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月
【教材解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它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作,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和心境。诗文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景的佳作。它与第二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写六月西湖的景,两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2.、能理解诗的主要内容,找出景物“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并抓住比喻体会“云”、“雨”“、“水”的特点,感受古诗的语言文字之美。
3.、在品读中体会诗人笑对人生坎坷,不计较得失的豁达情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
2.、能找出景物“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并抓住比喻体会“云”、“雨”“、“水”的特点,感受古诗的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难点】
1、在品读中体会诗人笑对人生坎坷,不计较得失的豁达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读名言导入
。撒贝宁在主持《经典咏流传》时说:“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古诗的魅力可谓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将学习第24课中的第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明确学诗步骤
。学诗之前,先回忆一下,你都用哪些方法学古诗?找到与你所说的对应內容,把它贴到黑板上。
二、精读感悟
(一)知诗人
1.、了解苏轼。你能说说自己对诗人的了解吗?
2.、复习背诵《水调歌头·中秋》片段。
(二)解诗题
1.、读诗题。
2.、解题。你从诗题中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心境。)
(三)读诗文
1.、读正确,读流利
。诗人带着醉意写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放出声音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指名读。
2、.读出节奏
。想读好诗,还得注意抑扬顿挫。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读平仄小知识,依据平仄知识,试着读出节奏。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再次指名读,齐读。
(四)明诗意
1、.读懂字词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思考:你都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汇报。
2、.理解诗意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同桌之间练说,指名说,评价,再指名说。带上自己的理解,齐读古诗。
3、.找景物,抓比喻
。再次自读古诗,勾画其中的景物。相机板书:云、雨、风、水。思考云、雨、水中藏有的秘密。相机板书:比喻。
4.、揣摩用词
。“黑”、“白”二字用得太好了,好在哪?同桌交流一下。(颜色对比,使诗歌具有了色彩美)诗中除了有颜色,还有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上发现的?(动词:翻、遮、跳、入、吹)
5.、给景物分类
。试着给景物分类,完成作业单,指名回答。
6.、读“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欣赏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情景,练读诗句,指名读,齐读。
7.、再读“白雨跳珠乱入船”
。 生动的比喻让苏轼的诗称奇,清代文人施朴华也称赞他。苏轼在十五年后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你欣赏苏轼的哪句比喻?指名读。
8.、配乐齐读
。请再读古诗,感受其中的画面感、色彩感、动感。
(五)悟诗情
1.、揣摩雨
。自读古诗,用心揣摩,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2、.明确写作顺序
。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雨的呢?与之相对应的诗句是什么?相机板书:雨前、雨中、雨后。你能用四字词形容一下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吗?指名回答。
3.、感悟诗情,读“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题中哪个字道出了诗人的心情?结合写诗的背景,你觉得此时苏轼的心情如何?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4、.欣赏“水如天”的情景,说感受。人的一生难免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乌云密布之后,如果你看到水如天的情景会有什么感受?
5.、引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6.、配乐读、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总结
1.、积累和“雨”有关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带雨字的诗句?(灵活机动安排)
2.、读《饮湖上初晴后雨》,简单比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不同之处。(灵活机动安排)
3.、总结。这节课,我们按步骤学习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下节课,请同学们利用学诗的步骤自主学习第二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重点比较24课两首诗的异同。
【板书设计】
24 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比喻 知诗人
雨前 云 解释题
雨中 雨 读诗文
雨后 风 明诗意
水 悟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