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正式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描绘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
如何让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惠及广大农民,让“一号文件”变为“一号行动”,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中央提出“乡村振兴”,主要是基于改变新时代“三农”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中处于短板、弱项地位而做出的战略思考。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產业发展的保障在人才,人才培育的根本在教育。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改变产业资源、人才资源、教育资源从农村向城市加速流动的格局,着力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引进一大批志存高远、报效农村的创新创业人才,激活一大批具有发展潜质、致富潜能的农村专业技术能手。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学生大量流失、教师无心恋教、学校不断萎缩”的现象,引发了学生上学难、教育成本增加、失学辍学等系列难题,不仅严重影响乡村教育质量,也严重制约乡村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没有优质师资与生源的保证,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就是一句空话。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朝着乡村正向流动。对照乡村教育的短板与弱项,各级党委、政府要尽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缩小城乡差距,着力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较低、人民群众满意度不高等普遍性问题,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推进优秀师资力量朝着乡村正向流动。优秀师资匮乏是乡村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让人欣喜的是,一些地方正在为补齐乡村师资短板不断探索。近日,武汉市出台《关于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选派优秀的副校长或者中层干部提拔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担任校长或者副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是申报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职称的必备条件。这必将为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形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提供制度性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推进优良社会风气朝着乡村正向流动。在一些贫困乡村,“等靠要”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赌博传销、封建迷信、奢侈浪费、钱权至上、仇“官”仇“富”、读书无用、人情淡薄、不忠不孝等不良社会风气依然客观存在,给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带来现实困扰。唯有振兴乡村教育,方可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认识和辨别能力,从而在根本上纯化社风、乡风、民风。
乡村富则国富,乡村强则国强,乡村美则国美。教育振兴是实现乡村富、强、美的硬支撑。推动乡村教育全面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关乎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必将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活水源泉。
(作者系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总编辑、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