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湘 ,曹家辉 ,文赵明 ,冉春丽 ,刘永奎 ,刘建勇
(1.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22;2.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5)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又称日本对虾、花虾,是一种广盐广温属性的底栖型囊对虾品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东海岸、红海、澳大利亚北部、菲律宾、印度洋太平洋、日本等地,我国东南沿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也有分布[1-2]。我国日本囊对虾人工养殖起步较晚,自1998起浙江、福建、广东陆续开展养殖[3]。日本囊对虾肉质鲜嫩可口、体色绚丽,具有耐低溶氧、耐干、便于活体运输等优点,有较高的经济效益[4]。然而自然海区可供捕捞的日本囊对虾数量日益减少,优质的日本囊对虾种质资源却过于贫乏,因而选育出生长速率快、抗逆性强、抗应激的日本囊对虾新品种是维持日本囊对虾养殖健康发展、调整对虾养殖品种、减少养殖风险的必由之路。饵料、水温、盐度是影响日本囊对虾生长与存活的重要因素,日本囊对虾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动物。宋盛宪等[5]表明人工养殖日本囊对虾的饵料最好是小型低值双壳类,如蓝蛤、寻氏肌蛤等,其次是人工配合饲料。秦浩等[6]研究菲律宾蛤仔肉、人工饲料与日本囊对虾争食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投喂菲律宾蛤仔肉比投喂人工饵料对虾争斗更为强烈,投喂新鲜菲律宾蛤仔肉提高了对虾的争食行为。林琼武等[7]研究不同饵料搭配对日本对虾人工育苗存活率的影响,王平等[8]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鱼粉、丰年虫无节幼体、虾片和牡蛎肉5种不同饵料投喂日本囊对虾幼虾,研究饵料种类对体长、体质量及成活率的影响等。以上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和存活率影响的报道多以幼虾为材料或研究早期生长规律,而针对生长中后期影响报道较少,因而不能满足养殖生产指导的需要。本实验以经选育的台湾群体家系为材料,在对虾生长中期采用5种饵料投喂,研究饵料种类对日本囊对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寻找日本囊对虾养殖的最适合饵料组合,旨在为日本囊对虾的养殖技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实验在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南三基地开展,在日本囊对虾试验车间选取体积1 500 L的养殖桶(直径1.55 m,高1 m)15个,桶底中央有排水孔,每个桶安装气管7个,实验日本囊对虾平均体长(6.19±0.29)cm、体质量(2.80±0.37)g。
设计5个饵料因子: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仔肉、冰冻丰年虫成虫、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每个因子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挑选大小均匀的个体60尾。实验用水为经沉淀、砂滤、消毒后使用,实验过程中pH值为(8.1±0.1),平均水温在(25.2±0.6)℃,海水比重1.020±0.001,24 h充氧。实验周期30 d,每天投喂2次,6:00 和 7:00,蛤仔肉剪碎、消毒后投喂,冰冻丰年虫解冻、消毒后投喂。每天检查残饵情况并捞出残饵、死虾,根据前1天的吃料情况调节投喂量,记录每个组的实际投喂量,日换水量30%。
实验开始前随机抽取60尾对虾,测量其体长和体质量,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初始体长、体质量。实验结束后每个重复组取30尾对虾测量体长和体质量,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终体长、体质量。体长为尾节末端到眼柄基部的距离,采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体长。甩掉水后测量体质量,采用电子天平测量体质量,精确到0.01 g,计算每个组的饵料系数、存活率。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增长率(%)=(末值-初值)/初值×100%;
存活率(%)=存活数/总数×100%;
特定生长率 Specific Growth Rate(%/d)=(lnW2-lnW1)/T×100%;
饵料系数=摄食饵料总量/体质量增量×100%。
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组合间的生长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水平为P<0.05。
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影响如表1、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结束时,投喂人工合成饲料组的生长最慢,体长、体质量分别为(6.29±0.41)cm,(3.45±0.73)g;投喂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饵料组的生长最快,体长、体质量分别为(6.67±0.42)cm,(4.10±0.72)g;生长速率变化顺序依次为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仔肉<冰冻丰年虫成虫<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人工合成饲料组显著小于冰冻丰年虫、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组(P<0.05),其他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体长增长量、增长率、日增长率变化、特定生长率与体长一致;体质量的增长率大于体长增长率。
表1 饵料对日本囊对虾体长的影响
表2 饵料对日本囊对虾体质量的影响
饵料对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影响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丰年虫>饲料>蛤仔肉>饲料+丰年虫>饲料+蛤仔肉,5个饵料组合的存活率分别为(86.89±3.11)%、(84.70±7.42)%、(79.65±6.72)%、(77.85±5.09)%、(71.86±9.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的存活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差异显著性见图1,5个饵料组合两两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
饵料对日本囊对虾饵料系数影响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饲料>蛤仔肉>丰年虫>饲料+蛤肉>饲料+丰年虫,5个饵料组合的饵料系数分别为(2.87±0.12)、(2.51±0.07)、(2.25±0.16)、(2.01±0.21)、(2.00±0.0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的饵料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差异显著性见图2,饲料+蛤肉、饲料+丰年虫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其余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图1 饵料对日本囊对虾存活率的影响
