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平
摘要:目的 研究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接收治疗的66例口腔门诊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出现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院内感染概率为9.09%,对照组的院内感染概率为30.30%,两组研究数据相互比较,可知观察组产生的院内感染概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有促进意义,其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且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常规护理;空腔门诊;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5-0156-02
院内感染一般是指医院感染,其具有感染性。任何病毒与细菌感染均是致病病原与宿主在一定环境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病变过程[1]。在口腔门诊内有着各种疾病的患者,其免疫防御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与缺陷,在对于口腔病变的治疗中均需要通过医师的手部,利用医疗器械在患者的口腔内进行操作,患者口内的分泌物有可能导致医护人员产生感染[2]。一旦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与医护人员的手部不能及时有效的消毒,易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产生双重感染,导致治疗的临床效果降低。本文通过研究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用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6例口腔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两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6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观察组中年龄6~80岁,平均年龄(60.21±15.32)岁,患者病程3~11 d,平均病程(7.31±1.65)d,而对照组中年龄8~79岁,平均年龄(60.01±15.24)岁,患者病程2~13 d,平均病程(7.58±1.82)d。对资料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时,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研究数据数值差异相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观察组进行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经常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对应的培训,使每个医护人员掌握一定的规章制度知识,使其意识到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意义,提升医护人员灭菌消毒的动手能力,定期邀请经验丰富者进行操作演练,从而使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流程进行操作。
1.2.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工作 使用浸泡杀菌的方法,对耐温能力低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浸泡时间为10 h以上。对于刚使用完的医疗器械,及时拿去消毒室给清理人员进行清洗,然后使用高压蒸汽对其灭菌消毒。另外,护理人员需对诊疗室内的物品、操作台全面进行消毒。
1.2.3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 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治时,有可能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传染性物质,因此在进行诊治时必须要戴一次性手套及口罩,诊治后应及时对手部进行杀菌消毒。定期开展预防感染的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防御能力。同时口腔科的医护人员每年进行体检与接种疫苗,确保自身的健康安全。
1.3观察指标
护理完成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的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根据研究数据结果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计量资料则采用(x±s)表示,并运用t对其进行比较检验,计数资料则利用χ2进行比较,若比较研究数据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出现感染,观察组3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技术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口腔卫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口腔门诊患者日益增多,就诊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据最新研究报道,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有超过80%的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因而一些通过血液、唾液传播的疾病会经口腔器械、医护人员的手部引发院内感染,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3]。因此,加强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诱因繁杂,有研究表示,该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口腔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对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来说是一个非常利于成长发育的微生态系统,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时,通过器械性刺激及近距离接触,都有可能会产生双重感染[4-5]。而实施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对于确保口腔门诊的医护安全与医护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护理模式要求口腔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增强对护理人员消毒杀菌及防范意识,以免因护理人员的不当措施造成院内感染的引发。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共有13例患者出现了感染,其中观察组有3例,而对照组中有10例,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9.09%和30.30%,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发现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研究数据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了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与消毒杀菌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概率。
综上所述,口腔门诊实施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对于控制院内感染有促进意义,并且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严红专.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4,1(07):3-4.
[2]沈琦.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2016,20(08):189-190
[3]王青,沈红.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在口腔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07):168-169.
[4]胡黛菊,黄惜华,李惠怡,等.护理缺失所致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03):465-466.
[5]庞贞兰.护理管理预防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作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0A):166-167.
[6]叶红.创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要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05):248-249.
[7]许绵绵.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校医,2014,28(11):803-805.
[8]汤燕芳,毕儿珊,董毅.全程护理干预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2):3600-3601.
[9]韩梅荣.全程护理干预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57-258.
[10]肖仕琪,彭虹彩,莫益欢,等.全程护理对改善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作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05):966-967.
编辑/李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