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203)
很长一个阶段,“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思想”被应用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人本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人本思想理论的实践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探讨人本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学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其预防和解决对策,以充分发挥人本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效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理化价值取向,创造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校园文化。
众所周知,管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管理系统中首要的因素,因此,管理活动的实质就是协调各种关系,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人本管理思想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组织中的成员在做出基本的价值取向判定,然后确定成员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使组织成员获得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这就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和理想境界。
重人,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孔子的管理思想,就是围绕“人”这个中心展开的,民本是其核心,贯穿(论语)的始终。老子和孔子一样,认为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人的管理问题,必须以人为本。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现代管理的核心组织成员是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组织成员是组织发展的主体,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我国职业院校主要采取专科学制教育,近两年开始有本科学制,目的是培养侧重相关知识实际应用、高等技术应用、学生综合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因此,职业院校的管理更具有人本管理的特征。
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经济要素产生了重大变化,知识和技术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才是当今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人才决定了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职业院校人本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近年来,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苛刻,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社会和企业以及学校都越来越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发展与教职员工个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目前竞争压力的增大,迫使学校必须调整办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因为教育的改革,办学经费的紧张,办学成本的增加,也要求学校必须提升办学质量,同时降低办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损失教职员工的个人利益,如不重视工作环境的改进,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淡薄,加之自我维权意识较差,面对学校不科学的管理模式,只能选择沉默与接受,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些部门沿用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对教职员工实行不公平的差别对待,使得众多的基层教职员工意见很大,工作懈怠,影响科研教学质量的提升。缺失的人本管理观念大大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使之更加不适应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学校的活力来自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信念及其对教职职工的吸引力。学校的发展必须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基础。管理者的怨天尤人,不检讨自己是否做好了人的工作,是否激发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一味地要求教师无私奉献是缺乏人性的。曾经学校的激励大多单纯依靠物质激励,多以奖金、福利、住房和职务晋升等外在激励手段为主,但这种激励手段因为各种原因会缺乏长期性和持久性,这种物质激励手段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当物质奖励受到约束时,人性本性就会选择放弃目标,从而影响了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把人的需求及心理发展的演进做了详细的描述,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受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阶段(见图1),这是人本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要以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为目标,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如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等等,充分考虑并进一步满足教职员工的自身需要。企业过分的追求利益,缺乏一个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必然大大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图1 马斯洛需要层次及心理发展的演进
人本身就具有社会属性,在工作和生活中必然要同其他人联系,形成一定的氛围,形成群体文化。每一种群体文化对组织成员有不同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工作氛围,就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使身组织成员感到身心愉悦,在这种愉快的心理历程中,会增强组织成员的归属感,使组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不和谐的工作氛围则会严重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情绪,进而滋生许多危险情绪,加之职业院校的属性,很多不“坐班”的专职教师就处在各自为政的松散状态,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淡漠,一旦工作中压力过大,而压力又无法得到释放,某些教职员工就会因为思想偏激而有危险行为的倾向。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提出,情绪是指情感、思想、心理和生理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被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两类。科学研究证明,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人体机能的发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消极的情绪阻碍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心理活动影响着个人的情绪,精神活动左右着个人的情感,在学校管理中情绪管理就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管理中心,因管理对象的历史性原因,如上所说的不“坐班”的专职教师处在各自为政的松散状态,因此在情感管理方面一直被忽略着,尤其当学校领导缺乏对教职工进行情感关怀时,必然会导致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员工的感情淡薄,从而会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在职业院校的管理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关键在于管理。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博士曾经提出:执行力问题就是领导力问题。学校领导者应该认真阅读和学习人本管理的相关书籍,真正树立人本管理的观念,以教职员工为本,以教职员工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行动上落实人本管理思想。
健全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能使一个学校团队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正确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为教职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与每个人技能和性格特点相匹配适合的职位,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为每位教职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给每位老师有公平的职称评聘机会,提供培训的机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让每个人都能有发展的未来。
学校中和谐的工作氛围不仅能使教师心情愉悦,还能使工作中沟通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学校中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授予教职员工恰当的权利,增大教职员工的发言权,使每位老师在学校中感受到主人翁的待遇。其次,在各位教师和功能处室及专业系部门之间加强合作的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学校要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为大家打造沟通平台,使教职员工在生活中成为朋友,在工作中成为合作伙伴,在学术上成为良师益友,使部门之间能发现各自的闪光点,真正在学校内部和外部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对学校的教职员工进行人文主义关怀,重视教师的情绪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职员的工作效率,还能提升学校的凝聚力。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热爱每一位教师,教师是学校生存之本,名师才能有名校,教师进步了学校才能得到发展;还要理解、信任、尊重每一位教职员工,要换位思考,信任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纽带,也是建立情感的基础,而尊重是对每位教师价值的肯定,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在学校的人本管理中,应当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要开展“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等系列主题教育。利用教育活动,把学校的精神真正融入到教师的生活之中。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学校管理者的作风和做法影响着一群人,这是一种无声的号召,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走向,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向教师解读和无形灌输校园文化。树立榜样,典型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校的模范教师要加强宣传和表彰,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和贡献的氛围,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1]肖玉.以“人本管理”助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解析[J].经营管理者,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