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研究

2018-03-12 02:33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人口密度中等职业布局

区域职业学校布局也称区域职业教育空间布局,指各类职业教育投资主体依据政府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兴办的职业学校地理分布状况。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指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及人口等情况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职业学校的地理位置,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的社会活动[1]。与普通学校布局不同,职业学校布局除需要考虑人口、地理等自然因素外,还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行业企业发展状况等,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为重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的一项重要战略,必将带来三地产业转移、资源流动、经济重构和社会进步。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应有之义,必须全力推进。推进京津冀区域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可为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理论及政策依据

基于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选址工作。世界银行高级执行专家塞尼克(Serge Theunynck,2002)认为,学校布局标准是指导投资规划的基础,没有布局标准可能造成教育资源出现闲置的状况或阻碍学生入学[2]。美国教育设施规划委员会(Council of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s, International,CEFPI,1976)规定,高中校址距离居民区的距离应控制在60分钟(驾车)以内[3]。日本专门学校的校址多在都、道、府、县官厅驻地,表现为非均衡状态。近年来,为解决现代都市与偏远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日本政府通过建立新校、增设分校和迁校等措施,实施了“学校地方分散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研究也取得了较多成果,但研究范围多限于某个单一行政区划内。张光跃研究认为,在中小城市开办中等职业学校有利于产学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生代劳动力的聚集[4]。董天鹅分析发现,河南省90%以上的地方政府将“学校规模”和“服务人口”以及“服务半径”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撤并标准[5]。于明潇调查发现,我国县级行政区域基本保持了每县至少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标准,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水平和在校生规模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6]。陈杰研究了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与区域人口、经济的关系,提出了“每30万人口设置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定额标准、“每40亿元GDP承载1000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经济标准[7]。

职业教育承载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重任。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布局需要立足于区域人口总量和经济发展状况,区域人口总量和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了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布局的规划基础。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的具体要求,强调使“院校布局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2016年,国务院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可见,立足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资源流动、经济重构和社会进步的现实,分析三地中等职业学校与经济、人口等指标的匹配度情况,实现区域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体化布局,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京津冀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区域与方法

1.研究区域

以京津冀行政区域为研究区域。其中,京津两市均辖16区,河北省辖11个地级市(设区市)。基于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以县、区(含县级市)政府管理为主的办学体制,本研究将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研究区域确定为地级市(直辖市下辖区)域,称为三级区域。将京津冀省(直辖市)域称为二级区域,将京津冀整体区域视为一级区域。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将中等职业学校限定为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内部开设的中专部以及成人中专机构未纳入本研究范围。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京津冀三地政府统计公报发布的2015年数据。

2.研究方法

基于区域人口数量的布局分析:以人口密度(P)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S)作为比较项目,设定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匹配度(PS)一词,用以表达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与人口密度的相适应程度。人口密度(P)为京津冀三地对应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区域面积之比;学校密度(S)为京津冀三地对应行政区域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与区域面积之比;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匹配度(PS)为京津冀三地对应行政区域人口密度指标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指标无量纲处理后的数值之差;无量纲处理方法为某项具体数值除以此项平均数。

基于区域经济状况的布局分析:以人均GRP(PG)与千万人均中等职业学校数量(SP)作为比较项目,设定区域经济与中等职业学校匹配度(ES)一词,用以表达京津冀三地对应行政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与区域经济的相适应程度。人均GRP(PG)数据来源于京津冀三地政府(包括省级、地市级)发布的统计公告,千万人均中等职业学校数量(SP)为京津冀三地对应行政区域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与千万人口数之比;区域经济与中等职业学校匹配度(ES)为京津冀三地对应行政区域人均GRP指标与千万人均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指标无量纲处理后的数值之差。

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匹配指数:设定基于区域人口经济的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匹配指数(PE),用于表达区域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与区域人口数量、经济状况的综合匹配程度。京津冀三地基于区域人口经济的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匹配指数(PE)为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匹配度(PS)、区域经济与中等职业学校匹配度(ES)之和。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基于区域人口数量的分析

计算获取的京津冀二级区域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的匹配度如表1所示。可见,北京市和天津市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均为正向匹配,说明京津两市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河北省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为负向匹配,且匹配度值绝对值较大,说明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多。

计算获取的北京市三级区域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的匹配度如表2所示。可见,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均为负向匹配,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多。怀柔、房山和顺义三个区虽为正向匹配,但匹配度绝对值相对较小,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与区域人口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其他11个区均为正向匹配,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

“操他大爷的,医生的话你也信!”房东说。“女人检查身体,医生都敢说出前列腺来。”说完房东朗声大笑,大肚腩像小山一样晃悠着。

表1 京津冀二级区域人口密度、经济状况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的匹配度分析(2015年)

表2 北京市各辖区人口密度、经济状况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的匹配度分析 (2015年)

