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捕“蓝鲸”阻隔诱惑—蓝鲸游戏的心理学视角解读和家长应对策略探析

2018-03-11 03:43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严增茹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蓝鲸青少年生命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严增茹

何为蓝鲸游戏?蓝鲸游戏是一款专门针对青少年人群设计、通过闯关打卡逐渐引导青少年自伤自杀的游戏。它的设计者是一名有反社会人格又具有心理学背景的青年,游戏的目标人群是10岁-14岁的青少年,目标行为是引导他们自杀。蓝鲸游戏设计了50个任务,不断引导孩子们沉溺于此、不能自拔。

蓝鲸游戏在俄罗斯社交网站上进行传播后,通过社交网络向全世界蔓延,短时间内就造成140余名青少年自杀。我国四川等地也有青少年因为蓝鲸游戏而自杀。201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督战,蓝鲸游戏的设计者——21岁的菲利普·布德金被捕。蓝鲸游戏自此被全球封杀。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蓝鲸游戏的升级版“Momo”死亡游戏又开始向世界蔓延,而且依然把魔爪伸向了青少年。这款游戏会在聊天页面中突然蹦出来,主动发送对话框,而且提供一项非常具有刺激性的挑战活动,以此诱导、挑动、怂恿青少年参与其中。目前,已有青少年因此死亡。我国公安部在2018年8月公开发布信息,提醒公众提高警惕,远离伤人杀人游戏。

笔者认为,封杀游戏、净化网络环境固然重要,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命第一的安全意识更是重中之重。引导青春期孩子远离杀人游戏,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了解杀人游戏是怎样一步步诱导青少年走向自伤自杀的,引导孩子学会识别杀人游戏,在危险面前能够保护自己。这种提前的防范和教育,就是给孩子进行安全网络游戏接种的最好“疫苗”。

笔者在任教的班级针对蓝鲸游戏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蓝鲸游戏是中学生课下讨论得比较火的话题,在部分学生眼里,这款游戏很时尚。调查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是:这些玩儿游戏的孩子为什么真的会自杀,为什么别人诱导他自杀他就自杀呢?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困惑:为什么孩子们会玩儿这么荒谬的游戏,而且还会在游戏中做出自伤自杀这样愚蠢的事情呢?

笔者以下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蓝鲸游戏进行解读,分析蓝鲸游戏等杀人游戏是怎样一步步诱导青少年陷入其中的。作为家长,应深入了解青少年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游戏设计的心理学元素,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孩子在网络面前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

一、蓝鲸游戏的心理学视角解读

1.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渴望独立和自由,追求独特和刺激,渴望被接纳和认可。在成长中,他们需要去体验矛盾和冲突,感受烦恼和孤独。而蓝鲸游戏,正是利用了孩子们成长中必然面对的挑战,利用他们脆弱的孤独感,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建立小群体,诱导孩子们找到所谓的“归属感”。设计者编造了一个凄美的故事,用蓝鲸的孤独去同理青少年的孤独,使青少年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用蓝鲸集体自杀的习性去弱化人类对死亡的恐惧,甚至美化死亡,歪曲青少年对死亡的认知。

2.选择设定自我意识最薄弱的时间。在蓝鲸游戏的50个任务里,笔者进行了一项统计,结果发现,游戏中涉及到具体时间点的任务,时间全部设定的是早上4:20。为什么设定在这个时间点呢?第一,如果在这个时间点醒来,其他的家人都在睡觉,醒着的只有自己,再次强化了青少年的孤独感。第二,这个时间是人体需要深度睡眠的时间,也是个体自我意识最为薄弱的时间,这个时间被洗脑更为容易。第三,长时间缺乏睡眠,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让人变得焦虑抑郁。

3.剥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机会。蓝鲸游戏有一个任务是“一整天不许和任何人说话”。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如果简单粗暴地切断青少年的正常交往,面对他人的热闹交谈,自己的绝对沉默会让青少年感到孤独和抑郁,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群体。一旦青少年远离了正常的交际圈,那么离游戏者设定的目标就会更近。

4.帮助青少年逐步习得自杀能力。根据心理学家托马斯·乔伊纳的自杀人际关系理论,一个人要实施自杀行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习得自杀能力,包括对死亡恐惧性的降低和躯体忍受性的提高。蓝鲸游戏的任务设计,从最开始的看恐怖片等感官刺激,到后来在肢体上划一个小口、刻一条鲸鱼,使孩子们逐渐对自伤变得麻木,提高了对痛苦的耐受性,降低了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是说,使青少年通过刺激和体验,慢慢地接受死亡。

5.恫吓青少年不敢中途退出游戏。蓝鲸游戏的参与者需要在游戏中提供家庭住址、家人信息、私密照片等个人信息,一旦中途退出游戏,就会被恫吓追杀全家。虽然游戏的设计者被捕后声明:没有追杀过任何一个中途退出的玩家,但是,对此深信不疑的青少年,一旦产生了退出游戏的想法,就会害怕退出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坚持继续游戏。根据安莉娟关于安全感的研究,这部分孩子在问题面前不能很好地领悟来自社会的支持。

二、如何引导孩子远离自杀游戏

1.创设融洽的家庭氛围,避免孩子沉溺网络。如果孩子能够在家里感受到足够多的爱和支持,那么孩子沉溺网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尽可能多地、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被理解、被倾听、被接纳,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从而产生归属感。尤其是应让孩子在家中拥有话语权,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和勇气。

2.利用家庭活动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生命和死亡是离孩子生活比较远的话题,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因此,家长有必要寻找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引导孩子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价值,明白生命是唯一的,对死亡拥有正确的认知,区别游戏里的死而复生。

3.关注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有明确的认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另一半,要在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前提下谈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应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心理学的科普知识,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和心理特点,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其心智发育尚不够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不能够及时识别危险。作为家长,应利用身边的事件和热点话题,帮助孩子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提高孩子的警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5.无条件的爱赋予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家长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并且让孩子明确地感受到这种无条件的爱和支持。这样,当孩子遇到困境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会知道还有自己的家可以回,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父母都可以和自己一起面对。这种对家庭及父母的安全感和确定感,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在危机中懂得寻求帮助,从而避免过激行为。

蓝鲸游戏固然可怕,但是面对危机,家庭、学校、社会都在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安全的网络环境监控、更温暖的陪伴与支持、更专业的引领护航、更积极的成长力量。对孩子们而言,向蓝鲸游戏勇敢说不的态度、能力和勇气,都是珍贵的生命礼物。生命只有一次,因为唯一,我们更应该敬畏生命;生命是脆弱的,因其脆弱,我们更应该呵护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珍爱生命。相信青春期的孩子都可以享受人生的美好,创造无限的可能。因为,他们都值得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相信未来和光明同在,一切都在变得更美好的路上!

猜你喜欢
蓝鲸青少年生命
蓝鲸也要七十二变
青少年发明家
长航“蓝鲸”抵达武汉!援汉医疗队有了“水上之家”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