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旭彬
基于卫生原因,中国确实有着悠久的喝热水传统。明代天启年间,大臣杨涟(1572—1625)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遭到迫害。屡受酷刑拷打后,杨涟“每晨起多饮凉水,以求速死”。可见杨涟相信喝凉水有害身体健康。未入狱前的杨涟,自当以喝热水为日常生活的首选。清代诗人袁枚的孙子袁祖志(1827—1898),在上海办过报纸,还做过县令。1883年赴西欧各国游历了10个多月,归来后,袁祖志特别撰文详述东西风俗的异同。文章写道:“中土戒饮凉水,以防坏腹,泰西务饮冷水,以为除热;中土酒必温而饮之,泰西则皆冷以尝之。”
但基于经济原因,中国百姓还有同样悠久的喝凉水传统。
唐武宗时期,日本僧人圆仁来华,见到山东一带普通百姓“长年惟吃冷菜”。这些底层人,因燃料缺乏,热菜热饭都没得吃,自然更喝不上热水。
宋元时期,出現了独立运营的茶肆、茶楼、茶坊,喝茶的风气深入底层社会。但普通人还是承担不起烧开水煮茶的燃料成本,所以,茶贩们提着茶壶沿门挨家挨户叫卖“点茶”(用沸水泡茶),就成了一门很兴盛的生意,名叫“提茶瓶”。因为煮开水比做饭更费燃料,宋元时期的普通人家,日常生活中,除了做饭外不生火,不准备热水。一般家庭一年四季喝生水,只有老人和生病的人才煮开水喝。
进入民国,西方细菌学说传入,“喝热水”获得科学支持,知识界呼吁民众喝热水的声音变大。政府转型,也意识到自身在公共卫生方面负有责任,开始断断续续向民间推广喝热水。但由于经济贫困、燃料短缺等原因,多数国人可随心所欲喝热水,已是20世纪中后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