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浅谈

2018-03-11 08:40刘玮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材整合绘本

刘玮

摘要:在强调了阅读能力培养必要性的前提下,笔者针对目前小学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建议,通过整合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引入绘本作为阅读材料,并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以期在英语教学中能起到良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绘本;教材整合;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一、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语言的四大要素,听、说、读、写,其中,说和读是最为关键的。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吸收到语言知识,开拓眼界,提高学习兴趣。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力的高低,“外语阅读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和全人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Krashen,2004)”。新课标也要求教学的老师将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以及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更加积极和自主地学习英语。但是与这种要求背道而驰的我们的英语教材在照顾了科学化、合理化的同时,内容太过于千篇一律,这对于好奇心极强,喜欢新事物的孩子来说,这种枯燥乏味的教材,很难引起学习的兴趣,非常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和排斥的情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到小学毕业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掌握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二期课改更是规定小学阶段阅读量达到累计10—12万字。这样的要求必须以足够的阅读量为前提,因此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课越来越受受重视。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部分教师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把词汇或者语法教学当成了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人甚至认为在小学英语阶段,用不着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到中学阶段才会进行阅读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笔者了解到,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限于教学条件,没有办法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手段的英语教学。

2.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过于千篇一律,只注重了科学化,对于词汇等方面是重视的,但是趣味性不强,这对于好奇心极强,喜欢新事物的孩子来说,这种枯燥乏味的教材,很难引起学习的兴趣,非常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和排斥的情绪。并且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仅仅能维持20分钟,枯燥的阅读难以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世面上专门针对小学省的英语材料少之又少大多是针对初、高中学生的,要不然偏难,小学生词汇量达不到,要不然就是一些极简单的幼儿英语绘本材料,难以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引进的外文阅读材料在缺乏相应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生难以理解。

三、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建议

1.进行教材内容整合。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上海牛津英语的主题式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纪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小学英语阅读100篇》教材,汇编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系统阅读教材。笔者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绘本作为阅读材料,绘本具有丰富的题材,有关于自然事物认知的,礼仪的,历史的等等各种题材,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懂得充分利用小学英语绘本中的丰富题材,提取优质的英语绘本资源服务于教学课堂。使英语绘本与课堂教学浑然一体的同时又能够做到相辅相成。在选用绘本的时候,其图片要具有情节性,典型性和连续性,故事要生动有趣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图片的选这过程要与教材内容相关联。例如,在讲解“fruit”时,就可以用相关的图片举例说明。如:apple,banana,orange等等。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给与小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在加上教师适当的讲解说明,可以讲情节串起来,小学生进而增加了学习的孩子兴趣与乐趣。也使得绘本教学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英文绘本的服务对象都是英美国家的小孩子,所以在编写的时候非常注重内容的韵律感,使孩子可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绘本的这种优势,在利用图片内容刺激孩子感官的同时,利用其自带的节奏感加深孩子对于单词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掌握绘本中的简单句型。

2.教学策略改进

(1)阅读前。通过热身运动巧妙设计导出阅读材料中部分生词、短语或句子,为学生的阅读扫清障碍,比如充分利用和学生间进行的引入对话的free talk,把难点也就是擴展的部分自然渗透在free talk之中;或者通过复习前面知识自然引入;先进行适当的解释或演示,这样,当学生打开书进行阅读时,就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了。在未进行阅读就设置的任务,应该具有下面的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全篇,了解文章的大意。我认为这个任务其一可以直接针对文章内容提问题;另外还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一定形式的预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2)阅读中。当短文比较简单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听录音回答问题的方式,但尽量不要让学生打开书听录音。所设计的问题要比较简单,并且只有在读完(听完)全篇才能找到答案,或者问题的答案就在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有助于保持学生阅读(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读(听)全篇,初步理解文章。通过设计细节问题,深刻理解文章。所设计的问题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判断、选择、回答问题、完型填空、连线、填表格等。

(3)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参与任务型活动,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教师精心设计主要句型的书面练习。对于重点语言的书写,教师也应做精心的设计,而不是简单地布置学生抄写几遍句型。这可以包括:a.句型的仿写,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句子中常见的错误,如首字母要大写,英文当中的句号是实心点以及句子当中的单词间距约为一个字母宽等问题。 b.教师也应设计情景,让学生替换主要句型中的关键词语,填充句子,或者让学生自己替换主句型中的关键词语编创新的句子。或者运用所学句子写一段短文。

参考文献:

[1]赵淑红,《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J].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2]李英,黄艳明 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锦绣.浅议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4]钱丹凤,《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课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

猜你喜欢
教材整合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浅谈初中仁爱英语教材的整合
关于病理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有效进行教材开发整合,提升语文教师课程能力
知难行易和机智处理高中政治教学中“难上的课”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