI、血流速度、Fib、TC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s)

注:a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b表示与参照组对比P<0.05。

组别 椎动脉PI 血流速度(cm/s)Fib(g/100 mL)TC(mmol/L)实验组(n=41)参照组(n=4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07±0.36(0.74±0.19)ab 1.06±0.35(0.89±15.1)a 141.6±12.2(107.1±8.6)ab 141.2±12.3(124.6±7.9)a 4.8±0.4(3.8±0.3)ab 4.7±0.5 4.3±0.4 5.8±0.8(4.0±0.4)ab 5.9±0.7(5.0±0.6)a

3 讨论

颈性眩晕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常有血脂紊乱、血流黏稠度增高等病症,因各种因素导致其椎动脉管径狭窄、血流减慢等,从而出现脑供血不足、眩晕症状,对其日常生活具有一定影响[3]。中医认为该病与气血亏虚、体虚劳损等有关;对于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大脑失养,虚实夹杂、本虚标实[4],该院主张其治疗当以益气补血、祛瘀通络为主。

针灸是传统的中医疗法,对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松懈粘连组织、改善微循环具有重要帮助。为患者针刺大椎、百会、风池等穴位,可起到清利头目、熄风定痛之效;针刺C3~C5夹脊穴可起到疏通气血、升阳补益之效;针刺三阴交、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等穴位,可发挥良好的补肝益肾、调和脾胃之效;以上穴位搭配,可起到镇静安神、升举清阳之效。益气聪明汤是出自于《东垣试效方》之中,在治疗头昏、耳聋耳鸣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也可用于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鞘性疾病的治疗中,能有效帮助受损脑神经逐渐恢复,改善脑部供血[5]。方中的黄芪、人参均为补中益气的良药,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之效,白芍可发挥活血养血的作用,葛根具有良好的升清阳、清风热之效;诸药合用,并以甘草调和,可发挥升举清阳、益气补血、平肝益脑之效。现代医学证实,黄芪、蔓荆子、葛根等药物,能够有效改善细胞缺氧状态,促进微循环。针灸与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应用,可发挥各自优势,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更加确切。

此次研究中,对82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参照组予以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加用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8.29%,实验组的椎动脉PI、血流速度、Fib、TC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一结果足以体现联合疗法在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治疗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为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椎动脉血流状态、调节血脂,对消除或缓解眩晕症状具有理想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颈性椎动脉益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