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慎之(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知名关系亲子专家)
听很多女孩说起过,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个妈宝男。她们不满意的点,通常有这几个:没有主见;只听妈妈的话;我跟他妈妈之间发生的任何矛盾,他都只会站在他妈妈的那边;跟妈妈过于频繁和亲密的接触。妈宝男,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成功完成分离的孩子。有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想离开妈妈,而是妈妈不让他们离开,控制了他们。
很多人可能认为妈宝男是恋母情结的产物。
通常来讲,无论到了什么年纪,男性都会有服从和依恋母亲的心理倾向。每个男人身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恋母情结,因为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
虽然,恋母情结并不是妈宝男的体现,但这也可以反映出妈宝男跟异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那些责怪自己丈夫是妈宝男的妻子,她们身上其实有着跟她们婆婆类似的特质。比如,她们都在争夺这个男人对自己的爱;她们都渴望被这个男人爱;她们都想替这个男人去处理很多事情。
有一档节目里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是闪婚,谈恋爱4个月后就结婚了,但结婚之后,女方才发现男方是一个妈宝男。无论去哪里,包括度蜜月,男方都必须带上自己的妈妈,理由是妈妈身体不好,需要他照料。当女方想单独跟男方过二人世界时,男方也不会提前告知女方,把自己的妈妈带上,理由还是妈妈身体不好。
主持人问那个男生:“你妈妈身体情况是糟糕到无法自理吗?”男生回答:“也不是,只是在身边我会放心点。”
其实女方并不是介意男方带妈妈去旅行,而是在意每时每刻他的妈妈都存在于他们两个人的世界里,甚至他们旅行住的房间,永远都是三人间。男方觉得开两间房不方便照顾妈妈。
而且几乎每天晚上,婆婆都会替自己的儿子盖被子。这一点也让女方崩溃,她觉得完全没有了两个人的私人空间,她也不认为需要婆婆来照顾自己的老公。
在整个过程中,无论女方多么清晰地表达她希望能有一些两个人独处的时间,男方永远都是以“我妈妈”结束整段对话。
妻子其实在做跟婆婆一样的事情,她们都在争夺一个男人。所以从恋母情结这一点来看,妈宝男也是找了一个跟妈妈一样的妻子。因为他们无法脱离跟妈妈共生的状态。
一个孩子最初跟妈妈的联系,是通过脐带连接的,脐带能给他输送养分。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就意味着天和地,因为他只有依赖妈妈,才能活下去。从这一刻开始,孩子跟妈妈之间的依恋和依赖关系就存在了,是一种共生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能会有一些自我牺牲,她需要无条件地关注孩子。并且,刚出生孩子的世界更只有妈妈,这时孩子对妈妈的感觉是很依赖的,和妈妈在一起是很安全、很舒服的。
当孩子慢慢长大到六个月左右,他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别人,并不是只有妈妈。这时一些控制欲比较强的妈妈,就会开始焦虑,无法完成跟孩子的分离。
有一些妈妈,除了孩子以外没有别的爱好,社会功能不是很好,对自己的丈夫也很失望。在这种绝望中,她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她无法接受跟孩子的分离,所以,她会用一种类似自我牺牲的方式让孩子一直处于共生的状态中。
共生到分离其实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但是很多妈妈把这个共生关系一直维系下去,因为她们太需要这个孩子了,孩子也需要她们。
所以一个妈宝男,肯定是妈妈和爸爸,还有孩子之间一起共谋的结果。
当孩子再大一点时,他跟妈妈之间的联系更像是一种同情和责任。
我们会发现,很多妈宝男的口头禅都是“我妈不容易”,或者“我妈妈有很多事,我爸又这样对她”。一方面,这是一种同情,觉得如果自己再不去照顾妈妈的话,那妈妈就真的太惨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觉得妈妈年纪大了,需要自己的照顾。同时在跟妈妈的相处中,又能得到妈妈的照顾,所以妈宝男和妈妈之间,其实是一个彼此成全、彼此照顾的过程。
很多人希望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是孝顺父母的,这个孝顺的度在哪儿?
很多女性其实一开始就体验过妈宝男的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当自己有一些情绪时,妈宝男会瞬间变成一个暖男,他们会去安抚女孩子的心情。她们觉得这种暖在自己身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换在丈夫妈妈身上,就有点排斥了。
所以,妈宝男的妻子们经常会有种感觉,丈夫跟他妈妈才是一家人,自己是个第三者。甚至有时看到自己的丈夫跟妈妈在那边谈天说地,说得很开心,但当自己走过去想参与时,他们两个又会很有默契地一起不说话,感觉自己并不是被接纳的。
在这个过程中,妈宝男的妻子其实就是被他们边缘化了,而边缘化的原因就在于,妈宝男的妈妈有意识或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儿子当作自己的丈夫了。
她们之所以要创造“另一个丈夫”,就是因为自己的丈夫没了或者丈夫没有尽到责任,丈夫角色的缺失,促使她把所有寄托都放在儿子身上。
当一些女性无法化解自身婚姻问题的时候,她便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自己的小大人。
这样一个小大人,弥补母亲亲密关系中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妈宝男,自然很难跟任何一个适龄女性建立独立、不乏亲密又互相尊重的高质量婚恋关系。
其实很多妈宝男的妈妈,是缺乏自我的。
什么是缺乏自我,就是她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丈夫,没有自己专属的社会关系。所以,她们只有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孩子想离开她或不需要她照顾,她是无法接受的。
因为一旦她这种自我牺牲式的照顾被孩子拒绝,她就会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无人之境,没有人肯听她说话,世界仿佛就只剩下她一个人。因此,她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自己的儿子离开自己或让别人得到。
有一句话叫“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所谓得体,是因为孩子是不愿意离开母亲的,只有母亲有意识地把孩子慢慢放出去,或者说把孩子推开,爸爸参与进来,孩子才会有自我成长的机会,在一个家里,这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