图2 饵料对日本囊对虾饵系数的影响
试验中的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仔肉、冰冻丰年虫成虫均是常见的日本囊对虾养殖饵料,这几种饵料在不同程度上均能满足日本囊对虾的营养需求,从生长指标的数据来看,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仔肉<冰冻丰年虫成虫<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说明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是日本囊对虾的最佳饵料组合,其次是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饵料为水产生物提供主要代谢能量来源,对水生生物的发育、生长与繁殖有极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很多研究结果中都有报道,董世瑞等[9]研究4种饵料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鲜活卤虫组体长、体质量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水平(P<0.01),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实验组的体长、体质量增长量最小。杨世平等[10]研究5种饵料和盐度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得到饵料对罗氏沼虾幼虾的体长与体质量有显著影响,卤虫无节幼体是罗氏沼虾幼虾的优质饵料,人工配合饲料次之。王平等[8]研究5种饵料对日本囊对虾早期体长、体质量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丰年虫组体长、体质量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达极具有统计学意义水平(P<0.01),牡蛎肉组次之,人工配合饲料组的体长、体质量增长最小。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有所差异,但是卤虫或丰年虫作为最佳的对虾饵料之一,与以上学者研究一致。不同的养殖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的营养需求有差异,其次饵料的质量、投喂方式与水质因素等都对对虾的生长与存活产生潜在影响,日本囊对虾属肉食性虾类,对饵料蛋白的利用率较其他虾类低,所以对饵料蛋白的需求比其他虾类高[11]。宋盛宪等[5]研究得到日本囊对虾对食物蛋白质要求高达52%~57%。最能满足对虾的生长需要的饵料为含有对虾本身氨基酸组成的饵料,特别是含有与日本囊对虾必需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的饵料[11]。有研究表明丰年虫的蛋白含量达到46%~53%,脂肪含量21%~26%[12],荣长宽等[13]研究表明丰年虫中所含氨基酸种类与对虾体内的10种氨基酸种类最为接近,说明丰年虫饵料在蛋白质水平、氨基酸组成方面都符合日本囊对虾的营养需求。
本实验所用的人工合成饲料的蛋白有效含量≤42%,人工合成饲料在蛋白含量上难以满足日本囊对虾对高蛋白营养的需求,在营养需求方面可能不是首选饵料,但人工合成饲料成本低于丰年虫成虫、新鲜蛤肉。本研究中得到人工合成饲料组的存活率达到(84.70±7.42)%,大于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组合的存活率(77.85±5.09)%,单独投喂人工合成饲料的存活率要高,人工合成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好,能减轻水质污染,以及能满足日本囊对虾抱食习性的需要,减少对虾自相残食,从而提高存活率[8],新鲜蛤仔肉为易腐饵料,较易沉入水底未被摄食而腐烂,使水体浑浊、破坏水质,但是营养成分比较全面,易被吸收利用。投喂丰年虫的饵料系数高于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组合,单一投喂丰年虫成虫养殖成本相对较高,风险较大,滕世栋等[14]和林琼武等[7]讨论采用不同饵料搭配以降低饵料成本的方法。孔杰等[15]指出,在生产实践中以丰年虫无节幼体及其成虫与其他饵料搭配使用可使营养互补,更为全面,并能促进对虾的生长发育。综合以上结果,建议在日本囊对虾养殖生产中以丰年虫成虫搭配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既有相对较快的生长速率,又减少养殖成本。
[1]蔡心一,苏永全.虾类的健康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50-55.
[2]王克行.虾蟹类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85-85.
[3]胡龙洋.分子标记技术在日本对虾育种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4.
[4]蔡晓鹏,游欣欣,曾凡荣,等.中国沿海日本囊对虾5个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比较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478-486.
[5]宋盛宪,翁雄.日本囊对虾健康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17-18.
[6]秦浩,王仁杰,来守敏,等.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和丰度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争胜行为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5,36(4):105-108.
[7]林琼武,单保党,黄加祺.不同饵料搭配对日本对虾人工育苗存活率的影响[J].应用海洋学报,2001,20(z1):44-48.
[8]王平,孙成波,庄健进,等.五种饵料对日本囊对虾早期生长及感染WSSV存活率的影响 [J].热带生物学报,2010,1(4):371-375.
[9]董世瑞,高焕,孔杰,等.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感染WSSV存活率的影响 [J].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52-58.
[10]杨世平,丁树军,孙成波,等.饵料和盐度对罗氏沼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J].热带生物学报,2014,5(2):101-106.
[11]王军霞,王维娜,王亚斌,等.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J].海洋通报,2003,22(5):78-85.
[12]曾庆华,周洪琪,黄旭雄,等.我国6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价值[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1,10(3):213-217.
[13]荣长宽,梁素秀,岳炳宜.中国对虾16种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J].水产学报,1994,18(2):131-137.
[14]滕世栋,丁增明.贻贝幼体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J].海洋科学,1999(3):18-20.
[15]张天时,孔杰,刘萍,等.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2008,29(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