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

2018-03-12 02:33暴康敏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滇西州市中等职业

暴康敏 曹 晔

滇西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主要包含了云南省西部地区的10个州市。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需攻坚克难,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脚步。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落在精准[1]。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总结了扶贫的历史经验教训,提出的科学扶贫方式。本研究从中观角度对滇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产业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助力滇西产业扶贫。

一、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的关系

(一)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2]。“五个一批”主要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3]。其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分别指的是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精准扶贫,教育先行。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而教育扶贫是推动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二)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的关系

产业化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方式[4]。产业扶贫综合运用贫困地区的区域优势,配合当地的城镇建设,使农户参与到产业生产上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教育扶贫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经济发展与教育紧密相关,在扶贫工作进程中,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精神引领下,必须要着重提高人的素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提高人口素质是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小康的关键,而提高教育质量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关键[5]。教育扶贫可以全方位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知识技能的整体水平,快速提升人口素质,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次,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可以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部分贫困地区在扶贫工作过程中,经济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在扶贫工作结束后却出现返贫现象,根本原因是在扶贫过程中忽视扶智、扶志的工作,教育扶贫是巩固扶贫工作的根本方法。最后,教育扶贫对产业扶贫起到重要的先导和支撑作用。教育扶贫要贯穿到产业扶贫的始终,产业扶贫在开始之初提供短期职业培训。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需要教育贫困人口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提高内生动力。而在产业扶贫工作完成后,教育为产业扶贫效果产生巩固作用。总之,贫困地区长久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单一的扶贫方式达不到理想的扶贫效果。脱贫工作的完成必须要将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只有加强教育扶贫工作,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脱贫。

(三)中等职业教育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社会工作的特点,使其在扶贫工作中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多年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具有“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传播一项技术、支撑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作用。由于滇西地区地理特点、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人口整体素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对象存在经济贫困、文化素质薄弱等特点(尤其是某些州市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初级职业教育,开展扫盲工作)。滇西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共有9所,个别州市并未有高等职业院校,而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51所,分布较为分散,但对于滇西贫困地区的支持作用较大。就职业教育而言,因其直面就业、门槛不高等特点,针对具有贫困程度深、基础教育薄弱、学生受教育年限短、文化底子薄等特定条件的贫苦地区实用性强、适用面广[6]。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的前提下,中等职业教育将成为教育扶贫的一个突破口,既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一定数量的中级技术、管理型人才,提升当地整体的文化水平,又可以为当地的产业扶贫提供人才支撑。因此,滇西十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是否相适应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完成有着重要影响。

二、滇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滇西中等职业学校概况

滇西中等职业学校在2014-2016年间,数量分别为153所、153所、151所,变化并不明显,各州(市)数量的年度变动也不是很大。截至2016年,滇西共有151所中职学校,大理、楚雄、普洱三个州市的学校数量最多,分别为29所、25所、24所;而怒江和迪庆学校数量最少,仅有5所,见图1。

图1 滇西2014-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变化

滇西十州市在2014年至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数量为136103人、134676人、136116人,分别占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体的27.74%、27.81%、27.99%,虽然整体变化不大,相对稳定,但是滇西总体在校生数量占云南省的比重较低。云南共有16个州市,滇西就有10个州市,在校生数占比却不足30%,说明滇西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较小。全国每万人口中有255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云南省每万人中有103人,而在滇西,仅有德宏州每万人有99人,接近云南省的平均水平,其他州市均低于云南省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平均水平,见表1。

表1 2014-2015年滇西每万人口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不含技校)(单位:人)

(二)滇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概况

1.涵盖面较广

滇西中等职业教育所设置的专业覆盖了2010年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除其他外的全部专业大类,由此可见,滇西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较为全面。滇西中等职业教育共开设了140个专业,其中,茶艺、应用泰国语、对外汉语、傣汉双语、体育教育、藏语教育6个专业并未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出现,是云南省开设的特色专业。在表2中,为了统计专业设置率,我们将这6个专业从中剔除,而在后文中我们在进行专业大类划分中,根据其专业代码将茶艺归到农林牧渔类,应用泰国语、对外汉语、傣汉双语归到旅游服务类,体育教育、藏语教育归结到教育类。专业数是指各专业大类实际开设的专业数目,专业总数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各专业大类目录中出现的专业数量。从表2得知,除教育类、体育健身类、休闲保健类、司法服务类本身专业较少外,专业设置率较高的专业大类有旅游服务类、农林牧渔类、信息技术类、土木水利类、公共服务与管理类、医药卫生类。开设率较低的有资源环境类和石油化工类,当然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脱离有很大关系。从整体上看,滇西专业大类覆盖面比较全,个别专业大类涉及较少。

