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菲
孩子发烧39度在急诊等待5小时;门诊排队3小时,看诊3分钟;医生开的匹多莫德等增强免疫力的“神药”被爆出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证实。一场流感暴露了儿科医生严重不足的现实,更是将本来就紧张万分的医患矛盾又一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不断爆出的伤医事件将矛头指向了患者,难道孩子看病难是这届家长不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生病的过度焦虑,而儿科医生少,收入低,工作强度大,知识更新不足,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缺陷更是加深了这种焦虑。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是受害者。
其实,孩子感冒大多可以自愈,且很多感冒药只是缓解症状,并不能加快痊愈速度。医学更是一门不确定的经验科学,需要不断核准,造成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儿科医生工作强度,帮助医生快速完成知识更新,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的人工智能或许可以。
以IBM Watson为例,一名研究人员一年可以阅读200~300份医学文献。IBM Watson可以在10分钟内阅读和剖析20,000,000份医学文献、论文和病理。一方面,IBM Watson完全可以成为儿科医生的助手,帮助医生快速完成知识更新,加快病情诊断,并提高准确率。甚至可以将中国家长过度焦虑的情况考虑在内,让人工智能助手结合心理学等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病人进行安抚。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可以成为合格的家庭医生助手。说全国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让人很难相信,但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病情进行预判,找到相似病历进行类比,结合本地环境、气候,以及孩子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给出针对性建议供家长参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联系医生在线答疑,消除家长的焦虑,缓解医院就医压力。
儿科看病难,人工智能作为增强智能的属性恰恰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效力。有需求才会有发展,场景化应用是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只有更多商业需求被发现才会带来人工智能真正的应用爆发。正如IBM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 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所说,除了算法、计算能力、数据这人工智能三要素,人工智能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场景。人工智能需要理解,被充分理解的人工智能将会引领行业创新。只有找到应用场景,才能不断地解决行业当中存在的问题,深化企业级应用,促进技术不断向前迭代。
“愿原力与你同在!”
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对于未来的憧憬、向往和幻想一直都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之一。过去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的科技也正在逐步走向现实。拿一部最为知名的科幻电影来说,40年前《星球大战》系列第一部电影面试让我们熟知的很多名词如今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现在的智能机器人不仅开始帮助人们作诗、作曲、设计,还能帮助教师实现个性化教育、帮助律师征服法律文献的海洋。
尽管人类离造出星战电影里描绘的一些“高智商、高情商”机器人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是科学家其实正在造出越来越聪明的AI大脑——具有越来越强的URLI(理解、推理、学习和互动)的能力。比如,IBM科学家正在提升人工智能的“Social Intelligence”——社交智商,让它们能与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情感交流。
作为星战中最为重要的科幻元素之一,“原力”的存在可以让影片中拥有它的人随意控制物体移动,控制物体、武器防御外来攻击。而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全副武装”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远程开启智能音箱、打开空调、烧好热水。人们心跳的频率、眼睛的疲劳度也可直接与电脑开关相关。
IBM也有类似技术。IBM Watson IoT技术与智能头盔Emotiv Insight相结合,能让脑电波控制技术成为现实。而根据埃森哲的报告,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以智能互联设备和机器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能够帮助企业拓展新的数字化服务和商业模式,到2030年有望为全球贡献14.2万亿美元的新产值。
还记得星战电影中的“巴克塔箱”吗,里面装满了能让细胞再生的“巴克塔液体”,它能“愈合、修复”世界上最严重的伤口,而且不留一点疤痕。IBM正在开发“芯片上的医疗实验室”技术(“lab-on-achip”),该技术将被整合到便携式的手持設备中,让人们可以便捷地通过一滴血、一滴泪、一滴汗分析生物指标,并与睡眠监测仪和智能手表等其他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进行整合,快速得知分析结果。一旦实现,人们可以每周、甚至每天监测自己的健康,“永远走在疾病前面”——实现针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有限的知识VS无限的想象力
沈晓卫表示,IBM认为IT行业的未来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变得更加完整,更多企业级的人工智能将会投入应用。这些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提高生产效率,人力被机器取代,例如可以用视频分析代替人类工人进行次品检测。另一类是基于知识的专家辅助作用,如作为医生、律师等行业的助手,辅助他们进行工作。
“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跨领域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人工智能时代,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都和人工智能有关,包括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行业的结合。同时,未来区块链会重塑商业交易,量子计算将会改变传统的计算方式,人工智能会借助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解决越来越多的场景化应用,从而带动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落地。”沈晓卫说。
作为连续25年获得美国专利最多的科技公司,IBM始终在尖端科研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突破。IBM的创新历史,几乎就是IT行业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2017年IBM在美国获得了9043项专利,连续25年高居榜首。
未来,将有更多人们认为只能出现在科幻场景中的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现实生活。如不久前,IBM宣布与联合摩根大通、戴姆勒、三星、JSR 公司、巴克莱银行、日立金属、本田、长濑、庆应义塾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牛津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等机构展开合作,探索量子计算在商业和科学中的实际应用,尝试用量子计算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IBM科技创新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正如IBM董事长、总裁及CEO罗睿兰所说:“过去25年,IBM在专利领域一直居领导者地位,在人类处于至关重要的现代计算时代,改写了世界进步的方式。今天,我们将近一半的专利都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区块链以及量子计算领域的开拓性进步,所有这一切都旨在帮助我们的客户打造更加智慧的企业。”
与其终日担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不如让我们多琢磨琢磨人工智能作为增强智能的场景化应用与跨界创新,加速从想象到应用的进程,更加不可思议的未来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