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玉米是集粮、经、饲为一体的多元化多用途作物[1-2]。目前,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且总产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3]。西南地区作为中国主要玉米产区之一[4-6],该地区的玉米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该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复杂,丘陵和山区坡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光热资源较差,雨量分布不均,农民耕作粗放、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滞后,适宜该区域种植的突破性品种少,这些问题导致玉米单产不高,总产不足,进而严重影响玉米生产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7-10]。为此,恩施州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根据西南山区玉米的生产条件和特点,以及当地农民的种植方式,确立选育综合抗性强、广适、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的育种目标,广泛利用国内外优良玉米种质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和利用,选育出株型优、多抗、在西南山区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的恩单116杂交种,是山区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一个突破,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将有助于缓解西南区玉米供需的矛盾。
母本XB 22来源于2006年西南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种先玉222。在恩施和海南基地连续选择、自交9代而获得。
图1 母本XB 22选育流程
父本SZ 192来源于恩施州农科院在原天池山农科所合成的硬粒群体(SZ群体)经过9代自交选育而成(SZ群体是由黄矮131、咸205、525、157、南55、77等19个硬粒自交系合成)。
图2 父本SZ 192选育流程
恩单116的选育过程见图3。
图3 恩单116的选育过程
亲本及杂交种恩单116的主要特征、株叶、雌雄花、品质等性状的比较分析见表1、表2。
2012年湖北省区域试验结果:产量682.63 kg/667 m2,比对照鄂玉25增产7.24%,居第2位,增产点率达88.9%。抗倒伏能力强;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纹枯病9级,病株率4.3%;茎腐病8.2%;穗腐病3级。
2013年湖北省区域试验结果:产量691.44 kg/667 m2,比对照鄂玉25增产13.53%,居第2位,增产点率达100%。倒伏0.2%,折断0.7%;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5级;纹枯病9级,病株率2.0%;茎腐病1.5 %;穗腐病1级。
2012—2013年2年区试平均结果:产量687.04 kg/667 m2,比对照鄂玉25增产10.32 %,增产点率为94.12%。倒伏0.1%,折断0.4%;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纹枯病9级,病株率3.2%;茎腐病4.9%;穗腐病3级;灰斑病5级(见表3,表4)。
2013—2014年广泛开展了恩单116的生产试验,其中2013年的生产试验分别在恩施市三岔乡阳天坪、城区西河坝基地、利川市南坪乡营上村进行,该品种比当地采用的对照均增产;2014年在恩施市崔坝镇和建始县小溪口进行,该品种的产量高于对照(腾龙1号),或与当地对照(康龙玉108)的产量相当(见表5)。
1) 适期播种。宜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保肥、保墒性好的地块种植,这也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以耕层 10 cm 温度稳定在 ≥10 ℃为标准[11],进行精细播种,做到深浅一致,播后镇压,确保一次出全苗;在海拔600~1 000 m地区,一般4月上旬开始播种,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可提前7~10 d播种。
2) 合理密植。恩单116在武陵山区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单作套作皆宜,单作情况下,留苗49 500~52 500株/hm2;套作应根据共生作物的种植情况而定,一般在大排行1.6 m(单行马铃薯双行玉米)的情况下,套作以37 500~40 500株/hm2为宜。
表1 恩单116及亲本的株叶及雌雄花特征
表2 恩单116及亲本的果穗及品质性状
注:品质性状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表3 恩单116连续2年(2012—2013年)区试产量
表4 恩单116连续2年(2012—2013年)抗逆性
表5 2013-2014年恩单116在湖北省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3) 合理施肥,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施足底肥,施复合肥600~750 kg/hm2,并结合施入农家肥22 500 kg/hm2以上;施少量苗肥,5~6叶期施尿素150 kg/hm2;重施拔节攻穗肥,12~13片叶时施尿素375~450 kg/hm2,同时要进行培土防倒。
4) 加强田间管理。精细整地后播种,早管早促,确保苗全、苗齐、苗壮;适时间苗、定苗;适时中耕培土;抗旱排渍;防虫害、鸟害、草害等。
图4 杂交种及亲本特征图
草害的防治:在播种、移栽后,应及时喷施封闭除草剂防治草害;在玉米生长期间,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采用选择性除草剂进行草害防治。
苗期虫害防治很关键:在出苗或移栽后,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弯刺黑蝽、地老虎等,一般采用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地虎快杀100倍液灌窝或喷施。
鸟害的防治:采用喷洒鸟不食、安置防鸟网或在田间地头撒一些小麦粒。
5) 适时收获。70%的玉米穗呈现叶青穗黄,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时为最佳收获期,此时应该抢时收获晾晒,晒至籽粒含水量为14%以下后存储。
[1]段民孝,王元东,邢锦丰,等.国审玉米新品种京科青贮516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种子,2009,28(9):89-90.
[2]喻本雨,张力,王成伟.高产、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卓玉818的选育[J].种子,2013,32(1):102-104.
[3]赵久然,王荣焕.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3):1-6.
[4]柏光晓,任洪.适宜西南山区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贵单8号选育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s 1):27-29.
[5]田恩阔,刘明,程尚明,等.杂交玉米新品种宝玉999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5-7.
[6]张知仪,谭君.强优势、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荃玉9号的选育研究[J].种子,2013,32(11):100-102.
[7]张彪,陈洁,唐海涛,等.西南区突破性高产玉米品种育种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3):68-70.
[8]柯永培,袁继超,杨克诚,等.高蛋白高淀粉高产玉米杂交种正红102的选育[J].玉米科学,2006,14(1):84-86.
[9]林勇.西南玉米品种试验工作的回顾及建议——国家玉米品种区试系列介绍Ⅱ[J].作物杂志,2007(5):83-85.
[10]杨克诚,苟才明,荣廷昭,等.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玉米科学,2008,16(3):8-11.
[11]周刚,徐涛,吴承国,等.玉米新品种鄂玉25的选育[J].玉米科学,2007,15(s 1):3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