表2 2017年滇西十州市各专业大类开设情况

2.专业特色不明显

滇西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专业988次,涉及140个具体专业,专业整体重复率为14.17%。通过对滇西的中等职业教育重复的专业进行统计,发现专业开设重复率较高。一般情况下,某一地域的专业集中度较高,说明该地可能形成特色专业群,与当地产业发展相匹配;或者该专业需求量较大。从表3可知,滇西中等职业教育开设较多的专业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管理、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最多,数量达69个,这与滇西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增加有关;计算机应用次之。当然滇西中等职业学校也形成了一些与本地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滇西十州市中,有一些州市的旅游业较为发达,比如丽江、大理。而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管理反映了当地旅游业较为发达的现状。但总体来讲,设置较多的专业均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最为普遍的专业,地域特色专业较少。

表3 滇西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数量大于20的专业(单位:个)

三、滇西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一)第一产业适应性分析

从表4可知,滇西第一产业发展较好、产值较高的州(市)有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德宏州,相应开设专业占比也相对较高。滇西2015年总产值为4423.29亿元,第一产业产值为1009.7亿元,产值占比为22.83%,专业占比为18.42%,第一产业涉及专业占比低于产值占比。从滇西所属各州(市)来看,第一产业的专业占比普遍较低。除丽江市、普洱市、迪庆州,第一产业产值比均高于专业占比,说明滇西对第一产业专业设置重视度不够。第一产业专业开设次数较少的州市有迪庆州、怒江州、西双版纳州,而这些州(市)地域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地区。涉农专业开设较多的为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分别为33次、31次、19次、16次。2016年滇西地区各州(市)农业总产值合计1868.6亿元,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其服务业的总产值分别是994.98亿元、169.4亿元、585.96亿元、57.07亿元、61.38亿元,其中农业的总产值最高,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53.2%;渔业的总产值最低,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3.1%。

表4 2015年滇西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与专业占比情况

(二)第二产业适应性分析

滇西第二产业的总产值为1560.72亿元,产值占比为35.28%,中职学校相应开设的专业占比仅为15.89%,见表5。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发展较差,与当地产业不相适应。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滇西整体发展比较落后,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建立需要的资金、设备、人才跟不上;另一方面,与当地对职业教育重视不足有关,未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型人才的功能。加强对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发展、开发本地人力资源、促进当地产业协调发展将成为滇西扶贫工作攻坚克难阶段的一个进取点。滇西地区的主要工业产品为原煤、粗钢、成品钢材、发电量、水泥、卷烟、机制纸及纸板、成品糖。滇西的第二产业相关专业较多的主要为加工制造类,开设次数最多的专业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其次为建筑工程施工,再次为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这与当地产业不相适应。总体来讲,滇西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落后,滇西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第二产业相关专业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都相对较少,没有形成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

表5 2015年滇西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与专业占比情况

(三)第三产业适应性分析

滇西第三产业产值为1852.37亿元,占比为41.89%;专业涉及数量占比为65.69%,见表6。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较高,说明第三产业是滇西支柱型产业,相应的第三产业专业占比也较高。除怒江之外,第三产业专业占比均高于产值占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第三产业的专业开设较多。第三产业开设专业较多的大类有交通运输类、旅游服务类、信息技术类。这与当地旅游业较为发达有关。但是滇西的整体专业设置普适性的多,服务区域特色产业的专业较少。比如汽车运用与维修共开设69次,计算机应用开设为65次、旅游服务与管理55次;重复次数由高到低排,前七名均为第三产业专业。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开设较少,滇西的专业设置整体落后于滇西的发展水平。

表6 2015年滇西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与专业情况

四、滇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优化对策

滇西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从整体上来看,存在第一产业专业设置重视不足、第二产业适应性不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失调的问题。滇西中等职业教育要想更好服务于滇西扶贫,专业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改革创新。

(一)创办新学校,增加专业总量

滇西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较少,很难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和市场人才需求。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急需增加学校数量和专业数量。学校的创办和专业建设应当具有创新意识,摆脱传统思维。创新办学机制,依托行业指导,鼓励企业参与办学,深化校企融合。同时鼓励滇西中等职业学校与东部地区联合办学,将东西部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提升西部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加强适应重点、优势、新兴产业的专业建设

滇西大部分区域处于山区,偏远地区城镇化速度较慢。滇西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势必要加强当地的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当地农业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以及人才支持。在城镇化进程中技术人才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因此,务必要加强对农林类、加工制造类、工程类专业的建设力度。专业建设要结合当地发展规划,突出当地重点、优势产业的专业建设。此外,要拓展专业建设的空间,建设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专业,推动产业升级。

(三)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滇西的专业设置与经济结构适应不良、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制约了滇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滇西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势必要深入改革。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滇西第一产业以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热带农业及跨境农业为特色。第二产业有色、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烟草四大特色产业。第三产业旅游业尤为发达。高端产业有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专业建设需要密切结合这些特色产业,确定专业建设的定位与特色。

(四)专业设置和建设面向周边一带一路国家

滇西地处我国边境地区,紧邻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在进行滇西扶贫的过程中,应当具有国际视野,培养面向周边国家需求的人才。滇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当面向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培养可以面向一带一路国家“走出去”国际型技能人才,还欢迎周边国家的留学生来学习深造,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猜你喜欢
滇西州市中等职业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魔方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