计算获取的天津市三级区域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的匹配度如表3所示。可见,河北、河东、南开、河西和西青5个行政区均为负向匹配,说明5区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多;其余11个区均为正向匹配,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宁河区虽为正向匹配,但匹配度绝对值较小,说明该区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与区域人口数量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计算获取的河北省三级区域人口密度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的匹配度如表4所示。可见,石家庄、张家口、衡水和秦皇岛4市均为负向匹配,说明4市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多。其余7市均为正向匹配,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石家庄市为负向匹配且匹配度绝对值较大,说明该市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过多。唐山市为正向匹配且匹配度绝对值较大,说明该市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承德、张家口两市匹配度绝对值均为0.02,说明两市人口数量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

2.基于区域经济状况的分析

计算获取的京津冀二级区域经济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的匹配度如表1所示。可见,京津两市区域经济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均为正向匹配,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河北省经济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为负向匹配,说明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多。

表3 天津市各辖区人口密度、经济状况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的匹配度分析(2015年)

表4 河北省各市人口密度、经济状况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的匹配度分析 (2015年)

计算获取的北京市三级区域经济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的匹配度如表2所示。可见,西城、平谷、东城、朝阳、密云、顺义、海淀7个区均为正向匹配,说明七区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其余9个区均为负向匹配,说明中等职业学校相对较多。其中,平谷区虽为正向匹配,但匹配度绝对值仅为0.04,说明该区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计算获取的天津市三级区域经济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的匹配度如表3所示。可见,河北、河东、南开、河西、红桥、西青6个区均为负向匹配,说明6区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多。其余10个区均为正向匹配,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滨海区的经济状况与中等职业学校密度匹配度高达2.76,说明该区亟待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三、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对策建议

(一)持续营造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的条件

第一,加快京津冀区域交通设施建设。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贯彻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区域人口入学的距离需求。实施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要充分依托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城镇体系规划及产业功能布局,构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区域交通网络,为京津冀区域人口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实施校企合作等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第二,加快疏解北京市城区人口存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多,怀柔、房山和顺义3个区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其他11个区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201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决定“引导东城区、西城区中等职业学校向郊区疏解,支持其他有条件的职业院校通过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可见,上述决定与本研究结果需要采取的措施存在高度的一致性。然而,目前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疏解多为城区向远郊区县的疏解,实施范围过小,建议北京市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空间”,在一小时交通圈内统筹谋划中等职业学校疏解问题。

第三,积极推进京津冀产业合理布局。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和产业同构现象较为突出。本研究结果表明,京津两地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少,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较多,这可能与三地产业结构具有直接关系。目前,京津冀已签署若干府际协议,正在形成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配套的产业错位发展和互补发展的雏形。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理应与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融为一体,随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调整而调整。

(二)明确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的具体措施

第一,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向中小城市转移。京津两地均为我国乃至世界的超级城市或大城市,担负着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等多项职能。本研究结果表明,京津两市部分辖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均拥有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引导其向中小城市疏解,特别是向县域转移,以此缓解京津冀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第二,建设一批京津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从京津冀整体区域看,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无论是按人口还是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布局,都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推进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应突破京津冀三地行政区划的限制,合理布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以重点带一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合理平衡人口聚集区和产业聚集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要求,通过推进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合理布局,带动京津冀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第三,撤销或合并规模较小的中等职业学校。遵循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不应仅体现在数量方面,也应具体关注每所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状况。天津市“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学校数量控制在50所以内、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至2500人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合理调整了本行政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也限定在本行政区域之内,未能从京津冀整体区域“谋篇布局”。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要在关注数量调整的同时重视规模结构的调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四,积极推行园区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职教园区是借鉴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发展的思路,吸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集聚一地,实现资源共享并产生集聚效应的职业院校布局模式。推进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也应积极推进职教园区的集中办学模式。特别是河北省,应充分利用土地价格较低、城市发展外延空间较大、人口资源相对丰富等优势,在加快已有石家庄、衡水、邢台等职教园区建设基础上,着手谋划环京津冀区域的职教园区建设工作,以此提升京津两地中等职业学校外迁的承载力度。京津两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引导本地中等职业学校以整体搬迁、建立分校等形式融入职业教育园区,到河北省拓业务、求发展。

(三)加强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的组织领导

第一,建立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组织系统。基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地域属性和资本属性以及京津冀三地之间存在的合作竞争关系,三地职业教育资源流动必然存在一定的行政阻力和利益冲突。因此,推进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应建立完备、统一的组织系统。成立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领导小组,基于京津冀三地人口分布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制定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的总体规划。建立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协调机构,为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的合理化布局提供专业性建议,对一体化布局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防止出现中等职业学校布局重复的现象,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主体的意识,确保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落地”。

第二,建立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政策系统。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三地协同发展力度日益加大,效果日益明显。但时至今日,有关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仍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建议建立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地方政府层面的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政策系统,为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一体化布局提供政策保障。重视顶层设计的作用,通过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政策,有效减少府际、校际的隔阂,规范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过程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第三,建立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调节系统。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政府推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决定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使中等职业学校能够结合区域人口需求、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办学规模、优化办学行为。建立京津冀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共享机制以及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实现合理流动。建立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信息系统和评价系统,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库,方便社会各界动态监控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情况,做到动态评价、及时调整。协调相关部门及行业企业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形成“政府统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动态监控”的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布局推进系统。

猜你喜欢
人口密度中等职业布局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高速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关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思考
厦门市流动人口分布研究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