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美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余歌 本报记者 毕方圆
今年的艺考季接近尾声,报考国内各大艺术类院校的人数再攀新高,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圆艺术梦想、成为“明日之星”,大量考生前赴后继地挤上艺考“独木桥”。但随着艺考之路越走越难,也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开始将眼光投向艺术留学这片“蓝海”。
说起去海外学艺术,很多人会联想到迷人的欧式古堡、馆藏丰富的博物馆、充满文艺气息的咖啡馆、国际时装展上的俊男靓女……似乎可以轻轻松松“熏”出一身艺术细胞。《环球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业内人士和艺术留学生,了解到,跟国内艺考相比,艺术留学虽有一定优势,但也不是想象中的浪漫之旅,求学中的压力和毕业后的挑战都不小。
准备难度有差异
艺考曾被视为高考的一条捷径。通过艺考的考生不需要很高的文化课成绩也能圆名校梦。而实际上,这种艺考“门槛低”的想法已过时。去年,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要求切实纠正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对考生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偏低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解读,这意味着未来对艺术生的文化课要求会越来越高。
同时,受文化繁荣的大环境、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升、市场对文化人才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学艺术的学生越来越多,艺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今年北京电影学院总报考者达45077人次,同比增长18.17%,创历史新高。竞争最为激烈的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报录比高达225:1。中央美院设计专业今年的试题要求考生对“幸福指数”变量如收入、健康、陪伴、自由、信任这五个抽象概念进行形象呈现,令不少考生大呼“太过刁钻”。随着艺考越来越热,“文化课不好才去考艺术”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报考学生中来自重点高中的生源明显增加,这也意味着竞争更激烈。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选择让孩子到海外留学,主要集中在音乐和美术设计方向。去国外学影视表演的留学生极少。受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中国学生在影视表演上明显没有优势。
每逢周末,美国各大音乐学院预科上课时,校园里随处可见陪同孩子上课的家长,其中很多是中国家长。《环球时报》记者同在美国留学的中国艺术生的交谈中了解到,目前国内音乐学院附中的西洋乐学生到了高三,80%以上都会准备申请国外音乐学院,且这个比例还呈增长趋势。其中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两条腿走路”,即既准备国内的音乐学院考试,也准备国外的入学申请。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一心准备出国留学。
爱特艺术留学创始人贾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3年开始,到他们机构咨询艺术留学的学生家长明显增加。贾宇表示,与国内艺考相比,申请艺术留学的难度相对较低。专业课方面,艺考是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来完成考试。而国外大多数学校没有统一考试,只需寄作品过去,校方只要学生最好的状态下完成的作品。
申请艺术留学一般需要准备个人作品、语言成绩(托福或雅思)、平时的GPA成绩。申请比较知名的院校,托福成绩一般要达到七八十分,GPA需要满足3.0以上,这个条件跟非艺术类留学相比降低了不少。比较关键的是考察专业能力的个人作品。跟国内比,美国的音乐学院入学选拔相对难度较小,主要原因是曲目量小。以钢琴为例,美国音乐学院面试通常只需要准备一部巴赫的作品、一部奏鸣曲和一部现代作品;而国内音乐学院则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准备两首难度非常高的练习曲。
维欧艺术留学创始人赵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国内较为偏向应试教育,把艺术考试标准化,学生倾向于模块式学习,根据不同学校的风格针对性应考。而国外院校更希望在作品中看到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创造型思维。在伦敦一所艺术院校学动画设计的中国留学生杨成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当年申请入学时提交的是一个两分钟的动画短片。虽然制作水平现在看来很粗糙,但他当时详尽地写出了自己的创意,以及未来自己在专业上期望达到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看申请者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完整的调研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业压力可能会更大
国内艺术院校的学费一般在每年1万-3万元人民币,而艺术留学的费用明显高不少。赵鑫介绍说,一般来说,英美国家学费相对更贵,一年学费大约15万-20万元人民币,生活费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也有一些学生会选择学习小语种,申请去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的一些知名院校,这些国家有些公立学校免学费,还可以获得一些补助。
“虽然学费高,但其实算起来学费的使用率还是挺高的”。贾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跟国内相比,很多国外院校的琴房、音乐厅等各种硬件设备是比较优质的,也会更人性化地向学生开放。一些大城市里的艺术氛围、博物馆也是免费使用的公共产品。
在专业选择上,赵鑫介绍了绘画类的几个热门方向,主要是与时尚业有关的服装设计、珠宝设计、产品设计,与建筑类相关的景观、园林、室内设计等,还有近年受追捧的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和电影相关专业。表演、音乐类,贾宇认为,流行音乐、影视创作等与商业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比较受欢迎。
国外大学大多以宽进严出著称,艺术类院校也是一样,这一点和国内院校相反。因此课业压力相对比国内大。以美国音乐学院来说,学生每个学年几乎都要准备一场音乐会,面向全校开放,学生和教授都可以观摩,毕业时举办的音乐会更加重要,此外学期中各种演奏机会也很多。设计类专业也是如此。赵鑫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国内学校一般在本科前三年只学基础类知识,各种基础课彼此割裂,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国外院校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有作品,通过作品的完成来运用各种基础知识。另外,国外老师一般是鼓励式教育,艺术很看重个人表达,创作者的自信很重要,很多留学的艺术生往往比较自信,在工作中敢于尝试新突破。
就业“墙外开花墙内香”
目前,大部分艺术类留学生最终会选择回国发展,主要原因有二:身份问题和生存问题。《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了解到,对于学管弦乐器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考乐团是最好的出路,工作稳定,薪水也不错,绝大多数也可以解决身份问题;但通常在中国留学生群体里,考团意识并不强,在校期间也不会做准备,很多人都是毕业后才考虑,这时绝大多数人又都会面临身份问题,因此会错过很多机会。钢琴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出路更为严峻,多数人留在美国会选择当钢琴私教,起步阶段身份问题很难解决,收入也很难维持生计;去美国学校当教员是个很好的出路,但学校教员门槛很高,学校通常会首选本土学生;加之钢琴专业的学生并没有考团这个选项,因此钢琴系学生回国率高达90%。但排名靠前的美国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毕业生回国后通常都发展得不错,有人做专业演奏,有人在国内音乐学院任教或开自己的工作室。
对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在国外择业压力也较大。在伦敦学动画设计的杨成今年毕业,他一直尝试在伦敦寻找相关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但现实并不乐观。他发现,如果自己学法律、经济或管理专业,未来年收入可以达到6万英镑以上,但自己读的设计年收入能达到3万英镑就已经很幸运了,而且前提是,自己能找到一份全职工作,目前这样的机会,对于英国学生来说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中国留学生。
此外,欧美一些知名企业很难接受亚裔艺术家做到很高的职位。不少人因此选择回国发展,进入企业或做独立设计师。赵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随着消费升级,国内企业越来越需要能够为品牌提供附加值的人才,艺术生在国内就业市场逐渐受到重视,国际化的艺术人才尤其被看好,因为很多国外艺术院校在教学中与商业结合紧密,学生毕业后能更顺利地与职场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