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18-03-12 08:38杨凤洁
黑河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小学美术实践

杨凤洁

[摘要]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他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小学美术教学肩负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任务。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夯实学生的美术基础,充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关键词]创造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陶行知在1943年10月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演说,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此后,陶行知又具体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小学美术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美术学科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小学美术课堂离不开创新。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画画是绝大多数孩子都非常喜爱的活动,但如果没有新鲜的元素不断融入,也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厌倦的感觉。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往往拿起画笔就有在白纸上涂抹的表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不管教师如何去引导都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画的时候,是他们最投入、最认真的时候。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使画画成为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的创造力。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丽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而且实实在在。因此,我在春天里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嫩芽、垂柳、稻子,在冬天里觀察腊梅,欣赏身边美丽的大自然。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家》的时候,我首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各种各样的家居建筑,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景象描述心中美丽的家。孩子们有了观察的基础后,兴趣盎然,纷纷主动上台述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图片、幻灯以及多媒体等手段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各种建筑之间的不同之处和共同规律。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画出心中最美丽的家。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讨和求知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魅力,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创设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动脑、动眼、动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教《中国结》一课时,我把自己收集的各种中国结以及学生带来的部分中国结,精心布置在美术教室里。学生走进教室,一下子被这些美丽的作品吸引住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着亲手制作美丽的作品。又如,在教《做头饰》时,我先对全体同学讲了一个动物园里的故事,然后问大家:“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制作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然后大家一起来表演呢?”大家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头饰进行制作,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创作的氛围中。

三、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技能

美术的创新并不是无原则的胡乱表现。没有基本的知识结构,要想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承担着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基的重任。美术课堂教学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技法。创新不能是无源之水,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基础,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

在《认识身边的树》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一班的教学中,我直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想象进行创作;二班则在总结了树枝、树冠、叶子的特点后,介绍了一些画画的基本技法和布局规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绘画。通过比较,一班的作品天马行空,创意丰富,但由于学生缺乏画不同类型树的基本技巧,画面凌乱,主题表达不够明确;二班学生的作品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在画面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画面显得灵动而丰富,美观而耐看。通过在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深切地认识到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基础,通过技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表现事物,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引导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范画、范作等一旦成为模式,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练习时常常以模仿为主,从而使教学成为重技法、轻学法的死板教学。解决美术的抽象眭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生活实践。通过生活实践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如教学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参观,让学生找一找,校园里哪些地方可以拓印?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拓印出有趣的图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充分活跃起来,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展现在眼前。

五、合理评价。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的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欣赏和赞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善于从儿童的视角去欣赏、尊重和理解童心。评价的时候不能追求完美,而应努力去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孩子点点滴滴的创造,尊重他们的创作成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说得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其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和赞许的态度。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少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重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过分在意创造的结果。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新,对部分学生甚至可以采用阶段性的评价方式,如隔一段时间由学生选择自认为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帮助学生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也可以集中展览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也使他们有了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六、创造空间。放飞创新心灵

常听见老师抱怨:孩子将雪白的墙壁当成了画纸,开起了画展;将教科书当成了手工纸,折起了飞机……面对孩子们这些别出心裁的“发明”,开明的老师暗中叫苦,表面还得耐心教育;脾气急躁的老师则是一顿痛斥,并要孩子做出种种保证。殊不知孩子的美术天.陛、创造欲望就在这“教育”“承诺”中被扼杀了。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大可不必急躁。可以为学生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专门开辟一方美术天地,展出孩子们的得意之作,并吸引学生定期添加和替换作品。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就像种子一样,只有科学地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和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使创新素质始终贯穿在学生的艺术生涯之中。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小学美术实践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让思维“轻舞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